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50.提高人生效率,避免拖延症

 榕言榕语 2023-03-22 发布于广东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个挑战,如何在有限的人生里面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何能更好的使用时间,提高效率,避免拖延,让工作和学习处在始终处于一个合理的进度。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经验,还是蛮有效的,可以去做做看。

       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定时定点去做。

       比如说,读书写作和学习,最好找个书房,安安静静写,找出自己每一天中最有灵感和工作效率处于巅峰的那个时间段,就在这个段去创作。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随便找一个地方,就可以保持自己的专注力,随时随地能找到自己的专注力,那是神仙。不是你我这种普通人。定时定点的好处是什么?就是你把自己安放在那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自然而然就会启动你的心里能量,你也能很快进入状态,然后提高效率。

      人都是只有在一个很熟悉的时间和场景下,才能更好的去做一些事情。需要调动自己的心理能量去熟悉陌生的地点和时间。如果心里能量不太足的话,其实就很难调整好自己来适应环境。

      你看真正有经验的人,他做事情都是定时定点的。有一个例子说的是当年马克思写《资本论》,就是在图书馆固定的一个座位上,以至于地上都磨出了脚印。

      也就是说,定时定点更像是一种心理仪式,它会在暗中提示你保持专注力,他会增加你抗干扰的能力,同时也会让你快速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视觉呈现同样很重要,有些信息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样我们落实起来的效率就会更高。就像老板给你布置一个任务,如果清晰地用邮件,一条条写下来,你会记得更清楚。这样就比口头告诉你的,要好很多,我们落实清晰可见的任务就显得有章可循。

        既然大脑偏爱视觉信息,我们就可以养成每天列明任务清单的习惯,把每一天要做的几件具体的事写到一张纸上或者记事本上,或者手机里的待办事项里,让它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每次做完一件事,就打个勾,用视觉信息来确认成果,提高效率。

       装在脑子里是烦恼,写在纸上是承诺,装在脑子里边是犹豫,写到纸上就是效率。

        分解任务,越小越好,从小做起

       有个马拉松分段跑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之前日本有个名不见经传的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1984年的世界马拉松冠军,他是怎么做到呢?

       据说他已经养成了很好的比赛习惯,每次比赛前,都要仔细的看一遍比赛路线,并且一路上记下比较清晰的标志,一直到赛程终点。

      比赛一开始,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到达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就这样,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他分解成几十个小目标轻松的跑完了。

      很多人都可能觉得跑10公里很累很困难,但是如果把这10公里分解成多个100米,这样,每当他每跑完一个一百米,他就知道里目标又近了一步,这也是让他能跑完全程的动力。

      其实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比如我们要参加一个比较难的数学考试,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去翻阅以往的试卷,去总结出有哪些常规题型,找出一些典型题,每天直做几道典型题,把需要一个月完成的做题任务,分解到每天做的那几道题,这样就可以保证每天进步一点儿,很快就能掌握全部的典型题了,考试也就不在话下。

    这种方法就是:把一个艰巨的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化整为零,化大为小,这样可以稳步推进。

     关于如何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将大的理想进行分段实现,不断地鼓励自己,不要觉得梦想变得遥不可及,不如梦想分解成若干个力所能及的小梦想,稳扎稳打地去实现实现每个小梦想,每当你完成了一个小梦想,你其实也就在一步步在完成你的大梦想。

       在分解一个大目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几个原则

      1.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小目标,具体细小的任务上,不要总想着那个总任务,越是小的任务,越是容易落实,也便于及时着手处理,同时也能随时掌握进度。

     2.分解任务,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贪大求全,如果刚开始就定下一个比较难完成的任务,自己做不好的话,容易产生挫败感。所以,分解任务要从简单的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到后边再安排复杂的挑战。

   3.定量原则,任务分解后,每天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去完成,尽量让每天都保持任务进度的稳定,不要因为当天的情绪波动,而影响具体进度。

      不用纠结哪里有路,只要能走通,它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路,虽然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且长远艰辛,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光,有路径,并且充满了能量,我们就不会迷惘和害怕,我们坚信,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往前挪,我们终究会达成所愿。

​           立刻行动,阻断干扰

       我是在2022年3月份听到了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教授的一篇文章,他说要想人生持续进步,最好是每天让自己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他给他的同学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这“五个一”就是每天要坚持做的五件小事,一个收获,一次锻炼,一次读书,一次内务整理 ,一声谢谢

      具体来说就是每天记录自己的一个收获,没有获得收获的话,就说一句给自己鼓励的话;每天安排一次半小时左右的身体锻炼;每天认真地读书做笔记;每天早晨或者傍晚有一次内务整理;每天收获一声别人对你说的谢谢,如果没有人对你说谢谢,你就尝试着对别人去说谢谢。                

     从听到这篇文章开始,我就养成了每天写公众号的习惯,为了补充公众号的内容,我天天都去找一些新的素材,当然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沟通管理类,为我觉得写公众号这件事很有意义,所以下定决心后,就斩钉截铁地采取行动,一点都不含糊。我只在乎眼下采取的这个行动,对于当下的我来说是否会有进步。有的话,就立刻执行。

      不念过往,不负当下,不畏将来不回头关注过去,不管自己过去是如何平凡普通,也不在意自己的基础差,只立足于当下,想到了该做的事情,就立即行动

     未来还没有来,也无需过于担心。我们只要活在当下,抓住今天,就拥有了改变人生的力量。不指望好运会突然降临,不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也不要把任务安排给昨天。好好把握当下,这个就是当下行动的全部意义。

      克服拖延,提高时间效率,除了要立即行动之外,最好还要阻断各种外界干扰。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一直在认真做某件事,突然间受到了干扰,那重新拾回专注力,真的需要调动很大的心里能量。尤其是从事一些创作型工作,思路一旦被打断,很难重新链接上,好像灵感一下子就飞走了。所以在认真某件事之前,最好能有效阻断干扰。

      那阻断干扰有哪些方法呢?

       1.最好远离手机,可以的话,把手机关机最好,设置好短信回复,当别人打不通你电话的时候,能及时回复他,这样差不多能挡住一半左右的外来干扰。

      2.把WiFi也关了吧因为有WiFi在,你的大脑会自动联想,哎呀,要不借这个免费流量来刷刷朋友圈和小视频吧,一旦开始刷了,就好像咻的一下子,滑下了互联网的深渊,很难抽身出来,就算自我意识到了有点沉迷,主动关闭了手机,打开了书本,可心思却久久不能收回。

       所以,真要进行创作,最好能断网,尽量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投入,有足够的深入。

        3.远离娱乐用品和娱乐环境。如果你打开电脑桌面上有好多娱乐型的APP,它们好像都在不断的撩拨你的心弦,都在默默地跟你说,来呀,打开我看看呀,看个电影吧,打局游戏吧,下盘棋吧,你原本是想打开word或者PPT来工作的。可一下子又沉迷于娱乐活动当中去了。就算你抵抗住了诱惑,但是你看到这个娱乐APP了,只要启动了这个心思,干扰就形成了,从而效率就下降了。

       只要你看到这个图标,你的注意力就会受到转移。你每次看到它,注意力都会受到它的干扰。

      所以整理好你电脑桌面的快捷方式,远离手机,关掉娱乐屏幕。这样才能保证你专心致志的投入创作型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