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哲理(3758)

 木子a 2023-03-21 发布于河南
人生哲理(3758)

人生哲理(3758)
转载摘录 妮子 雷瑊君及新浪微博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因为一个细节,就对事物和人盖棺定论。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事件的一小部分。而真相需要了解全部经过,才能知晓。当我们没有看到全貌前,不要轻易对一个人,一件事,下结论。想要真相浮出水面,往往需要多点耐心去等待。

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弟子规》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每个人都有自尊的,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缺点、短处和隐私,弄得人尽皆知。不捅破最后的一层窗户纸,才是与人相处之道。

作家萧萧依凡说:“所谓情商高,从来不是会说话这么简单,而是懂得在什么时候闭嘴,把自己看穿的那部分放在肚子里,保全别人的面子。”人生在世,一定要做到,守口守心,不把别人的隐私到处宣扬。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看破不说破,给人台阶下,总会给人如沐春风般温暖。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是为人最大的善良,也是一个人高情商表现。

有一句话说的好:“世上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你永远不知道,背后所有的真相。”永远不要对一个不了解的人,轻易嘲讽、妄加揣测、随意指责。

老子道德经老人们常说:“别把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 确实如此,环境不同,难以感同身受;经历不同,很难完全理解。 正如作家村上春树所说:“不是每一条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中。” 不用自己的标准,评论他人的生活,才能相处和睦,活得轻松自在。

不评价他人的言行,是一种教养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中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明智的人,不评价别人,专注自身;愚昧的人,东张西望,以谈论他人为乐。 不轻易评判他人,是处事的境界,也是为人的教养。

白岩松说过:“每个人都是无知的,只是无知的领域不同”。 天地广阔无垠,万物玄妙至极。一个人能看到的,知道的,始终是有限的。 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定义他人的言行,只能体现出自己的浅薄。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评价别人,不妄议言行,时刻反省自己,便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顺。

对错只是表面的现象,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是一个人的高明之处。 《淮南子》中有言:“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心胸宽广的人,时常宽恕别人;德行高尚的人,总是看的长远。 有远见的人,不用自己的认知,去指责别人的过失,如此,才能回归事物本身,从而解决问题,去除灾祸。

懂得满足,便不会羞愧;知道停止,才可以长久。 人和人相处,最忌讳的就是不知边界,用自己的经验,干涉他人的决策。 最终,只会不欢而散,也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有作家曾说过:“朋友间再熟,分寸感不可失,自以为熟,结果却生隔阂。” 人和人之间,立场不同,选择就会不同。越是相熟的人,就越容易忘记了分寸。 人生在世,无论是至亲还是朋友,学会尊重不同,说话注意分寸,做事留有余地,相处不越边界。这样,相交才会舒服,关系才能长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