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不是矫情,重症是会导致自杀的!张海医生再次为抑郁症患者发声!

 嘻嘻李哈哈 2023-03-20 发布于北京

抑郁和焦虑一直是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可很多人对其都是不屑一顾。将抑郁症患者的种种行为被曲解为“矫情”,“作”等等。北京知名专家张海医生要提醒大家,我们要正确认识抑郁症,加深对抑郁症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在面对所爱之人面前不冷言相向。

患者张女士今年53岁,家庭主妇,因“高兴不起来,一直处在紧张、担心,且身体不适的状态,常见长达半年有余,后症状加重1个月后”来就诊。

张海医生初次见到张女士,就发现了问题。面容愁苦,爱叹气,注意迟缓,精力不足。随后谈及自身问题时表示最近半年多没心情,生活上也感觉力不从心,做事效率下降,遇事总着急,爱胡思乱想,过分担心,想到不好的事情时容易出汗,尤其后背一阵一阵的忽冷忽热。

  

为了追寻病因,张海医生又和张女士开始谈心,唠家常,从而得知了原因。张女士从小父亲管教严格,爱发脾气。为此,孩子们都害怕父亲,张女士更是听话,一切按照父亲要求做事。结婚生子后,张女士与患病的丈夫一直与儿子一家一起生活。半年前,张女士自觉劳累,心情高兴不起来,尤其又要负责做饭、照顾丈夫和孙子,接送孙子上学,自觉感觉压力很大,睡眠差。

症状加重的近1个月,张女士感觉更加压抑、情绪低落,同时出现过分的担心,害怕接送孙子路上被车撞到,而遭到儿子、儿媳埋怨。来诊时唉声叹气,自诉感觉“心里像被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身体方面,总是感觉后背发热,有时能感觉到自己从上肢到下肢一阵阵的“发凉”,后背出汗多。

  

经过谈话和检查结果诊断为:混合性焦虑和抑郁症。张海医生为张女士开了药方,并叮嘱了家属近期要对患者都上上心。抑郁症患者虽然远离人群,但心中尤为渴望他人,尤其是家人的关心。老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理,最终张女士除了自诉头脑反应仍较年轻时慢,其他方面均有明显好转。身体不适感消失,心情也没那么烦躁了,闲暇时能安心看电视,并主动出去散步,与人聊天,而且已经计划与家人出去旅游。

临床上, 这种焦虑、抑郁共存的患者特别多,她们饱受疾病折磨,痛苦不堪。当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真正的抑郁症,且自杀风险很高。所以,如何能够第一时间解决痛苦将是治疗的关键,也是取得下一步治疗的基础。

  

此类患者女性居多,可能与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所以现实中,尤其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更应该引起重视。此案例中患者存在焦虑性性格特质,可能与遗传及自幼生长环境有关,导致抗压能力较差,尤其丈夫患病,其需要分担更多的生活压力,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失衡”,继而出现了焦虑、抑郁、身体不适等一系列症状。好在能够及时发现并准确就医,否则,因焦虑而导致自杀的人群也占自杀人群很大比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