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不知道的川军---大黄的另一面

 胡萝卜家园 2023-03-21 发布于河北

我们都知道大黄是泻下药,苦寒清泄,沉降下行,攻下力猛,素有“将军”之称。

但是,这位“将军”的另一面你知道吗?现在的药学教材,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常用功效,并没有全面阐述每一味药材的功效,尤其是用量变化、炮制变化,都不能详尽描述,有的虽然描述了,但是并不为临床所用,实际上属于逐渐以偏概全,所以在这里我们共同学习一下“川将军”。

《本草正义》记载: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

有一位患者,拉肚子,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一天上10多次厕所,医院诊断为慢性痢疾,慢性肠炎。各种治疗痢疾常用方法都用了,效果不是很理想,患者也是心灰意冷,以为治不好了。

患者甚至用黄连十几天都不见效果,黄连堪称治痢疾圣药啊,不见效果说明还是有问题,治疗痢疾除了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之外,还是要看顽固痢疾是不是病入血分,如果气滞血瘀,痰湿交错,用一般的方法治疗就显得很弱了。这时候就要考虑用大黄。

有人说了,患者久痢必有体虚,这样用大黄不是要命吗?这就用到了大黄炮制的方法了,大黄荡涤肠胃之力虽猛,如果炮制得法,便能荡涤邪气而不伤正。这里就用到了酒炙大黄,治疗痢疾,既能行气,又能活血,还可以排毒降浊,正符合顽固痢疾,久积不去,需要用通因通用的道理。

《医鉴》里有个一味将军饮,就是用一味大黄治疗反复发作的痢疾。

所以这位患者仅仅用了2天酒大黄,便止住痢疾,进而用食疗补养之法逐渐恢复健康。

我们大家都知道大黄有良将之功,而不知道大黄还有良相之能,如果善于使用炮制大黄之法,推陈出新,升清降浊故能邪去而正安。

大黄还能治疗水道不通,我们一直认为大黄就是通便的泻下药,而很少想到这个大黄还有通利水谷,利胆退黄之能,我们看对大黄的功效描述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貌似没有提到利小便啊。

清热泻火,火从哪里走?凉血解毒,毒又从何处排呢?稍加思索就会发现,实际上是讲明了,泻火毒从二便出。

所以说湿热淋证,小便涩痛一用大黄,小便就不黄了。尿道也不涩痛了,八正散里就用到了大黄啊。治黄不通利小便,是治不了的。《神农本草经》也是这样记载的:大黄清利水谷。

《日华子本草》说,大黄利大小便,所以小便不利的淋病,尿道涩痛,今天临床常说的膀胱炎,尿道炎,都可用。大黄还可以去除胆囊瘀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尿道结石。

《本草纲目》记载:大黄主小便淋沥,但凡管道陈旧堵塞,瘀浊壅积,大黄最善于排瘀生新,不仅攻下大便,还能通利小便。

我们都知道张从正是攻下派代表,善用峻猛通下之药,然不懂张从正的人以为通下药是为了祛邪,真正读懂《儒门事亲》的人,会懂得张从正是为了推陈出新,以泻待补。有一种叫通补丸,具体配制就是焦三仙加少量的大黄。这个可比吃人参,鹿茸管用,只有推陈出新,消化吸收好了,人体才会更健康。人体最重要的就是食补,而不是药补。

大黄减肥的功效就不赘述了,如《北方医话》记载,独圣丸(单味大黄研细粉做成的)治疗肥胖症,血脂高。

《医学衷中参西录》说:“疔毒甚剧,它药不效者,重用大黄,通其大便自愈”大黄是治疗疔毒圣药,可以下有形之积滞,泻血分中无形之实热,用之得当确有将军之功。

带状疱疹后遗症属于实证者,赵炳南老先生常用生大黄15克,水煎服。气滞血瘀所致持续性疼痛,重用大黄以使气血相通,促病早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