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介绍 1、反刍行业发展变化 2、反刍养殖面临的困境 1)品种多而杂,很多品种还处于等鉴定中,生长性能差异大。 2)养殖不成规模,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动物舒适度无法形成行业标准化。新发布的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受阻,养殖模式千奇百怪。 3)人才储备少(小众产品),缺乏竞争力。 4)粗饲料数据库滞后,评估不成体系。 李博士建议,最好一种原料一个预测公式,而不是一类一个。 5)基础研究无法完全支撑应用实践,瘤胃至今是个“盲盒”(微生物仍是个谜); 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 1)分区域、分品种进行日粮营养模型设计,不能推行大单品(投诉多); 2)企业之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平台联合,解决技术落地及人才输送问题; 3)建立我们自己的配方软件和反刍数据库,这也是当前我国反刍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嘉吉公司已退出新疆); 4)联合采购体系、研发体系、品控体系及生产体系,一起来提高降本空间。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3、如何进行全成本控制 做好全成本控制,需从客户和价值两层面考虑。客户层面需考虑客户是谁(养殖户、经销商),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利润、生长性能)及我们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 价值层面需从营养角度去不断提高日粮的性价比, 具体应做到两点: 1)成本力控制; 2)提高生产性能。 下面重点介绍下成本力控制。 3.1降本机会点 下表列出了饲料厂的成本构成,配方成本和物流费用是两个主要的降本机会点。 1)确定配方中各原料的成本比例及采购标准。 李博士指出,配方设计中应将草粉类原料和壳粉类原料分开,因为两者的加工属性不同。草粉类原料调质温度低于80℃不易消化,应超过90℃;而壳粉类原料在70-80℃时会调质时最佳,超过90℃反而变硬。 2)采购。 根据上面分析结果,找出配方成本占比较大的几种原料, 如玉米,具体的采购的技巧包括: ①对标优秀企业的采购价格,知己知彼。 ②与大型企业联合采购,聚量降本。 3)研发,用研发来带动原料开发,发挥降本功能。 ①应通过大量试验验证来不断优化日粮营养模型,而不是将别人的研究成果照搬照用。 ②回顾原料的深入研究,建立及优化自己的数据库。 ③发酵技术可提高日粮消化效率和提供功能性产品,反刍动物瘤胃本身就是一个发酵罐。 4、天康反刍做了哪些? 4.1家族牧场服务 4.1.1牧场评估 牧场评估的目的包括: 1)发现问题; 2)提出方案; 3)解决问题; 4)下一步工作计划。 4.1.2工具表单 1)热应激统计表——根据热应激情况,调整饲喂方案 2)日汇报表 3)饲料日报 4.1.3问题及解决方案 1)实证牛群的挑选和过渡管理 2)营养模型 李博士指出,由于原料营养价值变化等原因(如青贮料的窖头、窖中、窖尾),需定期对客户的配方进行优化;营养模型管理的核心即提高采食量。 3)日粮监管——剩料 可从适口性、加工工艺等方面寻找问题,如粗饲料长度可显著影响其在瘤胃内停留时间。 4)热应激 小结:李博士介绍,天康的家族牧场服务即PDCA循环及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输出。 4.2原料价值评估 4.2.1日粮营养模型优化 具体内容包括: 1)肉羊营养需要量标准优化,分区域优化。 2)原料数据库更新,每个区域建有自己的数据库,原料定期送检。 3)回归客户日粮(典型日粮带入,营养指标比对)。 4)列出日粮营养素实际含量与标准需求量间的差异,根据生产性能,调整标准。
未完....... 【要想获取完整听课笔记,请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加微信:18618168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