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乌龙?美科学家称实现常温下超导,没想到却被中国团队打脸

 我的漫画世界 2023-03-20 发布于广东

近日,美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指出:在21摄氏度下,加压到一万个大气压就能够实现超导。

什么是超导?

超导是指一种物理现象,即在极低温度下,某些材料的电阻会降为零,电流可以无阻抗地通过这些材料,这种材料被称为超导体。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现象。以超导电线为例:常规电线传输电能时会有部分电能损失,电线变热,但是超导电线可以在零电阻下无损耗传输电能,如同放在保温箱里的食物不会变凉一样。

超导材料的这种特殊性质使得它们在能源输送,制造超导电子学设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MRI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就采用了超导体。MRI扫描使用强大的磁场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而超导体主要用于制造MRI中的磁体系统,其很强的磁场可以帮助获得更高的图像分辨率。

此外,超导材料也被用于制造电感、变压器等电气元器件,以及高速列车中的磁悬浮技术。超导材料还可以被用于制造电力设备,以提高电网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例如,超导电缆可以将高压电传输更远和更安全地传输,或用于制造超导风力涡流发电机,提高风能发电的效率。

总的来说,超导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正在不断拓展。虽然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让超导材料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但科学家们对超导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仍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实现超导有多难?

实现超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超导需要极低的温度来实现,比如目前最高温度的超导材料Tc是92K,也就是-181℃。而且,即使在这种低温下,也需要非常精细的实验条件和装置来保证超导状态的持续稳定。

其次,超导材料复杂性非常高,需要精密的制备工艺。发现新的高温超导材料的过程非常漫长,有些材料需要掌握特殊化学成分和结晶工艺以及材料性质等多个方面的细节,而这些细节与调试可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

此外,研究超导过程也需要非常先进的实验技术。例如,一些超导实验需要在几乎无震动的室内进行,以防对实质性的超导效果产生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实验技术和设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数据记录、分析和建模方法。

所以说实现超导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任务,需要涉及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乌龙事件?

在兰加·迪亚斯之前,并没有其他数据显示物质在常温(即21摄氏度)下能够实现超导。目前已知的超导材料通常都需要极低的温度(通常是几十开尔文以下)以及特定的压力和磁场才能表现出超导特性。因此,兰加·迪亚斯在常温下实现超导是一个非常不得了的结论。

但是这个实验经过中国科学家实践后发现,最终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得出兰加·迪亚斯所描述的结果,也就是兰加·迪亚斯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兰加·迪亚斯首次出现科研乌龙了。2008年时,在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兰加·迪亚斯团队宣布发现了一种常温超导材料,但后来这些结果被证明是不准确的。这项实验首次被发表后,在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将兰加·迪亚斯推上了科学家的巅峰,但随后一些科学家对他的实验数据提出了质疑。后来兰加·迪亚思因作假被撤销了所有博士学位,并被取消了教授职位。

不得不说,在科研上一定要非常谨慎,反复试验,才回出现乌龙事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