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都海夫人:蒙古史书中的“草原第一女豪杰”

 广州玉 2023-03-22 发布于广东

伴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劳动妇女不得不承受君权、父权和夫权的多重压迫,社会地位日益低下。

需要指出的是,鉴于游牧民族独特的自然因素与文化背景,不同阶层的蒙古族妇女们,一直在政治、经济以及家庭生活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尤其是蒙古族的上层妇女,不仅享有参政议政权力,还能在重大历史的转折关头,做出独特的历史贡献。

那么问题来了,素有北元时期蒙古地区“最杰出女性”美誉的满都海夫人,为“黄金家族”乃至蒙古民族的复兴,做出了哪些贡献?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文章图片1

满都海夫人画像

1)腥风血雨的“北元”乱局

伴随着元大都(北京)的陷落,原本大一统的元朝,“缩水”成了割据北方的游牧政权——“北元”(拓展阅读:大厦崩塌20年:北元“重返中原”之梦的最终倒掉)。

伴随着捕鱼儿海之战的惨败与脱古思帖木儿的殒命,骄傲的“黄金家族”后裔们,遭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拓展阅读被压制百年的“黄金家族”:北元大汗们的凄凉血泪史)。

文章图片2

“北元”的控制范围

1)瓦剌兴起的源头

大约在1394年前后,脱古思帖木儿次子额勒伯克成为了新的大汗。

需要指出的是,身为“黄金家族”后裔的他,不仅能力欠妥,且荒淫无道、人品恶劣——因为垂涎弟媳洪·比妓的美貌,他居然亲手杀死了亲弟弟。

文章图片3

额勒伯克汗

为了复仇,洪·比妓设计离间了额勒伯克汗与瓦剌贵族豁埃太尉的关系,成功唆使额勒伯克汗杀死了豁埃太尉。

其结果就是,额勒伯克汗死于瓦剌首领乌格齐·哈思哈之手,瓦剌势力日趋强盛了起来,“大汗本部”被全面压制。至此,蒙古大汗们逐渐沦为了瓦剌贵族们肆意摆布的棋子。

文章图片4

乌格齐·哈思哈

2)也先的崛起与瓦剌的衰落

进入15世纪中期,豁埃太尉的曾孙,继承了祖父马哈木和父亲脱欢两代基业与“太师、淮王”头衔的瓦剌首领也先(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动了哪些“小心思”?),不仅成为了蒙古草原上的最强王者,还让明英宗做了一年的 “漠北交换生”(拓展阅读:理性讨论:“北狩”的明英宗,有没有受到蒙古人的“尊崇”?)。

文章图片5

“土木之变”主题画作

一直与时任蒙古大汗,也是自己姐夫的脱脱不花“分部而居”的他,频繁打着“大元”的旗号对外发号施令。

比如在1448年秋,他遣使到野人女真诸卫,“其书言,前元成吉思及薛禅可汗(忽必烈),授彼父祖职事,要令彼想念旧恩,及要整备脚力粮饭”。

大约在1452年前后,也先与脱脱不花会盟,商议立皇子之事。也先指出,汗位应该由他与自己姐姐所生的也先猛继承。不过,一直对也先的专横颇为不满的脱脱不花并未买账,两人不欢而散。

不久,具备一定实力且不甘心充当瓦剌傀儡的脱脱不花,联合弟弟阿克巴儿津济农,主动发兵攻打瓦剌,并一度取得了上风。

不过,也先并未自乱阵脚,他采用离间之计,成功唆使阿克巴儿津济农背叛了自己的兄长,投奔到了自己的麾下。最终,脱脱不花先胜后败,最终惨死于岳父沙不坦的手中。

文章图片6

脱脱不花汗

1453年,也先打破了“只有黄金家族成员才能称汗”的传统,自立为“大元田盛大可汗”,改元“添元”,成为了蒙古帝国的第26代大汗。

可以预见,这种“冒天下蒙古人之大不韪”的“忤逆行为”,激起了几乎所有蒙古人的愤怒。因此,他的汗位一直都不稳固。

在也先称汗后不久,身为瓦剌“二号人物”的阿剌知院“向他求太师位”,但被他严词拒绝;更为过分的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也相继被也先毒杀。悲愤的阿剌知院,在1455年将也先诛杀。至此,一直强势的瓦剌进入了动荡期。

