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中的修行密码!!!

 一人一心一念 2023-03-22 发布于云南

      

劝学网主页
主页儒家道家佛经法家
百家兵法中医正史历史
易经南怀瑾小雅自助建站书城

楞严经》讲义-圆瑛大师

《春秋繁露》精华 | 董仲舒| 儒家经

       

           西游记》中的修行密码:起心动念

人的困惑和烦恼根本原因是什么? 心魔所生。心魔 就是心念 顽疾。如何化解?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说得恰如其分。人生的每一次经历,每一次体验,每一次感悟,都各不相同,但最后都得到了成长,获得了心性的提高,实现了心理的圆满。每个人生来都想快乐幸福,其实主要的障碍就在于:起心动念。关于这个问题,《西游记》中描绘得非常生动,值得大家考究。

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不就是修正自己的身体、语言、行为、心念的偏差之处,高级的境界叫得道。西游记》开篇就说: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写什么: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既提出了修行的重要性:明心见性,又道出了修行的本质:断心魔归本心。孙悟空就是修行的表帅,所以叫行者。为什么这么讲?学人礼,学人话,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西游记》中开篇就讲: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是不是很精彩,修行,石猴都懂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

人来这个世界干什么来了?来追求来了,来享受来了,大家说是不是?和自己要,不要行不行?不行,那是人之本性。和别人要,一直要行不行?不行所以要克制。《西游记》中怎么讲: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孑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人的种种行为,根源在于起心动念,快乐与痛苦同样来自起心动念。念头通达,明心见性。因为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都是果。这句话的本质和启示就是:启心动念皆因果,转变心性是修持

你的一个念头,都是有因果的,你的善的念头就有善的结果,恶的念头就会有恶的结果。你发的菩提心的因,将来就是菩提成的果;如果你只是自我了脱,罗汉境界,你发的那个心就只能种罗汉的那个因,你将来就当了个自了汉,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所以种下合适的种子,才能得到合适的结果。只有觉悟的人,才能在最高的视野上俯瞰时空因果的长河。

孙悟空的起心动念,都有其因果。孙悟空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独自为王,不胜欢乐,一日忽然心生烦恼,大王自知不满足,无远虑必有近忧,于是想着拜师求道,这都是起心动念,结果遇到菩提祖师,还赐与一个好名字“悟空”,有何来由?祖师看他像个猢狲,猢去个兽旁,是个古和月,古者为老,月者为阴,老阴不能化育,狲去掉兽旁是孙字,祖师希望他能驯化,远离兽性,修行做人,故教他姓孙名悟空,这正是:鸿蒙初辟原无性,打破顽空需悟空。

菩提祖师教他“术”字门中之道,“流”字门中之道,“静”字门中之道,“动”字门中之道,悟空却样样不学,心中欲念横生,休想很快学成,祖师打他三下,撇他而去,置之不理。悟空自知惭愧,还算聪明,心念一动,祖师打他三下,教他三更时分存心,于是三更时分,悟空跪于榻下,坐等祖师赐教,祖师觉得悟空心灵,便决定教他几招,悟空叩头拜谢,洗耳恭听,祖师见他修道心切,法性颇通,便教他七十二变,后来自修自炼,功夫不负有心人,都学成了。然后又传筋斗云,悟空这下觉得自己武艺高强,沾沾自喜歹念一生,便在人前卖弄,祖师动怒,把他逐出师门,永不相见。悟空辞别菩提祖师,返回花果山,得知有人抢了自家家火,心中大怒,于是下山寻觅挑战,大战混世魔王,虽然夺了大刀,却被一柄大刀刺穿了身体......

一切因果遭遇,皆因起心动念。悟空为了寻一件称手的兵器,大闹东海龙宫寻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龙王赠予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作为披挂。龙王怀恨在心,上报天庭,缉拿孙悟空。后来悟空被召上天宫,被骗封为弼马温,不料孙悟空桀骜不驯,自封齐天大圣,自以为是,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并扰乱蟠桃盛宴,玉帝震怒,孙悟空被擒,到斩妖台问斩,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被太上老君带到兜率宫,冶炼七七四十九天,悟空不服,而后大闹天宫,如来佛祖出现,孙悟空斗法失败,被压在五行山。就是后来,师徒四人取经途中,每生一歹念必遭一难,九九八十一难,皆有因果。

