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1,79版动画《哪吒闹海》:中国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巅峰

 青峰冥月 2023-03-21 发布于北京

哪吒形象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被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封神演义》中呈现出浓厚的道教色彩, 而在动画片《哪吒闹海》中又呈现出儒家的教化色彩。如学者所言:“哪吒形象及故事的丰富吸收融合了域外文化,但更是中国人出于自身想象和精神需要的结果。”

《哪吒闹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与1979年的一部动画片,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荧幕动画长片,曾经获过菲律宾马尼拉电影节特别奖等诸多奖项。

可以说,这部电影代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完美融合,堪称国产动画巅峰之作。下面,从哪吒的人设、内涵以及动画片的艺术风格来分析一下。

(一) 调整人设:减少神性,渲染人性

《哪吒闹海》是根据《封神演义》片段改编而来,《封神演义》侧重表现神权、王道和天命,这实际上是不符合社会现实的,因此必须对哪吒的人设进行调整,这些调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孩童性。此前的哪吒一出生就是神,虽然有着孩童的外貌,但是内心却是非常成熟的成人。为了避免人物的沉滞矛盾,动画片《哪吒闹海》着意于增添了哪吒的孩童性:他刚出生就躲进了大鼎里,跟太乙真人躲猫猫;骑着梅花鹿,甩着乾坤圈,和几个摸鱼的孩子的海边快乐地玩耍嬉戏;用敖丙的龙筋做成弹弓玩;敖光到天庭击鼓告状时,哪吒藏在铜兽里捉弄他;战胜龙王后,又和小朋友快乐地玩耍……正如当时的评论所言:“因此使人感到他既是神,又是普普通通通的人——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孩。”这些情节的设置都增加的哪吒的孩童性,使得哪吒表里如一,整体上更加和谐统一。

第二,注重成长性。动画片里的哪吒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剔骨还肉之前,哪吒童真可爱,稍显幼稚,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鲁莽之气。然而,刚刚制服妖龙神气万分的哪吒很快就被父亲绑在了柱子上,四海龙王要联手水淹陈塘关,眼看着百姓受苦,父亲左右为难,母亲万分忧心……一瞬间,哪吒长大了,他做出了赴死的抉择:一方面可以弥补杀死三太子的过失,另一方面可以还了父母的骨肉和恩情。这一刻,哪吒大无畏地选择了担当。哪吒涅槃重生后,马上“双膝跪下,两眼泪下”,连太乙真人都忍不住说:“哪吒,你长大了!”涅槃重生后,哪吒闯入龙宫机智沉着应战,再也不相信敖光的讨饶,彻底解决了陈塘关的妖龙隐患。

第三,突出人性。在动画片中,有一个细节,将故事和人物从仙界拉回了人间。李靖认为太乙真人是神仙,想让他收哪吒为徒,太乙真人说:“神仙也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他还说自己只是个“爱打不平的老头儿”。这说明两点:其一普通人只要意志坚定也可以上到更高的境界,其二哪吒惩恶扬善的行为也不是无本之木,而是有师承的。与此类似,动画片既有哪吒人性的一面,也有人们互相关爱的一面,许多地方都洋溢着温暖的人性:家人、师父、家将、使女和小朋友们对哪吒的喜爱、哪吒对小妹的关切……尤其是哪吒重生后没有像《封神演义》里面那样去追杀李靖,而是找龙王去报仇,毕竟他还念着父子之情。这一个哪吒是有血有肉有人性温度的哪吒。

当然,动画片也有一些小的遗憾,比如李靖挥剑欲杀哪吒了债的时候,说了一句“天命难违”,其实整个故事和“天命”关系不大。不管怎样,动画片《哪吒闹海》对哪吒人设的调整非常成功,淡化了哪吒的神性色彩,为其增加了较为真实的人性。

(二) 深化内涵:点化英雄,舍生取义

《哪吒闹海》对《封神演义》进行的最大的改编,是剔除了宗教纠葛、政治斗争和因果报应思想,将哪吒身上无心为之的不畏强权,调整为惩恶扬善乃至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其成为一个救民水火的小英雄。