不久,喀喇沁部首领孛来击败并诛杀了阿剌知院,夺回了象征大汗权威的元朝玉玺。

文章图片7

也先汗

3)难逃傀儡命运的脱脱不花的儿子们

局势稳定后,孛来与别勒古台后裔、翁牛特部首领毛里孩等贵族,共同拥立时年只有7岁的脱脱不花幼子马可古儿吉思为新任大汗。

在蒙古文献中,他被称为“乌可格图汗”,即“摇篮里的汗”,明朝史书中将其称为“小王子”。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黄金家族”的统治以这样的方式“绝处逢生”。不过,他们依然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马哈古儿吉思即位后,实权一直掌握在两位“太师”孛来和毛里孩的手中

进入15世纪60年代,孛来的权势达到了巅峰。拥兵自重、嚣张跋扈的他,根本不把尚未成年的马哈古儿吉思汗看在眼里。

这样的现状,激起了日渐长大的马可古儿吉汗的强烈不满。于是,他暗中与相对弱势的毛里孩达成联合,企图除掉孛来。

遗憾的是,他的计划并未取得成功,最终在1465年左右被孛来所杀。

文章图片8

马可古儿吉思汗

光天化日的“臣弑君”事件,激起了蒙古各部的强烈不满。不久,孛来被毛里孩所败,本人也被其诛杀。

大约在1467年左右,独揽大权的毛里孩,拥立脱脱不花的长子,马哈古儿吉思汗的异母兄脱古思猛可为新的大汗,蒙古史书中称其为“摩伦汗”。

同样尚未成年的摩伦汗,因为听信鄂尔多斯部首领蒙哥等人的谗言,很快便与毛里孩兵戎相见。面对如日中天的毛里孩,稚嫩的摩伦汗根本不是对手,迅速兵败身亡。

不过,毛里孩的好日子也就此到头了。因为就在他弑杀摩伦汗的同时,科尔沁部首领失古失台的儿子诺颜孛罗特,打着“为摩伦汗复仇”的旗号,很快便将其击败并诛杀(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什么是“科尔沁”?)。

文章图片9

摩伦汗

4)壮志未酬的满都鲁

摩伦汗被杀后,汗位空虚了长达十年之久。在这一时期,整个蒙古草原一直陷于无休止的内战当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驻牧于哈密北山一带的瓦剌太师癿加思兰的势力,变得愈发强势了起来。

大约在1475年左右,原本是毛里孩“盟友”的孛罗忽(达延汗之父),与癿加思兰结为了“盟友”。

相传,癿加思兰一度“欲立孛罗忽太子为可汗,而以己女妻之,自立为太师”,无奈“孛罗忽不改当,让其叔满都鲁”。于是,“癿加思兰以己女妻满都鲁,而立为可汗,己为太师”,孛罗忽被授以“济农(副汗)”名号。

于是,满都鲁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成为了新一任的蒙古大汗。不久,他以联姻的方式,将女儿嫁给了土默特首领脱罗干之子火筛,与之结为了同盟(拓展阅读:客从何处来:概述阜新蒙古族的源与流)。

文章图片10

满都鲁汗

随着时间的推移,癿加思兰意识到,孛罗忽是自己权威的“最大威胁”。于是,他又联合满都鲁,击败并杀死了孛罗忽。至此,麾下“有众数万”的癿加思兰,成为了草原上的最强者。

不过,癿加思兰处处凌驾在大汗权威之上以及四处劫掠的行为,激起了满都鲁和其他权臣们的强烈不满。

大约在1479年前后,满都鲁联合癿加思兰的族弟亦思马以及脱罗干等人,合力将其诛杀。被压制了近百年的“黄金家族后裔”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遗憾的是,就在除掉癿加思兰后不久,满都鲁就因病去世了。于是,汗位再一次处于真空状态。

取代了癿加思兰的亦思马因,兵强马壮、握有实权;雄踞一方的蒙古各部首领们,更是对汗位虎视眈眈。

简言之,“蒙古人再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文章图片11

蒙古国电影《满都海斯琴》中的亦思马因

2)力挽狂澜的“满都海夫人”

满都海夫人,原名满都海斯琴,娘家是汪古部人,父亲是绰罗拜帖木儿丞相。在《黄金史》、《黄金史纲》等蒙古文史料中,被誉为“赛因哈屯(好夫人)”。

1)满都海的抉择

满都鲁汗即位后,她被纳为“小哈敦”并育有二女。其中,长女博罗克沁公主嫁给了癿加思兰,次女伊克锡公主嫁给了火筛。

满都鲁去世后,因其无子嗣,因此原本归属大汗节制的察哈尔部(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什么是“察哈尔”?),被满都海夫人“全盘继承”。

