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炮兵在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3-22 发布于广东
志愿军入朝参战时,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师同时入朝配合步兵作战。1951年10月25日,以邱创成为政治委员、匡裕民为副司令员的志愿军炮兵司令部入朝,统一领导和指挥志愿军炮兵部队。
当时,志愿军炮兵部队所配备的火炮,均为国内战争期间的缴获装备,口径小、威力弱、机动差,难以充分挥发作用,对步兵作战只能实施有限支援。

图片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11月7月,邱创成、匡裕民联名致电中央军委,认为,从朝鲜战场的作战情况看,“野战炮火必须以大炮一、小炮二之比例,并须以较新式炮改装始能胜任。野战炮兵则军、师两级均应配属榴弹炮,机动炮兵必须装备牵引式大口径,始具歼灭性火力。”同时建议,在部队改装苏式火炮过程中,应首先改装具有炮战经验及技术的部队,以缩短训练时间,迅速投入作战。

图片

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这一建议,决定将在朝鲜作战、具有炮战经验的3个野战炮兵师抽调回国,改装苏式火炮,或组建整训新的炮兵部队。
后根据志愿军总部要求,中央军委调整计划,决定以炮兵第一师继续留朝鲜并指挥野战炮兵部队,支援第三次战役,志愿军炮兵司令部与第二、第八师师部回国,负责改装和组建新的炮兵部队,计划1951年3月底以前,在东北地区完成训练防坦克歼击炮兵2个师120门炮、火箭炮兵9个团210门炮、榴弹炮兵3个团108门炮的组建和整训工作。

图片

1951年1月18日,中央军委决定组成精干的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匡裕民任主任、贾克任副参谋长,统一指挥志愿军地面炮兵部队和高炮第61师(另3个高炮师归在朝鲜修建机场的空军指挥所指挥)。
同时决定,将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野战炮兵第一师4个炮兵团,分别拨归在朝鲜作战的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建制,另将在国内整训的5个炮兵团分别拨归第五十、第六十六、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建制,改编为队属炮兵部队,以加强各军的火力。第二番入朝的第十九、第三兵团各军也分别建立了军属炮兵团。

图片

至1951年4月,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开始前,新组建和改装的志愿军炮兵部队陆续入朝参战。
志愿军在朝鲜的地面炮兵已达28个团,其中在第一线作战的11个军共配属11个军属野榴炮团,另炮兵指挥所指挥的榴弹炮4个师(共11个团,其中包括3个苏式122毫米口径榴弹炮团,8个日式或美式野炮、榴弹炮团)、防坦克歼击炮兵1个师(4个团)、火箭炮兵1个师(2个团)。志愿军的火力得到明显加强。

图片

但在运动战期间,志愿军的炮兵数量少、性能差、机动困难,对步兵跟进支援能力弱。志愿军步兵许多师、团级指挥员,习惯了指挥步兵作战,不懂得炮兵技术和战术,不了解火炮的性能及战术运用。
作战中,对炮兵怕麻烦,怕引来美军飞机和炮兵火力袭击,不愿使用配属的野战炮兵,在第一、第二次战役中,甚至有的师连山炮都没用过,只愿使用步兵和携带方便的步兵火炮,因此,有的不给炮兵任务,有的给任务不给准备时间,有的乱给任务,将榴弹炮和迫击炮一起放列。因此,在运动战阶段,步炮协同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志愿军本来就数量很少的野战炮兵不能在作战中充分发挥作用。

图片

随着火炮数量的增加和性能的提高,志愿军各级指挥员逐渐重视对炮兵的作战使用。1951年6月,志愿军进行持久作战准备时,就特别强调了各兵种的作战协同问题。
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出:要组织好各种火力和各兵种间的密切协同,特别是步兵与炮兵的协同,不要以为突破后就不需要炮兵了,也不要不敢使用炮兵,要为炮兵的跟进创造条件。炮兵火力的支援要一直持续到战斗结束。火力与突击不间断地密切结合,是今后组织战斗尤其是步炮协同的首要任务,是各级步兵指挥员和炮兵指挥员都必须注意的问题。