一方面,动画片改写了哪吒闹海事件的原因。《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事件的主要原因除了“天数”所致之外,主要责任在哪吒,他洗澡时抖动混天绫惊扰水晶宫,有错在先,后来又说话做事鲁莽,酿成大祸。到了《哪吒闹海》中,编剧给哪吒闹海以充分的理由:本应造福一方的龙王不但掀翻渔船,荼毒生灵,还造成田水干涸,秧苗枯倒。百姓们只得抬着三牲供果在龙王庙求雨。但残忍奸诈的龙王想要的是童男童女,夜叉把哪吒的好友小妹抓走了。哪吒因此打伤夜叉,打死敖丙。龙王问罪时,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非但没批评哪吒,还说:“这祸嘛,闯得不错,有点道理。”可见哪吒闹海的正义性。后来敖光等四海龙王联手要水淹陈塘关,眼看百姓要遭殃,哪吒无奈自刎才平息了风波,此后敖光仍不肯放过百姓,还要其进贡童男童女。哪吒复生后去打败龙王,为百姓带来了太平生活。

《封神演义》强调天命和定数,其中因果关系较为简单,有时也不太符合逻辑和常理。《哪吒闹海》经改编后,淡化了哪吒命定的神话色彩,将父子之间的伦理冲突置换为正邪两派的善恶交锋,让龙王成为邪恶的化身,无恶不作,哪吒成为正义的化身,见义勇为,这样的故事情节更加合情入理。无怪乎当时论者评道:“哪吒闹海的行动,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因此哪吒也是人民的理想、愿望和力量的化身。”毕竟,中国传统文化之本位观念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另一方面,《哪吒闹海》重新定义了哪吒的自刎,使其更具悲剧色彩。有人说,“哪吒的死体现出'悲剧’色彩”实则不然。《封神演义》中哪吒自刎前说不连累父母,接着又说自己是灵珠子转世,不会真的死掉。甚至连龙王都夸他:“救你父母,也有孝名。”这就消解了哪吒自刎的悲剧色彩和价值意义。动画片中则不然,看着汪洋肆虐中的陈塘关和小伙伴们,望着被逼无奈的父母,哪吒陷入无尽的悲哀之中。最后他化悲痛为力量,“擦干眼泪,持剑对天”……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所谓舍生取义。哪吒在“仁”与“孝”之间的艰难挣扎,面对被欺凌的百姓和无奈的父母,他毅然选择了死,为谢罪,为父母,为百姓,可以说是重于泰山。更重要的是他并不知道自己还会重生,这更为他的死增加了千钧的重量。这一重新定义,不但使《哪吒闹海》体现出仁、孝、义的厚重内涵,而且增强了动画片的悲剧色彩。

(三)中国审美的巅峰代表

从《哪吒闹海》的绘制风格来看,借鉴了中国工笔绘画单线平涂填色的形式语言,以精美细致的画风构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神仙世界。

张仃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导演在人物设计上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定要有民族特色。

因此,他们广泛参考了敦煌、永乐宫碧华和民间年画和版画等内容,尤其是哪吒龙王和太子的形象都可以在这些资料中找到原型。

曾有法国媒体评论道:“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士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

在动画片中,中国绘画中鲜明浓艳,富丽典雅的重彩画规律和灵动飘逸的人物造型一样,即使没有水墨晕化的效果,也不失灵秀雅致。

哪吒的造型,和《大闹天宫》中的哪吒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哪吒由胖嘟嘟的年画娃娃,变成了浓眉大眼、剪着齐刘海、身形苗条的小帅哥。这个哪吒,四肢匀称,五官精致,尤其是一双丹凤眼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哪吒的造型还经历了几次变化:出世、闹海、自刎、再生和复仇。尤其是重生之后的造型最为光彩夺目,借莲藕复活的哪吒,穿着绿色的荷叶裙,草绿色的护甲,粉红色荷花花瓣组成的云肩,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造型。

该片在被译介到国外的时候,被翻译成太子,可不是吗?托塔李天王家的三太子就应该有太子的范儿。

(四)沉香屑:《哪吒闹海》的经典意义

从内容上来说,《哪吒闹海》体现了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舍生取义,哪吒为了黎民百姓,敢于斗恶龙,敢于舍弃自己的性命,也要护民周全。

从形式上来说,《哪吒闹海》体现了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特点,色彩艳丽,线条流畅,造型典雅,每一帧画面都透露着优雅大方的中国美和东方气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