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话杂谈四

 沪语字 2023-03-22 发布于上海

本期来谈谈有关樱桃,樱花,鹦哥上海话读音。「知了」有啥由来。为啥上海话称「鹅」为「白乌龟」,销账叫做「搨毙」。「惮硬」「硬黄」分别啥来由?

上海话「搨」手打也;冒也,摹也;同拓;同榻。「一记头搨」相当于「一记耳光」是责备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字不可以写得「一搨糊涂」,练过毛笔字的僎晓得不可以「描描搨搨」,一笔一划须要清清爽爽。一,表示开头;搨,表示着墨于纸;糊,表示忘忽;涂,表示污染。「一搨糊涂」从头至尾乱涂乱写,写过就忘的不能辨认的墨墨团团。「搨毙」销账,在账目上用笔画「大毙绞X」;「搨蔽」销账,用毛笔涂抹,消隐账目。兜底抄,「一搨括之」从一开始到最后统统包括。

上海话「意大利过海」「碰鼻头转弯」。这两句闲话体现了上海人的幽默,委婉地回答问路者「我不清楚」的戏谑语。大家僎晓得意大利三面环水,侬问我路,我也不晓得,过海,大致不错;「碰鼻头转弯」侬问我路,我也不晓得,侬总归碰鼻头转弯么好了,假使侬碰了鼻头还不晓得转弯,也忒个木怴怴唻!白白里搭侬指路,走错脱路是侬自家事体,不关我啥事哦。

上海话「惮硬」音惮(嗯昂);硬黄」音(嗯昂)王。「惮硬」是对付欺软怕硬的姿态。小辰光打针不怕痛是「惮硬」的表现;对待瘟疫是团结一心,过硬的医学技术「坚忍不拔」的精神;商场奋斗是「百折不挠」失败从头再来的精神;对待世界霸权是坚持正义,不畏强暴,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斗争精神。「硬黄」是练习书法一种:拿蜡融化,一滴一滴渗透到纸头里,让纸头透明,蒙在字帖上,用双钩法或者直接书写,字是写在吃饱蜡的纸头上,字帖上无影无踪。其实'硬黄就是'蜡纸。到后来油墨印刷要刻蜡纸,要写一手好字,「蟹爬字」是弗来三的,有一手刻蜡纸好字是「硬黄」的。

「安排」的由來。沪语读呃啪。《俗语考原》俗称处置曰安排。【唐】沈彬  题山水画诗句:须知笔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

上海人叫「叶螖蝭」螖:【爾雅·釋魚】螖蠌,小者蟧。蛥蟟,知了;叶螖蛥,夜乌子。

天气一天一天热起来了,又到了象《童年》里唱的:池塘边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而「知了」的正字却是「蝭蟧」。蟧:【類篇】蟲名,小蟬也。【玉篇】蝭蟧。【揚子·方言】蛥蚗,自關而東謂之虭蟧,或謂之蝭蟧。上海方言所讲「钥匙达」实为「叶嘶蚻」,还有一种叫法「蚻蝉」。蚻:【爾雅·釋蟲】蚻,蜻蜻。【註】如蟬而小。【揚子·方言】蟬其大者謂之蟧,或謂之蝒馬。其小者謂之麥蚻。【孟郊·征蜀聯句】始去杏飛蜂,及歸柳嘶蚻。「蚻蝉」浦东人发音最准。

「打包」由来。《俗语考原》行脚僧身负之包裹也。【宋】陆游诗《故山》挈榼人沽村市酒,打包僧趁寺楼钟。「打包」传承到如今是勤俭节约「做人家」行为。酒水台上吃剩下来食物一般是舍不得掼脱的,介好物事实在是吃勿脱了,掼脱「肉麻」的哦。再讲,在酒楼吃年夜饭还有专门飣下来,动也呒没动筷子的整条头「鱼」读余,口彩讲:喫挺有余,年年有余。

上海话「汏」意思是:水激过也。就是「汏」的衣裳在水里「擐浪头」达到清洗目的。因此,已经定下来的日脚可以「汏」前「汏」后。可以搬动的位子可以「汏」一「汏」,捅一捅。腾出地方可以讲「捅地方」,还可以讲「汏地方」。「汏」移动意思,「汏衣裳」是不停地移动水里衣裳直到清洁。

上海话「天花板」。元好问是邪气低调的诗人,时称北方文雄。伊的妹妹,女中之冠,文采艳丽。張平章是当时做大官的,看中了好问的妹妹,派人搭好问讲,好问回头好不好要看妹妹哪恁讲。张只好自家去寻元妹。寻着元妹辰光,元妹正好在亲自动手修补「天花板」,放下生活迎之。张问起最近有啥新作?元妹应声答曰:補天手段暫施張,不許纖塵落畫堂。寄語新來雙燕子,移巢別處覓雕梁。张当时嚇退,缩脱。

上海话「澾」音塔皮,意为:抵消,不来不去呒没账。澾,滑;鐾,擦。「擦火柴」上海话讲「鐾自来火」。「澾」意思是「擦火柴」已经打滑,擦不炀火柴了。一次又一次「鐾自来火」旧账慢慢在抵消,直到打滑,「澾」呒没账。

「工头」的由来。《旧汉书·薛怀义传》垂拱四年(688),武则天拆毁乾元殿,在这块地基上建造宣明政教的明堂,命薛怀义担任这项工程的督察。该工程招募了数万名役工。拖一根大木头须上千名役工,为能齐心协力,安排一名领头呼号子的役工,领头役工一声大喊,千名役工齐声应和一起用力。领头呼号子的役工就叫「工头」。这样看来「工头」不但要有大嗓门,而且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指挥能力。

