分享

暖宫定痛丸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小腹痛:盆腔积液

 心其和顺其然 2023-03-20 发布于浙江

  李某,女,31岁,已婚,已育,2012514日初诊。患者5年前冬天,来月经时外出,感受了风寒,回家后即感到寒战、怕冷,腹部冷痛,月经有血块。至此后,即每天小腹疼痛不已。平时隐隐胀痛,或在小腹正中,或在两侧,来月经时剧烈疼痛,有血块,从未停止。白带不多,清淡无气味。415B超显示:盆腔内见到多个液性暗区,最大左侧24mm×19mm,右侧23mm×18mm。求医多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察之面色晦暗,舌淡无苔,舌两边有瘀斑,脉沉细涩。

处方:荔枝核50g,橘核50g,香附50g,乌药50g,小茴香10g,延胡索50g,胡芦巴30g,五灵脂50g,蒲黄50g,肉桂10g,茯苓90g,牡丹皮60g,桃仁60g,赤芍90g1剂,为水丸,每次服6g,来月经时服9g,每天2次,1剂大约可以服2个月。

75日二诊:服上方后,腹痛大部分消失,来月经时,血块减少,精神感觉好许多。察之面色稍有光泽,舌淡无苔,脉沉细缓。

处方:荔枝核50g,橘核50g,香附50g,乌药50g,小茴香10g,延胡索50g,肉桂10g,茯苓60g,牡丹皮50g,桃仁50g,赤芍50g,穿山甲50g,皂角刺50g,红藤90g,蒲公英90g,三棱60g,莪术90g1剂,为水丸,每次服6g,每天2次,1剂大约可以服2个月。服完后经B超检查,盆腔积液已经消失。

    用方思路

    初诊用暖宫定痛汤加减。此方出自《刘奉五妇科临床经验》,由荔枝核、橘核、川楝子、延胡索、乌药、香附、小茴香、胡芦巴、五灵脂9味药组成。这首方是从治疗寒疝的“橘核丸”化出。寒疝属于肝经寒湿凝结下焦,气机不畅,因而疼痛肿胀,其理与属于肝经寒湿的白带多、腹痛、按之有包块的证候相一致,因而作者借用橘核丸,去掉原方的肉桂、苍术等温燥药,加重其理气活血药而成。其中,橘核、荔枝核辛温,入肝经,行肝经之结气,善治少腹两侧包括男子睾丸、女子输卵管和卵巢部位的肿痛;胡芦巴、小茴香暖下焦,再配以五灵脂,以增其行气活血定痛的作用。我认为还可以加强其活血化瘀作用,故加蒲黄,合桂枝茯苓丸,以通阳活血止痛。

二诊疼痛已经基本消失,重点改为消除盆腔积液,故减少部分活血止痛药,加穿山甲、皂角刺、红藤、蒲公英、三棱、莪术,排脓解毒,软坚散结。第2剂水丸服完后检查,盆腔积液已经消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