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渭清回忆在专列上对毛主席具体讲了食堂有三个“不好”

 兰州家长 2023-03-21 发布于甘肃

有步骤地解散食堂

我们在调查中,还痛切地看到,要从根本上克服困难,扭转局面,除了坚决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和各项有关政策之外,要把“公社化”、“大跃进”中破坏的农村生产力完全恢复过来,中心的环节是保护和恢复农村劳动力。因此,安排好群众生活,保证群众最低的生活需要,就成为各级党委头等重要的任务。

文章图片1

当时,中央曾指示:“安排好群众生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办好食堂是安排好生活的基础。”从1960年秋冬至1961年底,我在省委常委会、省委全委会和地、市委书记会议及其他有关会议上,几乎逢会必讲,在口粮低标准的情况下,必须充分注意安排好城乡人民生活,这是关系到能不能恢复、保护劳动力的首要关键。特别是在农村,一定要吸取宝应、高淳等县的惨痛教训,决不允许再发生因吃不上饭而出现大.量浮肿病、非正常死亡、外流和弃婴等严重情况。为此,我反复讲,粮食产量一定要摸底,估产、征购一定要实事求是,口粮安排一定要落实到人头。省委决定,对全省社员口粮实行“以人定量,按月落实,发证到户,节约归己”。

要求各级领导组织干部、群众,在搞好集体生产的同时,千方百计,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包括开发代食品,种好自留田、十边地,开展生产队和社员家庭副业等,以解决口粮困难。还强调必须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劳逸结合”的指示,保证社员、职工、干部、学生睡足8小时,不得任意加班加点。在受灾歉收、口粮标准很低、病弱者又较多的社、队,冬春期间可以半天劳动,半天休息。

除此之外,还要解决吃食堂的问题。“大跃进”、“公社化”中提出“吃饭不要钱”、“生活集体化”,农民普遍吃食堂,全省一度办起30万个食堂,吃食堂的占农村总人口的97%。所谓“吃大锅饭”,就是从那时候流传开来的。当时,我们已经发现,这样大呼隆吃食堂,管理困难,浪费甚大,弊端甚多。还在1959年春夏,省委就同意一些地区提出的经过群众讨论、本着自愿的原则,可以把口粮分发到户,实行社员回家自炊自吃的办法。

但是,庐山会议以后,刮起新的“共产风”,把这些做法当成“右倾”,加以批判。一些停办的食堂,被迫重新开伙。1960年春统计,全省共有农村公共食堂16,8万个,参加农户4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5%为此,省委根据中央有关指示,作出明确规定:一是各级党委,都要有一个书记专管以食堂为主的群众生活福利,从省到公社都要建立生活福利委员会;二是建立以党团员为核心的食堂管理委员会,社、队各级干部都要轮流到食堂当炊事员,帮助改善食堂经营管理;三是各级干部下乡,都要按照定额标准吃饭,不准特殊,不准吃夜餐;四是分配给社员的口粮,一定要保证到人。

1961年2月6日至8日,毛主席南下调查,到达杭州。

他把六个大区书记和华东各省、市委第一书记找到一起,听取关于纠正“五风”问题的汇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食堂问题。在杭州到绍兴的专列上,毛主席带着大家,听柯庆施讲食堂办得怎么好,吃食堂有多少好处,其他人也是一片赞扬,毛主席听得眉飞色舞。那正是早春时节,我坐在车上,眼望窗外。所谓“三年困难时期”尚未过去,麦苗点级田野,沿途寒风瑟瑟,富饶的江南大地,显得十分冷落。我看着外面的景况,心头很不是滋味,所以一言不发。

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见大家议论风生,就我沉默不语,说:“渭清同志,他们都讲办食堂好,唯独你不讲话,这是什么道理?'

我回答说:“我不好发言。”

毛主席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就鼓励说,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讲。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后来,有人把这话概括为“三不主义”,就是毛主席在杭州到绍兴的专列上,对着我第一次提出的。

毛主席既讲了“三不”,我也只好放开胆子讲了。我对他说,大家都讲食堂怎么好。要我来讲,是怎么不好。

毛主席笑了:“你是反对派嘛!就把你的“不好”讲给大家听嘛!

接着,我具体讲了食堂有三个“不好”。

我说:“食堂耗粮特别大。本来,一家一户过日子,再穷也有个'糠菜半年粮’。您老人家也曾讲,要’平时吃稀,农忙吃干,老弱千轻活的吃稀,青壮年干重活的吃干’。大办食堂以后,不分老少,不管活轻活重,都在一个大锅里吃,一年吃了两年粮,全年口粮几个月就吃光了,吃不起。”

毛主席伸出一个手指,打着手势说,这是一。第二呢?

我说:“农民一家一户过日子,每户挖点野菜,剩汤剩饭什么的就能养一头猪,全国一亿多户农民,每户养一头猪就是一亿多头猪。现在办公共食堂,不许养鸡、养鸭、养猪、养羊,结果没有蛋吃,没有肉吃。”

毛主席伸出第二个手指,这是二。第三呢?

我说:“吃食堂浪费大得不得了!各家各户烧饭时,对锅灶碗盆,十分爱护。办了食堂,锅灶经常坏,碗筷随手丢。许多食堂要经常买锅添碗置灶具。还有,干部和他们的亲属借机搞特殊化,多吃多占,严重影响干群关系,这些问题还可以通过整风整社解决;更严重的还有个烧草问题。您老人家提倡种树绿化,现在办食堂缺烧草,就到处砍树。农村的树木砍得差不多了!”

我总括起来说,刚才大家讲食堂怎么好,有的还讲公共食堂给社员吃“四菜一汤”。我在江苏没见过。要我来讲,如果再搞下去,连“一汤”都要喝不上了!

毛主席听我这么讲,就掉头问坐在一边的周总理,渭清意见对不对?总理说,他讲得有道理。坐在另一边的胡乔木、田家英同志也表示赞许。毛主席就对总理说,作两个决定。

一是派乔木、家英分头到湖南、浙江农村作调查,时间一个月;二是调查以后,中央开会讨论食堂问题。如果渭清讲的对,就“一风吹”;不对再作别论。这时,柯庆施插上来说,苏州地区条件好,食堂可以办下去。我说:“苏州也不能办。”毛主席说,渭清同志,你回去以后,先把江苏的食堂解散。

我说:“主席,马上解散也不行。”

毛主席问:“照你看,该怎么办?”

我回顾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食堂从“大办”、“散伙”到“再大办”的过程,说:这几年搞了几个“大办”,特别是“大办钢铁”、“大办工业”,不少日用品,包括火柴、食盐、煤球、锅子、碗筷等,都严重脱销,有的地方已经很长时间见不到了。所以要停办食堂,不光要确保口粮定量到人,分发到户,还必须解决一家一户用的锅、碗、烧柴等问题。不能办食堂“一哄而起”,停食堂“一哄而散”,如果马上解散,势必给群众带来新的困难。

毛主席表示赞同,说:就照你们江苏的具体情况,研究办理。

我从杭州返回南京以后,于2月23日召开省委常委会,传达和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指示精神,着重讨论和研究了食堂问题。我们从当时具体情况出发,没有讲“解散”,而是讲“调整”。省委确定,要防止有些干部卸包袱,食堂的调整要慎重。城市的食堂可以先行调整,农村食堂的调整则要有领导有准备地进行。实际上就是要求采取积极态度,逐步停办食堂,并为群众创造自己开伙做饭的条件。

5月下旬,我赴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即“农业六十条丝),决定取消农村公共食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