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推荐: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

 专家视点 2023-03-22 发布于浙江
主讲人:复旦大学 王德峰老师
图片
今天和大家推荐的这个课程在B站有免费视频,一共66讲,视频里有其他老师也在旁听记笔记,我觉得它很适合想要了解美学和艺术的小白。点击文末的“原文阅读”可以查看视频,也可以在公众号回复“艺术哲学”获取链接。
这门课让我在挺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比如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评价艺术作品,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如何创作艺术作品,等等,下面就来和大家具体分享:

艺术与科学
我之前不太清楚艺术与真理,与科学是什么关系,曾以为只有科学在探究真理,现在知道艺术同样在探求真理。科学的探究基于逻辑和概念,而艺术是非逻辑的、非概念的,但却又是客观的,它源于人类最初的感性自由;科学的研究把世界当做一个对象,而艺术恰恰提醒我们,人类与世界是一体的。

如何评价艺术作品
这里的评价不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主观感觉,而是探究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性自由。艺术作品其实在表达一种体验,表达艺术家所碰触到的那份原始的情感,感受到这份情感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在视域。如果非要给艺术作品分个高下,内在视域的宽广程度是重要的“打分标准”。

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有一些简单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进入作品中。
  • 首先要有一个“非功利”的心态,如果把艺术当做工具将无法真正走进艺术;
  • 然后要营造一种“孤寂感”——就是与外界隔绝,不被人打扰;
  • 最后,要主动地感受作品,调动过往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发挥想象,去与艺术作品交互,打开作品的内在视域,进入了作品的内在视域,才真正进入了艺术。
我以前无法理解悲剧美,看到“悲剧快感”这个词很疑惑。现在有些明白了,伟大的悲剧里蕴含着强烈的原初情感,它的内在视域是宽广的,超越时代的,进入其中就像坐过山车,可以体验到触及心灵的激荡。

如何创造艺术作品
其实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创造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明确一下,艺术作品不等于工艺品,艺术作品有主题,承载着某种思想,绝不是工厂流水线的复制品。艺术的世界是艺术天才引领的世界,艺术天才的过人之处在于兼具敏锐的情感冲动和精确的情感表达,敏锐的情感冲动是一种天赋,精确的情感表达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所以艺术天才们的专业训练绝不会少,但他们的训练不是“完成作业”,而是用欣赏艺术的态度进行艺术学习,乐在其中。
具体的创作过程可以用郑板桥先生的这首《板桥题画》来描述。
图片

艺术作品和作者的关系
我以前觉得艺术作品是作者思想或情感的表达,不会超越作者。但这个课程里说,艺术作品不是艺术家的附庸,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具有了独立的生命,作者的评价不能当做权威,作者也无法掌控作品的命运。这种关系,可能就像《三体》中描述的那样:
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小说中的人物在文学家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人物,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观察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
《三体》刘慈欣
更多的思考
  • 艺术作品中有内在视域,通过内在视域可以连通人类的原初情感。那自然景象是不是也有其“内在视域”?
  •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件打磨中的艺术作品,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方法或许可以迁移到人的身上。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在其内在视域,我们的“内在视域”或许就是那颗有趣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