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学术语:脂肪变或脂肪变性(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的可逆性损伤)

 元亨技术 2023-03-22 发布于贵州

脂肪变或脂肪变性

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

与感染、酗酒、中毒、缺氧、营养不良、糖尿病及肥胖等有关。

病理变化:

轻度脂肪变:

肉眼观,受累器官可无明显变化;随病情加重,器官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面呈油腻感。

电镜下,细胞质内脂肪成分聚积成有膜包绕的脂质小体,进而融合成脂滴。

光镜下,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大的脂滴充满整个细胞并将细胞核挤向一侧。石蜡切片上,脂滴呈空泡状;冰冻切片,苏丹Ⅳ、油红O染色阳性。

肝细胞脂肪变:

肝细胞最易发生脂肪变,但轻度肝脂肪变不引起肝脏明显形态变化和功能障碍。

慢性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区域缺氧严重,脂肪变首发于肝小叶中央区;磷中毒,肝小叶周边带肝细胞对磷中毒较敏感,肝小叶周边带肝细胞胸廓连结严重;严重中毒和传染病,常累及全部肝细胞。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称脂肪肝。重度脂肪变可发展为肝坏死和肝硬化。

  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脂滴)。部分细胞呈印戒状

心肌细胞脂肪变:

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

脂肪变心肌呈黄色 ,正常心肌呈暗红色,二者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虎斑心。

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之间,称心肌脂肪浸润,重度心肌脂肪浸润可致心脏破裂,引发猝死。

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

光镜下,脂滴主要位于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部,为过度重吸收的原液中的脂蛋白,严重者可累及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