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渔夫子路[七绝]

 梅林月影 2023-03-21 发布于河南

在新郑溱水东岸(现西亚斯大学院内),有两座墓冢东西并排在荒岗上。西墓冢高约10米,东墓冢高约8米,两冢相连周长185米。
公元前526年太子建和伍子胥逃到郑国避难,请求郑定公帮助伐楚报仇。郑国无力抗楚,劝太子建去晋国求救。太子建和晋大夫荀寅勾结,商定先灭郑,而后伐楚。太子建阴谋败露,被郑定公所杀。
伍子胥带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离郑城,奔吴国避难。伍子胥和公子胜经昭关(安徽省含山县北小舰山),到鄂渚,见江水涛涛,不能过江,被一渔夫渡过大江。
伍子胥入吴国10年。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兵伐楚,攻克楚都,鞭打楚平王尸,为父兄报仇;又率吴军围郑城,要为太子建报仇。
郑献公悬榜征将。这时,渡伍子胥过江的渔夫的儿子从鄂渚逃难到郑城,自报奋勇,劝说伍子胥退兵。
伍子胥为感谢当年渔夫救命之恩而退兵,郑国得救。郑献公封渔夫之子为大夫,居东城。日久,渔夫子卒,葬于溱水东岸沙岗上。
现在新郑溱水东岸有渔夫子路。

过渔夫子路
子胥兵犯郑国城,幸赖渔郎解险情。
岁月悠悠千载去,冢丘默默柳摇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