上海话「来三」音来赛,意为:行,能干,来事。典出《吴下谚联》明季一学臣,遣人在外招摇,每名秀才需白金三百两,两不取信,许于入场示之征。其童生坐来字三号,言来三百金也。出乃急付之,榜发获隽。自后得售者,皆隐语「来三」,不照者曰「不来三」,凡事皆然,不但考试矣。试译文:明朝有一个招考秀才的大臣,派人在外面放大声势引起人们的注意,每一名想考秀才的童生愿意支付三百两白银的,呒没入场卷,不开发票,只是准许并指引进入考场,包中。进去的童生被安排坐在「来字三号」考试房,犹如说「来三百两」银子的意思。出来急忙支付,发榜稳中秀才。从此以后以这种方式得中的秀才,僎隐语「来三」,不按照这种方式就讲「不来三」,从那以后百样事体僎讲「来三」,「不来三」,不单单只讲考试唻。晚后来又发展成「来事」「不来事」,「不来事的」又简化成「不来的」。沪语「行」讲「来三」,「不行」讲「不来三」,或者讲「来事」,「不来事」。

上海话「儳頭」应该是上海方言所讲的「寿头」,寿字猪头的讲法邪气牵强。儳頭」的意思是:与众不同的可轻贱的言行。也就是讲被称为「儳頭」的人言行是轻贱的,被人看不起的。所以讲做事体覅「儳怴怴」,洋盘样子。儳頭」这个词汇出自《越谚》。

上海话「戆大」的由来。那场动乱之前「戆」字一直单独使用。沪语:覅忒「戆」噢;介「戆」的人;介「戆」的物事;「戆」脱了;「戆」得来要死。组词搭配:「戆」棺材;「戆」早死;「戆」浮尸;「戆」奤厮;「戆」十三;「戆」小鬼;「戆」赤佬;「戆」怴怴;「戆」嗒嗒。动乱中产生了戆大」,是「戆大模子」的缩写。批斗老师,武斗要靠「戆大模子」,否则是弄不落的,要晓得老师当中有蛮多平时是练练武术,练练拳击咯啥的。于是戆大」成了呒没啥脑子「傻大个儿」的代名词。所以不用去寻找戆大」,「大」的正字了吧?

戆大绝对不是洋泾浜GANDER而来。戆【說文】愚也。《说文解字》里厢有这个字,说明传承到如今少讲讲头两千年。虽然讲上海人称「白鹅」为「戆鹅」,但也不可以倒过去寻出一个英文单词讲是洋泾浜!合么,上海人还称「鹅」为「白乌龟」唻,哪恁解释呢?白颜色乌龟,珍稀动物?叫伊「白乌龟」是因为避讳吃「我」肉!鹅,乌龟僎会游泳,头颈骨伸发伸发样子相似,尤其是伸到最长特别象,「白乌龟」称呼是这恁样子来的。

再来好好较认得「觚」字,《中华大字典》特立不羣也。佐证「鼎觚觚」是「顶呱呱」的源头,「呱呱叫」原来应该是「觚觚较」,指物事「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像模像样」「少见少有」没得比地好。

上海话「樱桃」读「盎桃」是由古汉语音「含桃」而来,如果「樱花」坚持要读「盎花」显得有点「龟」读【唐韻】居追切【集韻】居逵切【韻會】居爲切。「海龟」「海归」谐音。「蛙」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瓜切。「牛蛙」是由古巴引种养殖的。

今朝来讲讲上海方言里的「拿摩温」,有三样物事叫「拿摩温」蝌蚪,工头,印度巡捕。

蝌蚪,【爾雅·釋魚】科斗,活東。【疏】蝦蟇子。蝦蟇子,蛤蟆的儿子,'蝦蟇’'蛤蟆发音慢慢演变成'拿摩。又因为「殟」在水中活动,用鳃呼吸,慢慢脱离水,进而转化成肺呼吸。所以,蝌蚪本来叫「蛤蟆殟」;

工头,英文NUBER ONE译音,老底子纺织厂工头编号僎是1号,「拿摩温」就是工头代称;

印度巡捕,老底子英租界巡捕僎是印度人,皮肤墨漆黑,红色包头布,一讲闲话'I SAY’,所以上海人叫伊拉'红头阿三;而且马路上管头管脚像工头,工头叫'拿摩温'红头阿三只好背后叫叫,加上头爿包布包得像蝌蚪头,皮肤黑得像蝌蚪,就干脆也叫伊「拿摩温」,而且伊拉还蛮开心,因为NUBER ONE还是「第一名」「老大」的意思。其实,工头搭红头阿三僎不是个「物事」,要么是欺压老百姓「第一名」。

正是市面多樱桃,来讲讲吧。为啥形容美女嘴是「樱桃小口」,而且「樱」要读成「盎」?櫻:【說文】果名,櫻桃也。一名含桃。噢,原来是还有一个名字叫「含桃」,而且在两汉时期开始就是祭祖的供果。本来也叫「鸎桃」,叫「含桃」跟鸎有关,是鸎含在嘴里桃。鸎,黃鸝也。「樱桃小口」古时以小嘴为美,隐含的意思少儿不宜。由此为据中华大地才是樱花さくら的真正故乡。另外,「鹦鹉」在上海方言里称为「鹦哥」音盎古。

方言的传承是否能认识更多的汉字呢?汉字在中华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断功不可没。正确认识到汉字是中华儿女的精神符号,汉字的传承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