心无念起可有事乎?心无形,行有相,根于心。一个人的起心动念虽然看不见,但其为人处事却是可见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就是他心念的显现和写照,所以透过为人处事,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灵深处看得很清楚。修行修什么?在起心动念处修行,才是主导人生祸福的根本。为何世间众生多有烦恼与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多数人并不具备超越世俗烦恼的心,甚至我们就连自我觉知的智慧都没有,所以就无从谈起超越世俗的念头,所以自然需要在颠倒梦想之中纠缠,并且因此犯错。最后不仅要在错误之中产生烦恼痛苦,也要承担错乱念想所带来的人生厄运。所以很多时候,看似是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因为自己看不清楚念头而导致的悲剧结果。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由于起心动念,有欢喜更有磨难,他的成长就是不断去除心魔的过程,猿猴道体配人心,起心动念意思深。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呢?欢迎留言讨论,想知更多修行秘诀,我们下期分解。

漫品《西游记》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次日,美猴王早起,教:“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果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这一去,正是那: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

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 —— 路向何方?随风而至。美猴王也不知道哪里能遇到仙佛神圣,他知道一定要离家远行去探索。“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近代毛泽东,刘少奇等,都是这样艰难地走出乡关,获得大成就。美猴王离开家乡是为了求仙佛,打破生命的局限。毛和刘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既是为自己的生命寻出路,也为更多人的生命寻出路。毛泽东就有这种美猴王的心志,以及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毛主席定然也是喜欢看《西游记》的。

美猴王这一去,仙道渺渺,非心志坚定者,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这一出走,就如同初遇水帘洞之时,“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这一次,他依然把自己完全交给未知,完全投入未知,飘荡于汪洋大海,任凭风推动,吹到哪里是哪里。守一不移的是心中的“仙道”。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到底会遇到明师吗?越想着去寻到,越是找不到,很可能在不经意间,会遇到好的缘分。这句诗就说了接下来一阶段,美猴王的际遇。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知音者,也就是好的老师,明道者,解决美猴王最深的烦恼。

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美猴王到了人类社会,穿上了衣服,学人礼,学人话,慢慢地融入人世间的生活,但是呢,他依然是一个旁观者,他的心中不变的是“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所以他能够看到这个人间大家之所求: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人间一直是这样啊,现在依然如此,追逐名利图富贵,没有一个肯回头。生活不易,没有闲心思考、忧虑死亡的事情,生活太好,享受去了,也没有闲心想死亡的事情。很少有那种“赶闲无事”的余裕时间和空间,于是就这样忙忙碌碌。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

美猴王深入人间,八九年间,寻遍人间,无果,有一点,其心志不变。好事多磨,坚持不放弃,就可能会有奇迹。

《西游记》六首西游记诗词讲述

宇宙起源,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的经典文化书籍,是一部富有魔幻浪漫主义色彩的一部著作。为什么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就因为它包含了我国古老的智慧,它不仅是在写妖魔鬼怪, 而更加是写了人的一种大道。

欲知造化看《西游》

混沌未分天地乱,

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

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

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

须看《西游释厄传》。

赏析:在宇宙还是-混沌、模糊,充满着自然元气的鸿蒙时代,没有天地、日月、星辰,只有一个名叫盘古的男子,生长在形似鸡蛋的宇宙里面,与宇宙共同成长。经历了千万年的漫长岁月和盘古的不懈努力,那鸡蛋似的阳清,悬挂在天空,那浑浊的变成了土地。盘古用他的头顶着天空脚踩大地,打破了鸿蒙,开天辟地,成为一柱扬清降浊的擎天柱。

从盘古开天辟地的那一瞬间,牺牲、奉献、责任、至善、大仁,已经和天地同在了,与日月同辉,促使万物生长,这些都覆盖了至高无上的善意仁德。人们要是想知道天地万物的变化,来龙去脉、功劳归属,你可就得看一看《西游释厄传》了。