图片

经过研究总结,志愿军步兵和炮兵的作战协同问题有了明显进步。在1951年10月的秋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第四十七、第六十四、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除军属榴弹炮团及师属山炮营外,每个军还配属了1~2个团的榴弹炮、1个营至1个团的反坦克炮,有的还配属了1个火箭炮团和1个坦克团,平均每公里防御正面有8~10门火炮。
各军较充分地发挥了炮兵的作用,根据各种火器性能组成多层防御火网,一般以榴弹炮、野炮、坦克炮组成第一层防御火网,实行远距离的火力袭击,杀伤“联合国军”有生力量,摧毁其坦克,压制其火炮,打乱其攻击部署;以山炮、迫击炮、步兵炮组成第二层防御火网,主要任务是消灭第一层防御火网的死角,打击集结和运动的“联合国军”,摧毁其伴随火炮,使其不能顺利向志愿军接近;以轻重机枪、冲锋枪、手榴弹组成第三层防御火网,直接打击“联合国军”步兵的冲锋。

图片

有的军还集中野炮、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组成反坦克大队,打击“联合国军”进攻的坦克。在1951年秋季的整个防御作战中,炮兵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战,步兵普遍较满意。在第四十七军方面,炮兵的歼敌数约占该军歼敌总数的1/3~1/2。在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方向,有力地组织了炮火火力实施反坦克作战。第六十四军方向对炮火的组织与指挥受到志愿军总部的表扬。
1952年夏季以后,在全国人民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的支援下,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有了更大的改善和加强。1952年9月同1951 年7月相比,志愿军山炮、野炮、榴弹炮数量从1141门增加到1493门,其中野炮从388门增加到507门,榴弹炮从347门增加到578门,山炮数量基本无变化。

图片

火箭筒从752具增加到3028具(到1952年6月),轻迫击炮从4717门增加到4899门(到1952年6月),重迫击炮从208门增加到241门(到1952年6月),无后坐力炮从443门增加到1030门,火箭炮从73门增加到162门。此时,志愿军炮兵不但能够与步兵密切协同,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战,而且还在1952年4月30日至8月10日,先后对“联合国军”阵地组织了7次大规模炮击,参战火炮166门。
在1952年夏季的攻防作战和1952年秋季的战术反击作战中,志愿军在兵力火力使用上有了很大变化,一般攻击“联合国军”1个连阵地,使用步兵1个连攻坚,即有8~10个炮兵连、30~40门火炮予以支援,步兵、炮兵间的协同已相当默契,炮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同年10~11月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的火炮数量和质量虽然还不能与“联合国军”相比,但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作战地区里,集中了山炮、野炮、榴弹炮133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迫击炮292门,共发射35万余发炮弹,火炮的密度和发射的炮弹均创造了志愿军参战以来的最高纪录。
“联合国军”方面称“这是共军炮火最强大最猛烈的一次”。1952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总结1952年秋季志愿军作战胜利的原因时说:“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制胜的要素”。1953年初,高存信接替匡裕民任志愿军炮兵司令员、刘何任政治委员。

图片

到1953年夏季,志愿军火炮虽在质量上仍不如“联合国军”,但在火炮数量上已超过“联合国军”(志愿军火炮14986门,人民军4716门,志愿军和人民军火炮合计19702门;美军火炮10136门,其他“联合国军”805门,南朝鲜军5228门,“联合国军”火炮合计16169门)。7月13~27日的金城战役,志愿军火炮和炮火的密度都达到了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水平。
在金城以南25公里的正面上,第二十兵团和第二十四军集中82毫米口径以上各种火炮共1000余门,平均每公里45门。整个金城战役消耗炮弹1.9万吨,相当于志愿军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中消耗炮弹总和的2.2倍。

图片

尽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作战平均每公里需100~120门火炮的标准还无法相比,但这已达到了志愿军的最高水平,并且在这次战役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在突破中的炮火准备,破坏“联合国军”工事可达70%,“联合国军”的冲锋约40%左右是被志愿军炮火击退的。
到朝鲜战争停战时,志愿军炮兵已发展到拥有各种火炮14986门,包括野炮、榴弹炮、火箭炮、山炮2384门,反坦克炮7239门(包括火箭筒),迫击炮4046门,高射炮1317门,且大量装备了苏式122毫米榴弹炮、152毫米榴弹炮、132毫米火箭炮、76.2毫米野炮、57毫米战防炮。

图片

在正面战场第一线作战的志愿军各军共拥有队属火炮和支援火炮8389门,其中包括野炮、榴弹炮、火箭炮、山炮1575门,反坦克火炮(包括火箭筒)4095门,迫击炮2330门,高射炮389门。
志愿军炮兵作为陆军一个兵种在作战中使用,步兵与炮兵在作战中的密切协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了成熟的程度。
志愿军炮兵在战争中不断得到加强和走向作战成熟,为战争中后期志愿军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和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