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说,刘邦这算说话算话吗?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3-03-22 发布于山西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荡平天下(十)

在汉高帝五年五月的诏令中,最令后世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感到震撼的还是以下内容:

军吏卒会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

所有没触犯军法的将士全部升级到大夫(第5级),大夫以上的再涨一级。这一下子得产生多少个大夫啊?

我们从军事常识来分析下,汉军最后与楚军在从河南到淮北的广阔战线展开决战,一线部队10-15万怎么都得有。

前面介绍过,楚汉时都是兵农合一,士兵都是最多三班倒的“更卒”轮换。因此10多万大军背后至少得有40万兵员的储备。

另一方面秦末到楚汉残酷战斗了六年多,汉军阵亡和伤残导致战斗减员的士兵数量很多,从记载的历次战败来看,战斗减员当不少于10万。

牺牲士兵家属和伤残士兵肯定也在爵位奖赏之列,因此总计得到大夫爵位的将士大约有50万人左右。

而且这轮爵位升级不光是产生了几十万大夫,原来的大夫全升成了卿,原来的卿全成了关内侯(见链接:《爵位升级)。

比如新郪杀人案四位案犯都是关内侯,其中三位不过副科级的干部,全县这种级别少说也有20多个。

《奏谳书》还为我们记载了一个醴阳县令“恢”的爵位是第10级左庶长。

醴阳位于南郡(今天的湖北省),楚汉战争中一直位于边缘,几乎没有参加汉军赢得爵赏的机会,就这么个地方县令也是卿级。

50万大夫!一个内陆普通县就出来四个关内侯,一个几乎没军功的边缘县也是卿爵坐镇!

秦始皇和商鞅要是知道刘邦这样的大手笔估计会吓得从坟墓里跳起来。

要知道秦帝国的爵位可是个宝贝啊,要想获得爵位可谓难之又难。

琅琊刻石记录了跟随秦始皇的十一位秦帝国顶级权贵,只有7位侯,两位是卿,还有两位只是五大夫。

现在汉帝国一个新郪县就足以把整个秦帝国给打包带走了。

里耶秦简里保留了大量户籍爵位的记载,我们见到的最高爵位是第5级大夫。

迁陵有两任县丞一任县守丞有爵位记录,两位是第2级上造,一位是第5级大夫。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汉帝国爵位相对于秦帝国只怕膨胀了很多倍。

但秦帝国的爵位是和其财富、地位牢牢绑定的,你有多少爵位就能得到多少田宅。

汉帝国爵位暴涨,这跟随爵位的田宅能跟得上吗?

张家山汉简里出土了汉帝国时期的《户律》,根据律令规定,每个大夫都要授田五顷也就是500亩,还有5个宅院。

到了卿爵后需要授田的土地暴涨,哪怕最低级也一下暴涨到74顷74宅,关内侯又暴涨到95顷95宅。

50万以上的大夫和上万的卿与关内侯,我们粗估下汉帝国要封出去的田地怎么也得有3亿亩了。

西汉帝国末年官方耕地数据是8.27亿亩,当时帝国已经是承平近200年,人口近6000万了。

汉初人口各类估算都在1500万-1800万左右,而且江南、西南和西北、辽东等大片土地要么没有开发,要么没有成为汉帝国领土。

汉初的耕地面积撑死了也到不了汉末的一半,最多也就4亿亩左右。

而且汉帝国可是承诺了只要加入帝国户籍,就恢复你在秦帝国时期的爵位和田宅。

帝国战争了这么多年,需要大量地方上的粮食地租支援战场,地方上的田地只怕大部分都是有主的。

更何况汉帝国诏令目前主要实施区域只在汉帝国直辖24郡。

因此汉帝国手握的耕地是否有1亿亩都很成问题。和3亿亩的待封赏田地之间的缺口恐怕很大。

人们不得不怀疑,刘邦这轮加官晋爵是不是给汉军将士开了张空头支票呢?

应该说,空头支票的说法也对也不对:从执行角度汉帝国要兑现承诺也不难。

要理解扁舟这话的意思,咱就需要了解什么是草田、什么是舆田,什么是垦田,什么是宅地,什么是垄亩的耕种方式等等。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有点晕,咋突然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名词呀。

大家不要急,其实这些东西都很简单,而理解了他们能让我们一下觉得汉帝国的历史更好看了

就好比咱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吃子,什么是点目,什么是马走日、象走田,才能欣赏到一盘盘棋局的精彩。

又比如咱沉浸在世界杯里不能自拔,但总的知道什么是守门员、什么是射门得分,什么是越位吧?

可能有朋友会说,我就爱无脑娱乐节目,别的都嫌费劲。

可咱也得知道几个人黑脸背着舞台坐着这叫导师,嘭的按一下就转过身来这叫转身,有人转身这叫晋级成功。

看见一排绿油油的灯然后突然啪的一下灭了一盏,咱的知道这叫灭灯,突然想起“可惜不是你”的美妙歌声,这是灯全灭了男主被赶出场。

咱要是这些基本规矩都不知道,这娱乐再好看我们和看甲骨文也差不多。

是不是扯远了?言归正传。现代一块地域比如一个县,通常都会首先介绍其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公里。

