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坊乡革命斗争简史

 青牛一生 2023-03-21 发布于福建

罗坊乡,旧属清流梦溪里,位于清流县东部、永安市西南部,东与洪田镇、安砂镇、曹远镇毗邻,南接小陶镇、连城县塘前乡,北连清流县沙芜乡,西靠清流县赖坊镇,1932年11月,清流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时,罗坊归属嵩口区苏维埃政府管辖的梦溪地域。1959年5月,行政区划调整,罗坊从清流县划归永安县管辖,成立罗坊公社。现全乡区域总面积232.29平方千米,人口约6000人。

罗坊是清流苏区向外发展的重要区域

1931年2月,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罗炳辉、谭震林率红十二军重占宁化,并分兵直入清流、归化,进入罗坊开展革命斗争。在红十二军的帮助下,吴坊、罗坊、溪源、高畬、桥头等村先后成立贫农团和赤卫队,土地革命浪潮蓬勃掀起。6月28日至7月1日,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接连发出3封指示信:“东方是个好区域(指闽赣边界)”,“有山地纵横、无河川阻隔,最宜造成新战区”,清流(包括现罗坊乡)成为红四军的工作区。7月6日,清流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瑞金召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清流正式纳入中央苏区版图,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领导。1932年4月,嵩口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下辖围埔、嵩口坪、高赖、高坑、沙芜塘、洞口、廖屋坪,以及吴坊、上坪桥等乡苏维埃政府。是时,罗坊为清流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扩大和巩固闽西苏区,1933年7月,彭德怀率东方军入闽作战。9日克复嵩溪,12日攻占嵩口坪,14日收复清流县城,东方军解放清流城后,即以一部占秋口,进而转战清流南部罗坊一线,围歼敌卢兴邦五十二师残部,迫使五十二师残部连夜从罗坊向永安逃窜。同时,东方军予以地主豪绅和反动刀团匪的势力狠狠打击,再次解放罗坊桥头、吴坊、罗坊、溪源、掩桑、左拔等大片区域,沙芜、洞口、上坪桥、吴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先后建立。此后,在宁清归军分区的领导下,清流独立营、宁清归东南和东北游击支队、红军独立第七团,不但频繁活动于梦溪余朋、沙芜、罗坊一带,还经罗坊向明溪、永安方向发展,并以此为战略支撑,进驻安砂,扼守安砂、隘口等战略要地,阻击国民党东路军进攻宁清归苏区。在此期间,罗坊各地赤卫队积极配合红军开展革命斗争,为罗坊革命根据地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中央苏区反“围剿”压力增大,罗坊已然成为红军开展军事斗争的战略要地和红军军事斗争的重要回旋之地。1934年5月,红九团主动撤出永安县城转战罗坊,以巩固罗坊革命根据地。7月,为减轻中央苏区反“围剿”压力,牵制和调动国民党军,寻淮洲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罗炳辉率领担任护送任务的红九军团一部途经罗坊,罗坊人民积极为红军捐款捐粮,踊跃参军参战,从此罗坊籍战士“北上无音讯”。8月上旬,为迟滞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进攻,红一军团、红十五师(少共国际师)途经罗坊,进入小陶一线,进行东线防御作战。同月下旬,在圆满完成任务后,再次经罗坊、安砂返回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对罗坊革命根据地进行重点“清剿”,他们采用集中兵力、分进合击的做法,向红军游击队进攻,强迫移民并村,实行“保甲制”,屠杀区、乡苏维埃干部和赤卫队员,其中吴坊乡赤卫队队长、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罗经作就被反动民团杀害在吴坊村闽山寺桥头。

从1930年至1936年间,红十二军、红一军团、红军独立第七师、红七团、红九团和东南游击支队、东北游击支队、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等曾多次到罗坊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在罗坊、吴坊、桥头、溪源、掩桑、半村、左拔等村留下大量红军标语(漫画),如“巩固苏维埃政权”“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捉到蒋介石”等。毛泽东、谭震林、方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到罗坊开展革命斗争实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罗坊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土匪的斗争一直都没有间断过,他们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捐款捐物,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斗争。

