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山东起义多,武城九山王聚党万余,被蒲松龄收入《聊斋故事》|武城|聊斋故事|蒲松龄|顺治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3-21 发布于山东

有一种复仇,叫做卧薪尝胆,抓住机会,终于导致仇家满门被屠。就像《基督山伯爵》,真正的报仇不是以牙还牙,而是如灵猫捕鼠,慢慢玩,享受报仇的乐趣!

《聊斋志异·九山王》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聊斋志异·九山王》

却说,山东曹州府有个李姓书生,家里后院有个几亩地的闲置园子,某日有个老头子,愿意一百两银子每年的价格租赁这个园子。过不多久,老头子就携家带口住了进来,李姓书生感觉很奇怪,自己家园子根本住不了这么多人。就在他心中疑惑,老头子来拜访,说乔迁已毕,请他吃饭。

李姓书生如约前往,见自家园子今非昔比,一片华丽的新建房舍,厅堂敞亮,设施精美,美酒佳肴,炊烟袅袅。李姓书生根据经验判断,这家人应该是狐狸家族,便起了杀心。他在集市上购买了硝石、硫磺等火药,悄悄散布在园子四周,准备完毕后点燃炸药,顿时园子里火光冲天,“焰亘霄汉,如黑灵芝”,貌似还升起了蘑菇云,惨叫声声,臭不可闻,“死狐满地,焦头烂额者,不可胜计”。

等火势熄灭后,李姓书生和邻居们前往查看,满地都是烧死烧焦的狐狸尸体。这时候,起先租房的老头子从外进来,悲愤至极,说你这个园子,我一年一百两银子,也不算少了,咱们没有仇怨,你怎么就下得了这般毒手,“此奇惨之仇,无不报者!”。老人撂下狠话,愤愤而去。李姓书生也很担心,“疑其掷砾为殃”,怕它丢石头砸窗户,便时时戒备,“而年余无少怪异”,一年多也没什么怪异发生,就渐渐放松警惕。

顺治初年,当地山上有盗匪啸聚山林,大约有万余人之多,官府兵马一时不能镇压。李姓书生家里有些钱财,担心盗匪抢劫,这时恰好村里来了个算命先生,自称“南山翁”,测算祸福十分灵异。李姓书生请他来家测算,南山翁一见当即惊讶不已,“此真主也”,李姓书生听了直接发蒙,“岂有白手受命而帝者乎?”南山翁郑重其事说绝对真实不虚,历朝帝王天子,哪个不是白手起家坐了天下的?

李姓书生请南山翁上座,南山翁也以“卧龙先生”再世自居,按照他的计划安排,李姓书生倾其所有,置办了“甲胄数千具、弓弩数千事”,南山翁亲自出马做说客,帮书生招揽周边九个山头的盗匪,歃血为盟,尊奉李姓书生为“真天子”,南山翁自任军师,一呼百应,声势极大。

当地县衙派人剿匪,李姓书生问计,南山翁说这有什么,羽扇纶巾谈笑间就轻易击败;州县将情况上报,兖州府安排兵马讨伐,南山翁运筹帷幄,竟然也将州府兵马击溃。后来山中缺少军马,在南山翁策划下,山寨人马抢劫了一批京师送往南方的军马,此后李姓书生威震天下,对外自称“九山王”,加封南山翁为“护国大将军”,“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以为自己距离龙椅宝座只有一步之遥,内心膨胀不已。

不料这一次次抗击官兵的行径,终于引起了朝廷重视,山东巡抚亲自过问,联合州县府道等六路分兵进剿,精兵良将数千人,将“九山王”巢穴团团围困。李姓书生赶紧寻找南山翁问计,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护国大将军,无奈之下,李姓书生长叹,“今而知朝廷之势大矣!”乌合之众怎敌天兵精锐,很快官兵攻破山寨,李姓书生束手被擒,妻子老小全家以造反罪名被杀。临刑之际,李姓书生恍然大悟,“翁即老狐, 盖以族灭报李也”。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九山王》前面一段,李姓书生不可谓不手段残忍,野狐不过是临时租客,却下了灭绝满门的狠手。后面的半部分,则讲了“三人成虎”的故事。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曾经规劝道,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看似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这李姓书生正是应了秦可卿的话中道理。狐狸面对全家死绝,没有直接弄死仇人,而是逐渐引人入套,煽动仇人野心,让他自以为是,慢慢产生人生顶峰的幻觉,然后突然跌落地狱谷底,被灭九族凌迟处死,从极乐到极苦,人生之悲惨无过如此。而老狐的复仇快感,比直接手刃更来得淋漓尽致。