在当时也有类似的数据,叫做“提封”,大体就是这块地域总共有多少顷地。

其中大部分土地都属于高山大川或者沙漠沼泽、又或者是已被开发的道路宅院,这些地都被称为“群不可垦”。

除掉不可垦的地只有很少数被叫做“可垦不可垦”,就类似于现代说的可耕地,因为可耕不代表你实际耕种了。

可以想象,可耕地主要都集中在平地上,可能长满了杂草灌木,所以这种田被形象的称为“草田”。

草田被辛勤的农民耕种后的田就被成为“垦田”,而农民在耕的总田数被成为“舆田”。

大家可能会问,这垦田和舆田不都一个意思吗?其实不一样的。

土地的表面往往都很干还有很多碎石,要种粮食需要往地里再深挖个二三十厘米以上。

机械化之前农民主要依靠牛犁,利用牛的一身蛮力拉着厚重且刃口锋利的铁犁来翻地。

然而,在淬钢技术不够成熟的秦和汉初,人们没有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成熟的深耕能力。

所以当时都是用的垄亩的方式轮耕土地。

因此垦田只代表已经被开发的土地,不代表今年在耕种,一半以上在休耕呢。在耕种的才能算进舆田,舆田才是国家的纳税对象。

弄懂了秦末汉初的农民伯伯怎么种田,官府怎么管理和称呼这些田的,咱还得知道田宅并称的宅又是什么意思。

根据张家山汉简,我们知道一宅大体是边长三十步的正方形,其面积为3.75亩。

粗一看帝国赐予爵位获得者什么五宅、五十宅的,很容易以为帝国给将士们建好几个、几十个3.75亩的宅院恭迎您入住。

想什么呢?哪有这好事?帝国给你的是啥都没有的宅基地,其他都得您自己去整。

说点题外的,宅其实是当时家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孟子曾经说过: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简单解释下,宅属于帝国认可的百姓私产,是没有任何税收的。

虽然只有小小几亩,但是可以用来养鸡养猪,可以用来种桑树种菜,这些副业是农民维持生计极其重要的补充。

好了,现在我们就理解汉帝国要兑现这些和爵位绑定的财产也不那么难。

我给你五百亩也好,五千亩也好,反正都是草田,咋怕找不到呢?

至于五宅也好,五十宅也好,不过再多加个几十亩几百亩的宅基地嘛,有啥难的。

聪明的朋友肯定能想到,这草田和草田,宅基地和宅基地那可大不一样。

此前被开垦过的田甚或就是正在被人耕种的公田和从没被耕种过或者抛荒很久的田,能一样吗?

就算都是草田,肥沃的扒一扒草就能种的田和杂草灌木比人高的田能一样吗?

宅也是同样道理,你一堆荒郊野岭杂草灌木遍地的宅基地,给了我我也没钱没人去弄啊。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下面这喜闻乐见的一幕:

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久立吏前,曾不为决

今吾于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守尉长吏教训甚不善。其令诸吏善遇高爵,称吾意。

众多高爵返乡将士,回头在家乡小小办事员那一站一整天,一个个孙子一样陪着笑脸。

刘邦也忍不住苦口婆心:你们郡守县令没把下面的小吏教育好啊,怎么能对这些爵位高的吓人的将士这样呢?一定要善待他们啊。

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将士,咋一回乡面对几个小小干事就孙子一样点头哈腰了呢?

因为你这几百亩几千亩的草田、宅基地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土地,帝国可没给标准,也没法给标准。

你分到的是肥沃的不用怎么费力的好地还是杂草丛生,吃奶的尽都使出来也耕不动的废地,那可全是办事人员动动笔的事。

当然咱站在地方小吏的角度,这天下好点的地都是有主的,背后的关系错综复杂还不好跟人说,我一小小办事员也头疼的紧。

更进一步,很多实践经验丰富的朋友会想到,对于前所未有的几十万军功高爵来说,地是问题,人更是问题。

几百亩地甚至几千亩地,你能耕种得了多少呢?

古代缺乏机械化,一个壮劳力的耕种能力是有限的。

银雀山汉简》明确说了,一个人能够种19亩地那就是霸主级别,种14亩地就够生存。

《汉书.赵充国传》记载,他在西北与羌人作战时组织士兵屯田:田事出,赋人二十亩

可见作为壮劳力的士兵屯田,大体上也是耕种20亩的能力。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里耶秦简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每年耕种35亩,一个家庭通常至少2个劳动力。

又比如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陈平和哥哥一起一共有30亩田,也就是每人耕种15亩。

但是陈平喜欢读书,整天到处游学,他哥哥就把种田的任务承担起来,让弟弟安心学习。

也就是说陈平的哥哥非常伟大,一个人种了30亩地支撑弟弟,但这其实正常应该是两个壮劳力的量。

现在我们就能理解,众多高爵的田地靠他自己一家是根本种不过来的,宅院靠他自己小家也是建不起来的。

要想真正把赏赐的田宅落到实处,必须依靠奴婢和附属佣耕的佃户。

可问题就来了,汉初人口锐减,普遍公认其人口大约也就1500-1800万之间,去掉老幼病残,劳动力也就六七百万。

50万大夫,还有上万的卿、关内侯一类超高爵,那得需要多少奴婢和佃户啊?这么多人到哪去找啊?

从战国到秦帝国的军功爵制,到汉帝国手里其实成了一种类似农业劳动力编制的制度,个中妙味大家可以自己去理解。

无论是高爵者在地方小吏那点头哈腰陪笑脸,还是把爵位与财产绑定玩成了农业劳动力编制。

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汉帝国朝廷对于所谓的军功贵族,拿捏的还是比较高明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