罗坊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2年春,清流县青年团组织发动青年参加红军,仅嵩口(含罗坊)、嵩溪、城郊就有300多名青年加入红军。随着红色区域的扩大,广大青年在党团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积极参加游击队和赤卫队,成为土地革命斗争的主力军。1933年秋,清流县团组织响应少共中央局的号召,进一步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嵩口(含罗坊)、长校等地组织赤少模范连,以后整连整排加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清流(含罗坊)的青年有80%以上参加游击队、赤卫队等武装组织。1952年11月8日《清流县老革命根据地调查总结报告》称:“1931年解放清流的红军,在县城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县以下有31个乡建立了乡苏维埃政权,一般未建立政权的地方,红军都有与反动政府和反动力量进行过数次的武装斗争。”是时,罗坊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军参战,为保卫苏区政权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党依靠农会组织广泛动员罗坊群众参与到根据地的各项斗争和建设中。解放初,清流县老区建设调查工作队对全县各乡人口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至1952年10月,罗坊全乡人口1366人,较民国三十四年(1945)人口统计数2189人减少823人,共有农会会员1099人、民兵34人。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罗坊地区实行了摧残,乡苏维埃政权遭到破坏,他们对乡苏干部和革命群众采取抢、杀、迫、抓、烧五大手段,罗坊人民家园被毁,人民流亡,生活陷入无比困苦的境地。根据《1952年10月清流县三区罗坊乡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情况调查表》统计资料,罗坊乡被反动派毁灭自然村2个(其中有基点村1个),迫害户数201户、外逃8户;房屋被烧毁728间、倒塌942间;出外参加革命(包括红军)15人,解放后当兵复员5人,其余10人多已牺牲;村民被杀害26人,饥饿疾病死亡464人,被抓壮丁37人、妇女10人、儿童2人,外逃还乡4人;耕牛被枪杀47头、粮食124担、棉被42床、光洋204元;革命前全乡1844人,解放时只剩1225人。

最近,在清流县、永安市委党史方志室的指导、帮助下,罗坊乡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和查阅史料,证实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立了党的组织,成立了吴坊乡苏维埃政权(时间长达二年半之久),其他各村都有红军经过或开展过活动,其中罗坊、吴坊、溪源、高畬、掩桑、桥头、盘兰、半村等村先后成立过农会、赤卫队。罗坊群众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参军参战,与国民党军和当地土匪等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当年,参加红军、赤卫队的有余升云、罗经作、罗如章、吴喜林等25人(不包括北上抗日无音讯人员),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罗坊村 地处罗坊乡政府所在地,距永安城62公里,东与掩桑村交界,南邻溪源村,西靠清流县,北连吴坊村。全村山林面积3.13万亩,人口923人、234户,包括1个自然村(丰山源)、6个村民小组。梦溪河穿境而过,乡政府及部门、单位、集镇都设在该罗坊村内。初步统计,苏区时期,红军曾过往罗坊境域18次,几乎每次都有经过罗坊村。1930年1月,古田会议后,为粉碎国民党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掩护朱德率红军主力部队转移,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在小池诱敌之后,连城姑田、余家畲到达清流罗坊,再经盘兰、溪源、罗坊、吴坊、桥头前往沙芜洞口,这是红四军首次进入罗坊境内。红四军在罗坊村“塘边屋”(在罗坊乡政府背后)短暂停留,罗坊百姓传为佳话的“毛主席喝过咱家乡水”的“塘边屋”古井,后来被称为“红军井”,2011年10月被列为永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次进军途中,毛泽东写下著名词篇《如梦令·元旦》。1933年7月,东方军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藤代远的带领下,从江西入闽,首打泉上土堡,后分兵数路解放清流南边的嵩口、沙芜塘、洞口、赖坊、南山和罗坊大片区域。相传,曾有红军100余人在罗坊村“溪头屋”“大路田”“莲塘屋”等处驻扎,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连城北团国民党军得知情况,即命团长江雄生带领200余人及当地反动民团,偷偷埋伏于罗坊村横山,妄图借助有利地形消灭红军。当时,横山为光头山,是一座独立的山丘,山顶平坦,一面靠河,周边是洋面田,山形如同大象盘卧又称“象形”,它是“大路田”的后山,离红军驻地最近距离不到300米。这里还是红军通往大丰山方向同大部队会合的必经之地。在这紧急关头,当地老百姓立即将敌情报告红军。红军乘天黑迅速抢占寨盘、狗头盘和公爹山三座山头有利地形。战斗仅持续二十多分钟,敌人便仓惶由溪源逃往连城。这次战斗红军以少胜多,充分体现罗坊穷苦百姓与红军的革命情谊。这场战斗不仅打击了经常活动于罗坊一带敌人的嚣张气焰,还极大地鼓舞罗坊人民革命斗志。1934年5月9日,红九团奉命撤出永安转战罗坊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日,红九团进驻罗坊,帮助建立贫农团和吴坊赤卫队,罗经作任队长。赤卫队成立的第二天,就带领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资产斗争。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岩连宁边区红军在张鼎丞、方方的率领下,曾多次到罗坊开展游击战争,留下许多红军标语,如“贫苦农民团结起来”“农民兄弟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反对摊派粮食,实行土地革命”等。罗坊村主要革命遗址遗迹有:罗坊“红军井”。