《天产仙猴建大功》

天产仙猴道行隆,

离山驾筏趁天风。

漂洋过海寻仙道,

立志潜修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

无忧无虑会元龙。

料应必遇知音者,

说破源流万法通

赏析:由于天地日月精华孕育而出的仙猴,与生俱来就有道行。他的志向高远,不满足于花果山做美猴王,于是他驾筏竹船,离开了生活几百年的花果山,乘风破浪,漂洋过海,决心寻找至高无上的成仙之道,建立大功业。这个不同凡响的美猴王,他抛弃了一直占有的花果山,那前呼后应、吃喝玩乐的一些世俗欲念,一直都有缘分相随。他巧遇知音,敬拜须菩提为师父,潇潇洒洒地修行,无忧无虑得道,学得师父的真传,通晓诸多佛法。

《妖猴大胆反天宫 两首》

妖猴大胆反天宫,

却被如来伏手降。

渴饮溶铜捱岁月,

饮餐铁弹度时光。

天灾苦困遭磨折,

人事凄凉喜命长。

若得英雄重展挣,

他年奉佛上西方。

伏逞豪强大势兴,

降龙伏虎弄乖能。

偷桃偷酒游天府,

受箓承恩在玉京。

恶贯满盈身受困,

善根不绝气还升。

果然脱得如来手

且诗唐朝出圣僧。

赏析:这个大胆的妖猴,降龙伏虎,功夫超群,喜好卖弄,弄得一时之势,受到玉皇大帝的恩惠来到天庭,但却不思悔改,胡作非为。偷取蟠桃,盗酒喝、大闹天宫,竟然还想推翻天宫,真的是恶贯满盈啊,玉帝无可奈何,只好请来如来。如来虽然伏手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但念他本性是善,命令山边的山神,在他饥渴的时候送给她水喝,送一些铁质弹丸,溶化给他喝,以后自然会有唐朝的圣僧来解救他的。值得庆幸的是,吃了那么多的仙桃、仙丹,孙悟空的意志坚强,本领过人,寿命极长,虽然风刀双剑的岁月都挨过来了,也孤独凄凉受尽了磨难,但他终会在奉佛祖的旨意去西天取得真经重展雄风的。

《钦差玄奘问禅宗》

大有唐王降敕封,

钦差玄奘问禅宗。

坚心磨琢寻龙穴,

着意修持上鹫峰。

边界远游多少国,

云山前度万千重。

自今别驾投西去,

秉教迦持悟大空。

赏析:唐太宗钦定的玄奘去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求取真经,并称他为御弟圣僧,还亲自为他取号三藏,亲手给他通关文牒。唐玄奘决意,不畏艰险、山高水险、龙潭虎穴,一定要求寻禅宗。今天与君王告别后,西天求取真经的路途就开始了。这一路,就是宣传佛教,秉承教义,遵循戒律的一次洗礼啊

《取经夜宿观音寺》

金禅求正出京几,

仗锡投西涉翠微。

虎豹狼虫行处有,

工商士客见时稀。

路逢异国愚僧妒,

全仗齐天大圣威。

火法风生禅院废,

黑熊夜盗锦襕衣。

赏析:唐三藏为了求取真经,离开了大唐长安,手持锡杖,一路西行。虽说沿途山光水色,青翠飘渺,但人烟稀少,虎豹横行、豺狼当道、危机四伏。在异国他乡的观音寺,还激起了寺院的金池长老的嫉妒,差点惨遭毒手。多亏了齐天大圣,吹来风,将观音寺点燃大火,引向唐僧卧房以外的禅房。众僧忙着救火,黑熊就趁乱偷走了金池长老刚刚偷得的锦襕袈裟。

《心猿意马休放荡》

满地烟霞树色高,

唐朝佛子苦劳劳。

饥餐一钵千家饭,

寒着千针一衲袍。

意马胸头休放荡,

心猿乖劣莫教嚎。

情和性定诸缘合,

月满金华是伐毛。

赏析: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风光秀美,云蒸霞蔚,青山绿水,树色多姿。饿了,他们就把钵去化缘到千家;冷了,就穿别人丢弃的衣布来缝制成百衲衣。他们一路奔波,四处化缘,千辛万苦,衣食简陋。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心猿意马,意志动摇的时候,幸亏由于有机缘巧合的缘故,才会有情和性定唐僧师徒最终伐毛洗髓,脱胎换骨,就像金色的波罗华一般,功德圆满啊。

              

相关视频:

《西游记》中的修行密码:起心动念皆是因,所受当下都是果

《西游记》中的修行密码:明心见性

《西游记》里的禅宗思想,明心见性

       

《西游记》里隐含的秘密,看懂者寥寥无几

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可惜几百年以来,古今中外来能看懂《西游记》的人,实在寥寥!

