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封绝笔书,被誉为“20世纪最美情书”,他不负天下,只负一人!

 锴哥的世界 2023-07-22 发布于广东

他是心地如雪,肝肠如铁的奇男子。

她是他心目中的天真浪漫的女孩。

他们本该是卿卿我我,双栖双飞的神仙眷侣。

然而,在那个“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年代,他却成了为国家民族大义而明知将死而往的“铁血丈夫”。

他留下的《与妻书》,被称为“20世纪最美情书”。

他,叫林觉民。

01.少年不望万户侯,不为功名不为利!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887年生于福建闽县。在他成长的年代,中国正经受着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清朝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也恰逢民主革命思想萌芽时期。

林觉民从小就过继给叔父林孝颖抚养,林孝颖是一位饱学多才的廩生,以诗文闻名于时,他亲自教授林觉民,没有让他到私塾读四书五经。

林觉民天资聪颖,又刻苦学习,读过的书过目不忘,原本叔父希望林觉民考取功名,但在1900年的科举考试中,林觉民霸气地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七个大字,以表示自己不图功名,然后潇洒地离开考场。

叔父知道这件事情后,并没有责骂林觉民,反而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他清楚意识到,林觉民需要的不是封建的教育,而是新式教育。

在林觉民14岁那年,清政府内阁学士陈宝琛注意到林孝颖的诗文才华,举荐林孝颖到全闽大学堂任教,讲授国文课。因此,林觉民跟随叔父一起进入该学堂进行学习。

彼时,恰逢孙中山先生等人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宣扬民主和革命思想,组织革命团体,接二连三地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统治。在学堂学习期间,林觉民也深受革命思潮的影响,课余时间常常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谈论时局,渐渐地产生了反清救国的革命思想。

1905年,也即18岁那年,林觉民的父亲为他定了一门婚事,对方是陈宝琛的同宗晚辈陈意映。

尽管这桩婚姻是封建家长包办性质,但所幸他们也颇为情投意合。

陈意映是一位满腹才情的女子,婚后的两人常常“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期间,深受自由平等思想熏陶的林觉民,十分积极地将这些思想传播到他家乡的三坊七巷,在家乡,他还兴办了一所女子学校,不仅教授她们国学,还积极传播西方的新潮思想。他还鼓励她们不再裹小脚。

林觉民这些行为,渐渐地超过叔父林孝颖可接受的范围,因为叔父林孝颖发现,林觉民不仅仅是对西方思想感兴趣,还产生了推翻清政府,取代封建传统的想法。

或许是出于对危险的感知,又或许是觉得这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为了不让林觉民给林家带来祸端,1907年,林孝颖出资让林觉民远赴日本留学。林觉民和陈意映两年的新婚生活第一次迎来了分离。

而这次留学,让林觉民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也更加明确救国救民的人生抱负。

02.远赴日本寻出路,善意谎言安其父!

在那个年代,很多对时局不满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纷纷出国留学,尤以去日本的为多。

到日本后,林觉民很快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加入了同盟会,认识了黄兴等人。此后,更是经常到日本各地演讲,传播同盟会的民主革命思想。

可来日本不到一年,叔父给的钱花光了,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时,恰逢当时一位丁姓官费生死了, 林觉民得以补缺,进入日本庆应大学。

在这里,林觉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他常常学习到深夜,攻读哲学的同时,还兼学英语和德语,汲取更多国外的先进思想。

1910年底至1911年春期间,同盟会在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领导下,决定在广州组织一场大规模起义,给清政府以致命打击。

林觉民知道后,积极报名参加,在黄兴的授意下,他回到香港、福建为起义筹措经费,多方联络,召集爱国志士。此外,林觉民和吴玉章等人,还担负起把枪械从日本秘密运回国内的艰巨任务。

1911年4月,林觉民回到福建的老家。叔父和妻子陈意映看到他突然回来,既惊又喜,同时充满了疑虑和担忧,一再追问他回家的目的。为了让叔父和妻子安心,他只好谎称日本正值樱花盛开时,各个学校都放假,自己多年未回家,故借此机会回来看看。

但很快,叔父和妻子就发现林觉民在说谎,因为那段时间,林觉民经常四处奔波,经常早出晚归。

有一次,林觉民在福州城内组织的民主思想演讲刚好被全闽大学堂的一位老师看到,他回去将情况告知了林孝颖,还感叹道“亡大清者,必令郎也!”林孝颖回家后,证实了老师的话并非空穴来风,他再三劝导林觉民退出同盟会,林觉民听后敷衍回应,置之不理。