吴坊村  土地革命时期,先后有红四军二纵队、红四师十二团、独立第七师、红七团、红九团、宁清归东南和东北游击支队等红军部队进入吴坊村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1月14日,古田会议后不久,为了粉碎国民党第二次“三省会剿”,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千余人从连城姑田进入清流,途经罗坊盘兰、溪源、罗坊、吴坊、桥头等村,开展革命斗争实践活动。红军曾在吴坊“塘边屋”和吴氏宗祠、闽山寺等地停留、驻扎,留下大量革命标语及宣传画,如“打倒卢兴邦”“打倒童子军”等。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帮助下,吴坊建立乡苏维埃政权,并组织地方武装赤卫队。是时,吴坊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打击当地反动民团、大刀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为保卫苏区、保卫红色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吴坊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捐款捐物、抵制日货,积极支援前方抗日战争。解放初,吴坊因地处深山腹地,匪患频繁。为清除匪患,吴坊人民积极配合剿匪部队,开展“清剿”斗争。1950年11月17日,江雄生匪部围攻吴坊,30多家农户被洗劫一空,全村一片火海,吴坊乡政府的物资随时有被土匪抢劫的危险。驻吴坊公安队和沙芜区中队接到情报,时任沙芜区委秘书饶达贤立即率公安队、区中队40多人,从吴坊出发,迎击敌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吴坊人民发扬敢于斗争精神,积极配合剿匪部队,坚持战斗,最终打得土匪狼狈逃窜。吴坊村主要革命遗址遗迹有:永安市级文保单位吴坊乡苏维埃政权旧址(溯源堂)、闽山寺。

桥头村  土地革命时期,桥头村里是连城、宁洋、永安通往宁清归苏区的重要陆路交通隘口。1930年1月14日,古田会议后不久,为了粉碎国民党第二次“三省会剿”,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千余人从连城姑田进入清流,途经罗坊盘兰、溪源、罗坊、吴坊、桥头等村,开展革命斗争实践活动。1931年2月,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罗炳辉、谭震林率红十二军重占宁化,并分兵直入清流、归化,进入罗坊开展革命斗争。在红十二军的帮助下,桥头村先后成立贫农团、儿童团和赤卫队,他们积极为红军站岗放哨、打探情报,捐款捐粮、参军参战,支援红军。1933年7月,彭德怀率东方军入闽作战,在收复清流县城后,立即转战清流南部沙芜、罗坊、赖坊一线,追歼敌卢兴帮五十二师残部,解放罗坊桥头、吴坊、罗坊、溪源、掩桑、左拔大片区域。1934年5月,闽西红军独立第九团主动撤离永安县城转战洪田、西洋、小陶时,曾在罗坊、吴坊、桥头等地进行游击。7月,初中央决定由红军七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以实现吸引国民党主力、达到减轻中央苏区反“围剿”压力的目的。7月中旬,红九军团担负掩护抗日先遣队东渡闽江任务,其先头部队一千余人从清流沙芜经桥头村进入半村,并向小陶推进,提前肃清当地国民党军及反动民团,等候北上抗日遣队到来。8月上旬,为迟滞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进攻,少共国际师从江西石城进入清流,经嵩口坪、沙芜塘、洞口、桥头,旋抵小陶、洪田一线,与敌三师、九师、八十三师展开小陶战斗。从1930年至1936年间,红十二军、红一军团、红军独立第七师、红七团、红九团和宁清归东南、东北游击支队、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等,曾多次经桥头进入罗坊开展革命斗争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桥头是闽西北游击队向罗坊发展的重要区域。1943年,闽西北游击队员3人秘密进入罗坊乡开展革命活动、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其中两名队员在桥头开展活动时,被当地民团发现,不幸被捕,被国民党杀害于桥头村“芹菜洋”处。

