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部肩部穴位:扶突穴

 山水书阁 2023-03-20 发布于四川

扶突(LI18 )

拼音: Fú Tū

别名: 《针灸大成》 水穴

所属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位置: 头颈部穴位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扶突穴位位置图】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深层内侧有颈升动、静脉。

扶突穴位位置图

【图解扶突穴位的位置】

【3秒钟取穴】头微侧,手指置于平喉结的胸锁突肌肌腹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扶突穴。

【取穴技巧】头微侧仰,先取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的廉泉穴,从廉泉穴向外4横指,在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扶突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位解剖】扶突穴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扶突穴的位置解剖图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扶突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

(1)“扶”是扶持、帮助的意思;“突”的意思是“冲”。这个穴位的意思是大肠经的经气在外部热气的帮助下上行天部。故名“扶突穴”。

(2)“水穴”、“水泉穴”。穴名之意皆指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头面天部的水湿之源,故名水穴、水泉穴。

扶突穴

【穴义】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上行。

【功能作用】为天部层次提供水湿,清润肺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滞重。

【运动规律】水湿之气吸热后上行头面天部。

【按摩扶突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失音、梅核气、呃逆、暴喑,瘰疬,瘿气。

【作用功效】扶突穴,理气润肺,清热祛火,通经活络。

【保健原理】扶突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按摩该穴,能够清润肺气、辅助治疗甲状腺肿大。

【穴位配伍】瘿气配伍穴位:合谷穴、足三里穴、气舍穴、列缺穴、扶突穴、天冲

疾病概述:瘿气多因情志内伤,阴虚气郁,使痰气互结、化火伤阴而成。以颈前肿大、善饥消瘦、急躁心悸、畏热多汗、手颤、眼突等为主要表现。

按摩顺序与技法:用食指、中指作振颤法依次点合谷穴、足三里穴、气舍穴、列缺穴、扶突穴、天冲穴,相互配合,可达到通经活络,缓解郁滞的作用。每穴平探、压放各100 次。轻病治疗8~10 次即可见效。

咽喉肿痛配伍穴位:大椎穴、扶突穴、合谷穴

暴忤气硬配伍穴位:扶突穴、天突穴、天溪

《灵枢·本输》,称此穴为水穴、水泉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的经气在此处穴位吸热后上行至头、面部,并为头、面部的水湿之源,性滞重。这个穴位,能治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声带小结、声音嘶哑,尤其是对于止咳平喘更具有奇效。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湿热则泻之。

【经穴用法】推拿:揉法、点按法、拿法、推法

【按摩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时间宜短。特别注意:因为扶突穴位接近气管,因此不可用力过度。

【特效按摩】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指腹按压扶突穴,每次左右各按压3分钟,可以治咳嗽气喘。

【按摩疗法】用大拇按揉扶突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防止落枕、咳嗽。(以手指指腹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扶突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治疗颈部疾病。

【刮痧疗法】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扶突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颈痛、肩臂疼痛、咽痛、喉痹、呃逆。

【刺灸疗法】 直刺扶突穴0.5~0.8寸。

(来源:中华秘方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