水木然从6岁就开始看西游记,看了30年,今天终于看懂了!

当你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从而懂得了人生的本质!

先来思考一个核心的问题:

500年前,孙悟空能“大闹天宫”,500年后它功力大增,却为何打不过一群妖怪?

我们首先要明白:大闹天宫是和众神的斗争,降妖除魔是和众妖的斗争。这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战斗。

大闹天宫是在天庭里展开的,天庭里都是有一帮有头衔的神仙,他们过的日子都逍遥自在,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大领导——玉皇大帝,说白了自己都是伺候玉帝的,只要不犯错,过一辈子好日子是没问题的。

所以天庭里的神仙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拼命的,他们只需要应付差事就可以了。要知道天庭的官场最讲究的是平衡,不是玩命。谁没事给你拼命啊,即便是有,这些人早就被潜规则给淘汰了。

所以这些神仙,遇到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孙悟空,都是随便比划两下子就赶紧保全性命退回来了,天塌下来有玉帝扛着,管我何事啊!

但是西天取经就不一样了,途中遇到的全都是妖怪!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妖怪”和“神仙”的区别:

其实妖怪和神仙一样,都是修炼(奋斗)的结果,只不过有的人经过高人指点,再加上运气不错,赌对了赛道,于是成功了,被封了神。

而有的人运气不太好,又没什么背景,但又不甘于平凡,结果又没赌对赛道,奋斗的走火入魔了,就成了妖怪。

成了妖怪后,它们有两个出路:

1:留在世上害人,这相当于自己创业;

2:跑到天庭里给领导打工,给各路神仙做牛做马,比如神仙的佣人(童子),司机(坐骑)等等。

所以,妖怪们的怨气都是很重的,因为他们内心不服输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神仙/凡人/妖怪这三大阶级的阶级矛盾越来越剧烈,但是玉皇大帝依旧率领众神在天上逍遥快活,哪里管这帮凡人和妖怪的死活。

但这时如来佛祖看不下去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于是他找来观音菩萨,两人商议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可以稳定三界民心,这就是“西天取经”计划。

但是你取经就取经,为什么非要又弄出一帮妖怪添乱呢?而且又放出吃到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消息呢?

西天取经的绝妙之处就在这里:

1:对于凡人来说,取得真经可以解脱终生的痛苦,让凡人放弃修炼成仙的欲望;

2:对于妖怪来说,如果吃到了唐僧肉可长生不老,相当于给妖怪们提供了另一条成仙的捷径,相当于帮最底层打通了向上逆袭的通道;

3:对于神仙来说:这又是一次扩大自己势力的好机会,每个神仙都可以委派自己的坐骑/佣人参与这项计划,然后参与分红,相当于自己做风投,让坐骑去创业。

那为什么选择孙悟空,来抗西天取经的大梁呢?

孙悟空的是什么背景?他可是菩提老祖的徒弟,菩提老祖是谁?他是和如来佛祖私交最好的大神,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与佛祖的对话便是《金刚经》如来都要敬他三分,这一点足以见其地位和修行,可以说是江湖不见其人,却总有他的传说。

如来佛祖当然明白,这么大的事必须自己人主导才放心,必须从天庭里选一个“天二代”去担任,孙悟空就是这么被选中的。

而菩提老祖为了避嫌,一直对孙悟空说:你Y的以后逢人就说自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而且当孙悟独立之后,再也不让孙悟空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徒弟。

对凡人来说,乱世总要出英雄,他们期盼已久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所以孙悟空的背景决定了它是天不怕地不怕,最后甚至大闹了天宫,玉皇大帝的都被打跑了桌子底下,这事没有后台谁敢干啊?

其实,这一切都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一手策划的,是为了给孙悟空塑造威信啊!