溪源村  在溪源村,“怡和堂”“陈氏祠堂”“开山祖房”和文昌楼、灵溪寺等古建筑,都曾是当年红军的驻地旧址。“怡和堂”建筑面积约为600余平方米,前坪为桅杆坪,房屋、梁、柱、栏等雕刻极其美观。1930年1月,古田会议后,为了粉碎国民党第二次“三省会剿”,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从连城姑田进入清流罗坊溪源,点燃了这里的革命星火。此后,红军独立七团、红三十四师、三十六师,红七军团、红九军团等先后到溪源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留下了许多红军标语和革命故事。如“怡和堂”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标语。红军在溪源开展革命活动期间,当地群众积极捐款捐粮支持红军,其中以本地富商陈建皇表现最为积极。陈建皇(1848-1943),溪源村人,据1944年清流县民国档案记载:“本邑殷商万盛森,富户系陈建皇”。陈建皇出生溪源清贫之家,中年靠造纸发家,拥有耕地1400多亩,主要分布在溪源、罗坊、吴坊、桥头一带,部分在安砂、水南、沙芜、洞口及赖坊等地;竹山约1万亩,分布在溪源、盘兰和上余。陈建皇虽为地主富户,但为人乐善好施,嫉恶如仇。红四军第一次进入溪源时,不少群众因为不了解红军,跑到山寨里躲避,而他却没有跑,捐银元千余元,粮食百余斗、枪支十几杆给红军。红军在溪源休整时,他积极主动让出祖宅供红军驻扎。1934年红军大部队走后,有3名红军战士没有跟上队伍,国民党前来搜人,他将红军战士藏起来,躲过国民党军的搜捕。抗战时期,他倡议溪源民众一起积极捐款捐粮,支援抗日。解放后,陈建皇支持当家的儿子陈孔和,带头减租,自动缴枪,剿匪期间还积极协助政府维持社会治安,打击土匪。

盘兰村  盘兰村居高临下,前可俯视清流赖坊,后可依山拒敌追兵,是通往罗坊、吴坊、洞口、沙芜的“官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为兵家必争之地。1930年1月,古田会议后,为了粉碎国民党第二次“三省会剿”,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从连城姑田进入清流罗坊盘兰,因盘兰寨修建于孤峰之上,寨墙体用块石垒成,墙体最厚处达2米,墙四周设有了望、射击孔,四面陡峭,拾阶独路,易守难攻,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坚固工事,红军决定在此休整。短暂休整期间,红四军二纵队还以一部为前哨,出击掩桑(张地)、罗坊等地,与刀团匪发生激战,击伤土匪民团数十人,攻克马必清、马图土堡,解放掩桑。1933年7月,东方军入闽作战解放清流城后,立即以一部从盘兰追歼敌卢兴帮五十二师残部,迫使五十二师残部连夜从逃离罗坊,随即解放罗坊盘兰、桥头、吴坊、罗坊、溪源、掩桑、左拔等大片区域。1934年5月,红军独立第九团主动撤离永安县城,转战罗坊、吴坊一带,帮助吴坊成立乡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随后,吴坊赤卫队经盘兰直插连城姑田,打击华仰桥反动民团并取得重大胜利。8月下旬,红十二军101团60余人由小陶至赖坊,途经盘兰开展革命活动。主力红军长征后,坚持岩连宁边区游击斗争的红军部队多次经盘兰进入连城姑田和清流沙芜、赖坊、灵地、李家等地,开展游击斗争活动,盘兰成为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武装割据的重要区域。盘兰村主要革命遗址遗迹有:盘兰寨、红军路、红军哨所等。