相反,妻子陈意映虽然对丈夫经常早出晚归颇有不满,也对其充满担忧,但未曾责怪丈夫。自从结婚以来,她就知道,丈夫是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男人。在林觉民写下的《原爱》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他们二人婚后的温馨生活,在林觉民眼里,妻子是个天真浪漫的女孩。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陈意映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是少有的知识女性,尽管他们在结婚前未曾见过面,但从掀开盖头那一刻时,他们一见钟情。婚后他们居住的二层小楼,还给它起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名字——双栖楼,寓意双宿双飞,在门前空地,林觉民种上了她喜欢的梅花和芭蕉,每当他忙于工作时,也有这些花与陈意映相伴。

比翼双飞的愿望终究落空了,在返回香港继续协调工作时,林觉民对妻子说,去去就回,令陈意映没想到的是,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03.与妻家书诉衷肠,慷慨就义为后人!

原本,统筹部将起义日期定在4月13日,以八百人分十路进攻,破坏清廷在广州的总督署、军械局等机关要地,并在旗界九处放火扰乱视线,以便完全占领广州。

然而,4月8日,广州街头,发生了温生才刺杀孚琦事件,彼时的清吏惊慌万分,加强防范。此外,经费筹措、军械运输等准备工作也未能如期完成。起义日期改为4月28日,后又准备改为26日。

4月24日晚,林觉民为自己即将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起义激动不已,也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他知道,这一去,生死未卜,于是,提笔写下了《致父老书》、《禀父书》、《与妻书》三封绝命书。

在《致父老书》中,他说,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生存,是不能靠历史之久、土地之大的,今天的中国处于危急存亡之际,他呼吁父老奋然觉醒,齐起救亡,应万倍于饥寒、疾病、水旱、盗贼。

在《禀父书》中,他说:“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全书仅41字,却凝结了他对家人的愧疚以及对先国后家的高尚情操。

写给妻子的《与妻书》,林觉民忍住极大的悲痛,“泪珠和笔墨齐下”。他与妻子情深意切,此时的妻子又怀孕在身,一想到当妻子读到这封遗书时,自己已是“阴间一鬼”,林觉民哽咽不已,以至于不得不停下来,待情绪稍平复后才能再度书写。

在这封遗书中,林觉民回忆起与妻子过往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对妻子的爱意和思念,但一想到“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他就悲痛不已。

他以极大的毅力,用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理智战胜自己的情感,也希望妻子能够理解他,劝慰妻子将来教育两个孩子能“以父志为志”。

林觉民将写好的书信交给朋友,说在自己牺牲后转交给家人。

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了,黄兴率领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在这场战斗中,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烧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镇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最终,起义军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林觉民重伤倒地被捕。

起义的失败,与准备工作不足,清吏警戒加强有关。4月24日,黄兴从香港到广州支持起义的准备工作,他看到清吏加强警戒后,便打电话到香港,主张延期起义。

但筹划良久的起义就这样告吹了?黄兴决定先发制人,由于从日本购买的军械要26日晚才运到,故将起义时间由原计划的26日改为27日。

原本的十路进攻计划因爱国志士不能集齐,临时改为四路,其中一路由黄兴率领进攻总督署。然而,另外两路因日期一改再改,要求延迟。尽管香港统筹部要求改在28日,以便更多人赶来参加,但黄兴也未予考虑。另一路则由于没有领到足够的弹药而未能及时行动,最终只有黄兴率领的100多人发动了这次起义。

被俘后的林觉民,大义凛然,面对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的审问,他镇定自若,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谈革命,说理想。说得清官吏们暗暗钦佩,给他纸墨书写,据相关记载,林觉民“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诉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

负责提审的总督张鸣岐这样评价他:“此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奇男子也!”

林觉民牺牲后,在广州任职的陈元凯暗地派人通知在福州的女儿带着孩子逃跑,林觉民的父亲为保全家人,忍痛出售宅邸,拖家带口逃至乡下避祸。

有一天,陈意映收到了一个包裹,打开看到了林觉民写给她的《与妻书》,很长一段时间里,陈意映都不敢相信丈夫已不在人世,难以从丈夫牺牲的伤痛中走出来。

1911年,陈意映的二儿子早产出生,在孩子出生的两年后,陈意映也随丈夫而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