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名氏诗词佳作的审美情趣》

 瑞德阁楼 2023-03-21 发布于河南
欧孟秋

图片

作者简介:欧孟秋,1945年12月生,福建福州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福建文史馆副馆长,原福建诗词学会会长。著有《菊潭清响》《梅窗清影》《兰畹清馨》《竹轩清韵》及《菊潭吟草》。

图片

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相当数量的无名氏诗词佳作。这缘于文字记述的时代局限,作者姓名不详,无从可考,但更加反映了作品流传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让我们坚信,好作品终究以自身的面目来说话。读无名氏佳作,情趣盎然,似有更宽广的回溯空间,荡起我们诗情的自由。

诗经是先秦诗歌理性化和规范化进程的重大成果,是无名氏的杰作。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创作者把体裁与艺术手法美化为这一时代诗歌的核心精神。尤其是人与自然交感互渗的兴,把诗歌情感谱成了诗的主旋律。

图片

比如《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这首被称为史上第一送别诗,以燕子起兴,连绵着送别的惨痛情绪。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对应性构成了诗歌情感变化的流程。在《小雅·采薇》里,人的情感随着自然形态的变化,贴切自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空转换与人的情绪交集,在回环往返、虚实相生中美感迭出。

又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及后二组的一唱三叹,生动地浮现出寻找伊人的不倦身影,传递着爱情的殊有情意。《诗经》的不少篇章脍炙人口,多姿多彩,挥洒着先秦理性精神的艺术特色。显然,这些出于谁的笔下,已让位于作品本身的赏读。

汉乐府的民歌流传着无名氏富有魅力的歌吟。《战城南》写古战场的阴惨悲凉,“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这一幕令人胆战心惊的场景,这悲凉直击心扉,战争的残酷不言而喻。《长歌行》里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千古警句。《三峡谣》“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刻画了黄牛山山高水曲的艰难航程,韵味十足。

代表南朝乐府精彩绝伦的《西洲曲》,从忆梅、折梅开端,以梦境的生动描述,道出思绪万千,一往情深。全诗层层推进,灵活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结尾处写道:“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诚然摇曳无穷,情味不尽,读者在充分的动感体验中获得美感的享受。

叙事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都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各自的独特主题。让读者在聆听富有乐感的故事中,记住了智慧而敢于抗争的美女罗敷、爱情悲剧的刘兰芝和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的各异形象。时代推进了多少世纪,而无名氏笔下的这三位女性的典型于今依旧栩栩如生。

《江南》一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清新活泼的风光描写所透出的喜悦心情,又是一番情调。它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敕勒歌》的开阔壮丽,都成了童稚喜诵的歌谣。中国诗歌史为有这样的原始篇章深感自豪。

东汉桓灵间《古诗十九首》是中下层士人的感伤之作,写游子相思离别的喟叹,写仕途无路的悲愤苦闷。王国维先生称赞说,情感的真是《古诗十九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况的咏唱中,或寓或显,言情不尽其情,给足了人们联想、想象的余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苦短,试图游戏人生。“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将游子的乡愁抒发得力透纸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的游子也仍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互勉与自宽,表现出一片拳拳之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怃然,“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怅然,“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的忧然,一串串的感伤、警策,如此扣人心弦。2000多年前的无名氏诗人把生命体验和人生智慧糅合在一起,让后人领略这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色。

《作蚕丝》借春蚕表达不惜舍身报国的赤诚,仅20个字,何等铿锵有力。诗云:“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这显然又是一种风格。

图片

唐代名家辈出,华章瞩目,典籍渐趋完备,无名氏作品幸存的空间偏窄,所以此后能被大众传诵、选家青睐的作品必有鲜明的个性支撑。历代流行的选本、轶闻、野史、诗话、词话、笔记中,佳作依然以特具的生命力占得一席之地。

唐诗中湘驿女子的《题玉泉溪》:“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秋色迷人、明月朗照的佳期如梦,也许一去不返。风雨如晦、度日如年的苦闷中,宛见一位多情失意的女子在徘徊、怨叹和期昐。

安邑坊女的《幽恨诗》:“卜得上峡日,秋江风浪多。巴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全诗写事造境,在无尽凄凉中抒发幽恨之情。

无名氏《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广泛流传的中唐歌词对人生青春年华的珍惜,以花的意象,别致地加以表达,确乎耐人寻味。

可略与名家诗相匹配的无名氏《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无任苦涩,又无任灵妙。《杂诗》:“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何等凄清又何等蕴藉。

《水调歌》为当年驻守西域边境的战士而歌,纯在客观的描述中令人荡气回肠。诗云:“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油然可见英勇气概与从容风度。

传说女皇武则天曾召见一位七岁女,令其作《送兄》诗,小才女毫无惧色,出口成诗:“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以雁可双飞,人未偕行的感慨,将真挚的情感加以自然寄托。这让人不仅羡佩天赋女童的灵感和文学修养,也由此不难想象诗歌的唐代气象。

图片

到了宋代,词成了艺术最有代表性的种类。最初起源于民间的词进入士人生活。因此无名氏的创调者被后人称赏的佳构便留在词谱里。

如《西地锦》:“重过黄梁古驿,著一鞭春色。长亭细柳,青青尚浅,不禁攀折。且醉章台风月。莫归鞍催发,紫泥诏下,朝天去了,如何来得。”这词将春天里的故地重游,恋恋忘返的情绪表现得既曲折又直率,别具一般情怀。又如《相思引》:“柳烟浓,梅雨润,芳草绵绵离恨。花坞风来几阵。罗袖沾香粉。独上小楼迷远近,不见浣花人信。何处笛声飘隐隐,吹断相思引。”这里所描写的浓烟细雨、芳草香风、隐隐笛声,烘托出独上小楼人的绵绵离恨,从此可以读出宋人殊有的情采。

更为人称道的《菩萨蛮》写爱情永固,用自然界不可出现的多种现象,诚挚坦率地加以表达:“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独一无二的表白,感人至深。

传说黄庭坚登荆州亭,柱间有《江亭怨》一词,夜梦作者为吴城小龙女。“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云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落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冷隽的词情,凄清动人。读“泪眼不曾晴”一句,直让人悲泪盈眶。《鱼游春水》有“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凤栖梧》有“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青玉案》有“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诗诵奇句”,《一剪梅》有“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凡此可谓新巧别致,韵味不让高手。

又如元代一首《浣溪沙》下片写“满眼风波多陕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心理错觉唤起的虚幻,读来亲切异常,很自然产生哲理的体悟。《玉蝴蝶》下片“朦胧。玉人不见,罗裁囊寄,锦写笺封。约在春归,夏来依旧各西东。粉墙花影来疑是,罗帐雨梦断成空。最难忘,屏边瞥见,野外相逢”,词中怀人之情,相思之苦,写得细腻缠绵,读来一如感同身受。

宋元词曲名家蜂起,后续的无名氏作品,大多散见于笔记丛话。它们的艺术影响力也大都不敌本时代的名篇佳作,但仍被作为一份文化遗产,进入诗词研究者的视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