蒲松龄先生说,一个人,拥妻抱子,闭门家中坐,怎么可能会面临大祸,乃至到了灭门的惨事。如果有个人突然对你说,你可以做当今天子,拥有四海财富和顶级权力,“未有不骇而走者”,只会害怕地跑走。而李姓书生,明明是送他黄泉路的行径,却欣然从之。

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对李姓书生,何曾有过“帝王梦想”,却被南山翁说得多了,就信了,以至于深陷其中再也出不来,“始闻之而怒,继而疑,又既而信,迨至身名俱殒”,狐狸虽然狡猾,也是自身的贪欲作祟,才有了这样的下场。

清代武城九山农民起义

晚明至清初时代,山东地区多次发生水旱饥荒,许多当地失地农户和流民以劫掠为生,甚至有整村、整户的人,白天为民,夜晚为盗匪,全村把盗抢作为生活来源,山东“响马”名震天下。除了当地土生农户,山东地区多有教派活动,各种教派以自身教义吸引成千上万,乃至十数万流民难民为信徒,如此一来,社会农本经济出现混乱,官府失去了对人口的控制,到崇祯末年,地方官员已经征收不到赋税,而清兵入关后的四处缴杀,更加剧了这种情况。

明末清初,在山东滕县以东的九山地区(今山东平邑武城一带)出现一支强有力的农民义军队伍,义军首领叫王俊,字肖武,又字(小吾),这个人祖籍山东兰陵,家道殷实,自幼学习武术,跟随父亲迁居太皇崮南城山西的魏庄乡吴家庄。王肖武原本的意思,是想要通过捐资纳粮取得功名。

谁知崇祯末年连年灾荒,家里被山匪劫掠一空,王肖武衣食无着,只好凭借自身武艺,加入武城(今山东平邑,原费县)盗匪行列。地方官府多次派人剿灭,都被王肖武打杀,做大以后,占据了周边大小苍山、富贵顶等九个山头,聚众万余人造反,号称“九山王”,当地称为“九山贼”(另一说法,这股势力共有焦夔卢、夏魁元、李洪斗、李赦斗等九个首领,以王肖武为首,而称“九山王”)。

明崇祯十六年(1643),九山贼一伙劫获了由济宁发往京城的进贡御衣,即皇袍龙衣等禁物。此后,九山起义军又串联了周边滕县、峄县的农民军共同抗击清兵围剿,还屡次进攻费、峄县城,劫掠财物。

顺治八年(1651),九山义军攻陷郯城,费城势危,鲁南大片地区沦陷。当地州府征调八旗兵马前来围剿九山义军总部,在归仁庄南设立“南营”,在西侧设立“武家营”,成鹿角之势。直到次年,九山义军被清兵围困两月有余,绝粮兵败,王肖武当场战死,另一说王肖武倒穿草鞋乘夜潜逃。

神驴驮水,倒穿草鞋

据《费县志·卷二·山川》载,“冠石山,今名柱子崮,县西南四十里,海清崮之西北,山顶壁立,周围皆石。”柱子崮在费县南,与泉崮山、抱犊崮相邻,相传这里就是当年九山义军的总部所在地,如今大小苍山、富贵山、印盒山等山顶,尚残存有房基、饮马槽、石臼、旗杆孔、石门等,即王肖武山寨遗迹。

关于王肖武的最终去向,当地有神驴驮水、倒穿草鞋等很多传说,且带有神话色彩。

相传,官兵将冠石山(柱子崮)包围得水泄不通,想以断水断粮的方式困死王肖武。就这样僵持了将近两个月,九山义军毫无败相,面对清兵进攻毫无惧色。当时都传说王肖武有神法仙术,清兵将领不信,安排密探到前方打探,却听说了一件奇事,据说匪首王肖武有一头神驴,昼夜不息,由山下往山上运送水粮,保障九山义军的后勤补给。

密探把情况告诉清军将领,将领获悉情况,就想了个办法,找来许多鸡狗,让它们昼夜鸣叫,让神驴乱了时辰,不敢下山驮粮运水。果然不到两日,山上义军大乱,陷入绝粮之地,人心涣散。于是清兵趁机进攻,终于将起义军剿灭。

匪首王肖武却用了倒穿草鞋的计策,从山寨南门逃走,一路向海清崮逃窜,他经过的地方被称作“没妻崮”,即落荒而逃、妻离子散之意。清兵追踪脚印反了方向,王肖武得以逃脱无踪,从此杳无音讯。

《聊斋志异·九山王》一则中,记载“时顺治初年,山中群盗窃发,啸聚万余人,官莫能捕”,“据山立栅,声势震动”,“党以万计,自立为'九山王’”,这些描述都是对武城九山义军的艺术还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