掩桑村  旧称张地,地产丰饶,是红军筹款筹粮的好地方。据考,土地革命时期进入掩桑开展活动的红军部队,主要有红四军二纵队、宁清归东南和东北游击支队、红七团、红九团、红四师十二团等。其中,1930年1月14日,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由连城姑田进入清流罗坊。红四军在在盘兰短暂休整期间,还以一部出击掩桑,击伤土匪民团数十人,打开马必清、马图土堡,解放掩桑。红军在掩桑筹粮近百担,银元1000多个。此后,红军多次进入掩桑开展革命活动。如今,在掩桑张地自然村还保留红四军当年书写的红军标语2条,分别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红四军宣”“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在掩桑圩坪屋墙壁上有“我们要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工农红军是反帝的第一力量”“打倒白匪邦”等红军标语。苏区时期,掩桑是红军的重要活动地和筹粮筹款地,掩桑青年积极参加游击队、赤卫队等武装组织。据张地村民马亮辉讲述:“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那时经常有红军部队在掩桑筹款筹粮,红军在祖房、水口庵和“上新屋”等处驻扎,他的堂大伯马握生参加红军……”1932年1月,宁清归东南和东北游击支队为配合红十二军解放安砂,由清流廖武、赖坊翻越大丰山,经盘兰进入掩桑开展革命活动,取得安砂大捷。1933年7月,彭德怀率东方军入闽作战,解放罗坊桥头、吴坊、罗坊、溪源、掩桑、左拔、半村大片区域。1934年5月,闽西红军独立第九团主动撤离永安县城,转战罗坊建立游击根据地,进入掩桑开展革命活动。红军帮助掩桑建立贫农团组织,组织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砸开土豪仓库,宰掉财主肥猪,把粮食和猪肉分发给贫苦农民。掩桑村主要革命遗址遗迹有:张地红四军标语。

半村村  土地革命时期,特殊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就了半村不凡的革命历史,人们在这里能强烈感受到与其他村不一样的红色历史脉络和轨迹。半村是主力红军由清流挺进永安、宁洋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的重要交通道口。1932年1月,宁清归东南和东北游击支队为配合红十二军解放安砂,转战半村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2月,红三十四师从闽北向永安进攻,先取小陶,后经半村攻克安砂,击溃卢兴邦第十团和补充团及第七团,使这一带初步形成红色割据区域。1933年7月,彭德怀率东方军入闽作战,在解放清流城后随即转战清流南部沙芜、罗坊、赖坊一线,追歼敌卢兴帮五十二师残部直至半村,迫使卢兴邦残部仓惶向永安逃窜。东方军在半村写下“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火烧田契借约”“白兵兄弟不打中国人,你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等红军标语。1934年5月,闽西红军独立第九团主动撤离永安县城,经半村转战洪田、西洋、小陶,在罗坊、吴坊、桥头等地进行游击。在半村,红军帮助建立农会、贫农团等组织。7月中旬,红九军团为掩护和护送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其先头部队一千余人从半村向小陶推进,提前肃清当地国民党军及反动民团,等候北上抗日遣队的到来。半村不仅是红九军团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途经地,也属于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事件的重要组成。8月上旬,为迟滞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进攻,红一军团和少共国际师先后从连城四堡和江西石城进入清流梦溪,经半村抵小陶、洪田一线,与敌三师、九师、八十三师展开小陶战斗。同月下旬,红一军团与少共国际师在圆满完成阻敌任务后,又经半村原路返回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岩连宁边区斗争的红九团又先后多次进入半村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半村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红军筹款筹粮,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半村村主要革命遗址遗迹有:半村界头自然村余氏祖屋红军驻地旧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