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猖狂的春秋贵族-郑国七穆,鲁国三桓,晋国六卿,齐国六贵

 梦想童年594 2023-03-21 发布于江西

郑国七穆,是春秋时期郑国七家卿大夫家族的合称,包括驷氏、罕氏、国氏、良氏、印氏、游氏、丰氏,他们都是郑穆公的后代。郑穆公有十三个儿子,其中公子夷(姬夷)和公子坚(姬坚)先后嗣位为郑灵公和郑襄公,子孔死于内乱,子然和士子孔的儿子受子孔的牵连出奔国外,子羽的后代不为卿,剩下的子罕(公子喜)、子驷、子丰、子游(公子偃)、子印、子国、子良(公子去疾)及后代被人统称七穆。在政治斗争中,郑七穆首先占据三卿,然后六卿,逐步渗透,直至全面掌握郑国政权,七穆中又以罕氏最强。七穆当权历经郑襄公至郑声公八个君主,前后长达一百五十年。

文章图片1

鲁国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文章图片2

晋国六卿,统指春秋时期晋国的三军将佐,后特指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大家族。晋文公回国后建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称为三军六卿。晋平公以后,六卿被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把持,之后六卿特指这六个卿家。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对内协助晋公管理国家军事、政治,对外“尊王攘夷”,抵御戎狄、南蛮的入侵,捍卫华夏文明。 晋定公时,范氏、中行氏衰落后,取消中军,六卿变为四卿。晋出公时,赵氏、韩氏、魏氏三家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最终实现“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3

齐国六贵,指的是齐国权力中枢的高氏、国氏、田氏、鲍氏、栾氏、庆氏。齐国公族吕氏依靠的力量主要是高氏、国氏两家,国、高两家与吕氏同出于姜姓,皆为齐太公之后,吕氏旁支。在齐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天子所任命,齐国形成吕氏、高氏、国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公元前545年,田氏联合鲍氏,栾氏,高氏共同击败了执掌国政的庆氏,齐国自此改由栾氏,高氏执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栾氏,高氏之间的矛盾,联合鲍氏分别击败了栾氏,高氏,并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孙召回国内,归还其原有的封地财产,以取得公族的支持。经过两次的武装斗争,田氏取得胜利,田恒拥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吕氏君主,操纵了齐国实权,并伺机削弱高氏、国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实权,孤立吕氏公族,完全专齐国政。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到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文章图片4

楚国七公族,楚国的公族主要指屈、景、昭、斗、成、班、孙七家。所谓公族就是与国君有共同祖先的所有人。楚国的王族都姓“芈”,这七家公族也都姓“芈”。楚国国君的氏为“熊”,当然只能是现任的国君才能以“熊”为氏,不是国君,就不可以。战国时期屈、景、昭三家在公族最大,成为楚国的代表。自吴起被灭后,执政带兵的始终不出屈、景、昭三大贵族。

文章图片5

这是比较猖狂的几大春秋贵族,春秋一百多个国家,应该还有更多更猖狂的贵族等待我们去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