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觉民24岁英勇就义,临刑前留下《与妻书》感动世人两年后妻抑郁而终

 謨地方 2023-03-20 发布于福建

1911年4月24日晚,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含泪给自己妻子陈意映写下最后的独白,妻子陈意映身怀六甲,一直在家乡等待他归来,遗憾的是,她的妻子永远等不到林觉民,在三天后广州起义中,林觉民英勇就义,等待她的只有林觉民那封《与妻书》。

那一年,林觉民十八岁,陈意映比他小一岁,在父母主持下他们结了婚,婚后两人情投意合,感情极佳,让无数人感到羡慕。两人之间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结婚不到两年,林觉民被安排到日本留学,那时候国内情况十分紧张,在林觉民父亲眼里,为避免惹出争端将其送到国外是最佳选择,毕竟他这个儿子曾经在科举场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

林觉民到日本后,同不少热血青年在一起,商讨救国之路,在日本期间,林觉民经常参加各类革命聚会,宣扬革命思想,鼓动不少热血青年加入革命。在他心中,中国已经处在危在旦夕之间,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问题。

1910年,林觉民回到故土,夫妻久别重逢,林觉民和妻子陈意映十分欣慰,可林觉民欣喜背后藏着心事,这次回来,他不为团聚,而是前来诀别。原来,他回来之前,孙中山先生在槟榔屿召开了会议,会议决定让林觉民回国筹集经费,召集革命志士发动广州起义。

妻子陈意映发现了丈夫的不对劲,可她还是发现,从日本回来后的林觉民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林觉民,他一定在做什么大事,并且自己无力阻止。

后来,林觉民完成一切任务后决定在一次离家,陈意映紧紧拉着林觉民,恳求自己丈夫能带上自己。

面对哀求的妻子,林觉民内心必然惊涛骇浪,他深知此去凶险万分,难有生路,他狠心拒绝了妻子请求,因为,这时候妻子陈意映已经怀有身孕。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随同敢死队在广州发动起义,那一天,他们为了国家兴亡,舍身忘死,浴血奋战,只为顺利实施起义。

林觉民最终因腹部中弹而被捕,后来被处决,那一年,他不过二十四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可他为了国家大义付出了自己性命,那一年,他和一同牺牲七十二人埋葬在广州郊区的红花岗,那一日,黄花飘落,落叶漫天。

妻子陈意映惊闻噩耗接近崩溃,他读书林觉民《与妻书》后,恨不得跟随丈夫而去,好在林父林母恳求下才勉强度日,可经过此次巨变,她精神极差,在林觉民走后不到一个月,便生下林仲新,两年后抑郁而死。

林觉民那封《与妻书》保留到至今,那我从信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林觉民,这时候他不是一个民族英雄,而是一个用情极深的丈夫,信中字字均是肺腑之言,字字让我们感受到他和妻子至深之情。他唯一遗憾,便是留下妻子一人在人世,不能在和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阔契,与子成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