当然,聪明的如来佛祖也给自己留了一手:五指山,任凭你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然后,孙悟空捅了天大的篓子必须得给大家一个交代啊,就罚他在五行山下压力五百年,其实这500年也悄悄给它开了外挂的。

就在孙悟空被压的时候,观音菩萨也在物色取经的合适人选,如来当时给他的要求就是,必须是天庭的人才放心,所以观音菩萨只能从天庭里犯错的诸神去选了。

猪八戒是谁?他本来是天蓬元帅,他被贬下界是因为他调戏了嫦娥,嫦娥是谁?她是三界之外的女神,家住月亮的,她可没犯什么错误,但她错就错在她长大太漂亮了,结果被玉帝看上了,从月亮上直接传唤了过来,其实玉帝一直想瞅准机会纳她为妾的,但是王母娘娘怎肯啊?于是就只能留她在身边跳舞,想不到后来被天蓬元帅调戏了,这家伙竟敢自己领导的女人,结果被领导搞成了猪头。

唐僧是谁?如来二弟子金蝉长老转世。沙和尚是谁?他是卷帘大将;小白龙是谁?西海龙王的三太子。他们都是因为在天庭里犯了小小的错误,但是起码人品还算端正,所以观音菩萨就选了他们。

西天取经五人组,就是这么定下来的。

作为这个形象工程的总策划,观音菩萨需要把戏演的非常到位,

为了增加西天取经的真实性,他让各路神仙的坐骑/佣人都去下届添点乱,但是也给他们立下了一个天规:谁都不能吃到唐僧肉,否则戏就演不下去了。

观音菩萨还事先通知了金蝉长老,那些妖怪其实都是自己人,做做样子的,不要过于揪心,人生难得糊涂!

                      

这样才能看懂《西游记》

孙悟空“破心中贼”,人生三部曲 

大家看《西游记》,看的都是热闹,《西游》记到底讲什么呢?

有很多人说: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去西天求取真经普渡众生的故事,西游记是以佛学精神支撑与信仰。

王阳明心学的艺术解读

任何作者都离不开创作环境,整部西游记当然是从佛教、道教和儒学,尤其是心学的观念来解说,《西游记》实际上是对王阳明心学的艺术解读。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全书着墨最多的人物是谁呢?显然不是唐玄奘,是孙悟空。《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叶,那个时代正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完善期,同时“心学”风行。

孙悟空就是一只“心猿”

整个《西游记》里面,大量提到“心”这个概念。而心学以“求放心”为宗旨,把追求事物外迷惑的放纵不羁之心收回到良知。《西游记》里的主角孙悟空,其实就是一只“心猿”。

“心、猿、意、马”,猿和马是一种动物,动物是一种肉体的东西,而心和意是主观性的东西,是灵的东西,是思想的东西,所以这两者融合在一起。那么整篇小说就是写孙悟空收、放心的那个过程。

三教之所以能够可以“合一”,全在于心性之学。儒家说:尽心知性,道家说:识心见性;佛家说:明心见性。《西游记》在儒道释的解释上用心良苦,包括儒家的存心养性之学,道家的修心炼性之功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之旨。

孙悟空人生三部曲

小说以孙悟空象征“心猿”以大闹天宫喻“放心”,以及被压五行山下喻“定心”,以取经成正果喻“修心”。

我们可以根据孙悟空的成长经历,分成4个时间线,描述孙悟空的人生三部曲。

心之本体:时间跨度是,从他出世到拜师学艺,学到通天彻地的本领为止。

放心:时间跨度从其学成归山开始,这个阶段他的良知受到外来物欲蒙蔽。从闹龙宫,闹地府,官拜弼马温,名扬天下,自封齐天大圣,再到到偷蟠桃、偷御酒,大闹天宫。

定心: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

修心:保护唐僧团队,西天取经,这一阶段,就是他这颗心不断的克服心中“私欲”,皈依心之本性,道德完善的过程,最终达到道德完善,修成正果。

心学是“破心中贼”的哲学

心学的基本主旨是“致良知,求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格物致知"。

二郎神的额头上有一只天眼,能够看破各种伪装。孙悟空不管如何变化,也骗不过这只天眼。而王阳明通过龙场悟道,创立心学,所有偏颇邪伪都能够照得一清二楚,火眼金睛好比王阳明提出的:知善知恶的良知,能够分清善恶真伪。

我们现在看王阳明的心学,可能觉得“不过尔尔”但是在当时,心学是“破心中贼”的哲学,在客观上还引发过思想解放。《西游记》深受其影响,高扬人性光辉大旗,追求解放人自身的精神力量,渴望摆脱社会束缚,追求不受任何辖制的“绝对自由”。

灵根与心性合一,原来就是《西游记》的主轴

中国最神秘的一个字历代文豪都在讲,《易经》中讲得最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