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院(55) 辅仁书院

 书柜茶室 2023-03-20 发布于上海

清道光年间,西北角地区成为天津文化经济中心,商贸发达,人文鼎盛。道光7年(1827年),翰林院庶吉士、直隶分巡天津河间等处兵备道兼长芦盐运使司金洙奉道光皇帝之命视察天津府。而当时正值文昌宫落成典礼,金洙在津门官吏等众人陪同下参加了文昌宫落成典礼。国子监学正王天锡,著名诗人、学者梅成栋,三品守备候肇安等人提议在文昌宫建立书院,将津门书香子弟聚集其中,邀请文人名士授课,以进一步提高津门文人素质,达到"文昌"之目的。

金洙身为著名学者,欣然同意,并命令天津知府陈彬、天津知县沈莲生负责筹办。 在王天锡、梅成栋等人具体操办下,书院很快建成。

辅仁书院希望以"仁"来辅助天津学业,因而命名为辅仁书院。书院授课分为朔课和望课,(朔是指每月的第一天,望是指每月的第十五天),分别在每月的月初和月中进行。朔课又称斋课,经费为公共捐资。望课又称官课,经费由道、府、县3级衙门共同支付。每天课程安排为:上午请名士授课,中午在书院用餐,下午作文,太阳落山之前交卷。书院实行严格管理,制定了《辅仁书院条规八则》、《月课学规十六则》,从严要求学生,以力求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从道光初年至光绪末年,辅仁书院驰名全国南北,垂名70余年。光绪29年(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创办新学,在辅仁书院设立校士馆。科举废除之后,辅仁书院积极开办新学科,并几次更名为:"天河两级师范学堂"、"直隶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堂",1933年更名为"河北省立天津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解放后,相继更名为八区第23小学、红桥区西北角回民小学、红桥区文昌宫回民小学。2003年迁入先春园小区新址更名为"红桥区文昌宫民族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