根据草原上的“收继婚”传统,继任大汗可以收继其妻妾。换言之,“谁能与满都海结婚,谁就会成为新的大汗”。因此,很多觊觎汗位的各部首领们,纷纷主动向满都海“求亲”。

在众多“求亲者”中,成吉思汗长弟哈萨尔后裔、科尔沁部首领乌讷博罗特,一直占据着最为有利的地位。

他不仅实力最强,而且一直都是“大汗世系”的“坚定捍卫者”。比如在满都鲁在位期间,科尔沁部就打着“为岱宗汗(脱脱不花)复仇”的旗号,击败了与大汗“分庭抗礼”的郭尔罗斯部。

文章图片12

科尔沁部控制范围

那么问题来了,满都海要不要同意对方的“求亲”呢?对此,《黄金史》中如是写道:

满都海回答(乌讷博罗特)说:“主人(成吉思汗)的遗产,合撒儿(哈萨尔)的子孙能继承吗;合撒儿的遗产,主人的子孙能继承吗;有推不开的门扉,有跨不过的门槛。主人的后裔尚在,恕我难以从命。”

不过,拒绝了对方“好意”的满都海夫人,还是找到了重臣扎哈阿海,征询他的观点。

面对犹豫不决的满都海夫人,扎哈阿海如是说道:“若是嫁给合撒儿的后裔,就远离了你所有的国民;若是嫁给可汗的后裔,就能主宰所有的国民,统御起察哈尔万户”。

在扎哈阿海看来,倘若她想继续得到察哈尔部众的支持,不仅要拒绝乌讷博罗特的求婚,还要保持“黄金家族后裔哈敦”的身份。权衡利弊之后,毅然决定嫁给“真正的黄金家族后裔”。

文章图片13

“满都海夫人”主题邮票

2)谁是巴图孟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曾经一度流浪在外、孤苦无依、身体羸弱,如今寄养在自己膝下的孛罗忽之子巴图蒙克,进入到了她的视线内。

在蒙古语中,“巴图蒙克”了直译为“结实永久”。在明朝的《皇明北虏考》中,他被译为“把秃猛可”。

不过,结合《黄金史纲》的记载看,他的童年经历,与“结实”和“永久”都沾不上边儿。

文章图片14

蒙古国电影《满都海斯琴》中的幼年达延汗

孛罗忽被杀后,巴图孟克被寄养在巴海家里。巴海本人对他“非打即骂”,极其不耐心。实在看不过去的“唐古忒图(唐古特)勒格尔之子忒睦尔哈达克等兄弟七人”主动找到巴海:“把这孩子送给好人家吧,要不交给我们”,但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后来,兄弟七人“骑上好骏马”,干脆给他抢了过来。

不久,巴图蒙克身患“痞疾”。于是,忒睦尔哈达克的妻子喂他“用九匹初产驼羔的母驼之乳”,甚至一度“磨穿了三只银碗”。庆幸的是,年幼的巴图蒙克死里逃生,躲过了这一劫。

在巴图孟克五六岁的时候,忒睦尔哈达克将他转送给了满都海夫人。她像慈母一般呵护着他,使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文章图片15

蒙古国电影《满都海斯琴》中的幼年达延汗

3)让人惊掉下巴的“婚姻”

为了尽快重振“黄金家族”的正统,也为了避免更多的节外生枝,满都海夫人最终决定,自己直接“嫁”给巴图蒙克,以名正言顺的“大汗哈敦”的名义,实现严格意义上的“蒙古复兴”。对此,《蒙古源流》如是写道:

“作为曾叔祖母的满都海切尽哈屯生于戊午年(1438),已经三十三岁,而把秃猛可甲申年(1464)生,才七岁。她作了他的妻子,同居相依。就在那庚寅当年(1470),给他上称号为'答言合罕’(即达延汗),意思是让他作天下之主。”

坦诚说,这个决定是极其出人意料。先不说满都海与巴图孟克的年龄差超过了20岁,从辈分上看也高出了两代。更何况,巴图孟克之父孛罗忽济一度与满都鲁汗兵戎相见。

但基于现实情况看,满都海的选择,不仅让自己牢牢掌控住了直属的察哈尔部与 “盟友”土默特部,还有效维护了“黄金家族”的权威,为后面的“达延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图片16

满都海夫人雕像

3)满都海夫人的征程

在满都海夫人的扶持下,年幼的巴图孟克登上了大汗的宝座。不过,对于“夫妻”二人而言,挑战是极其严峻的。

1)彻底击败瓦剌

往远了说,早在也先祖父马哈木担任太师期间,蒙古草原就已经出现了“(瓦剌)杀元裔几尽”的悲惨情景;往近了说,以癿加思兰为首的瓦剌首领们,一直都是满都海夫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实际上,在达延汗即位之初,蒙古草原依然处在“瓦剌为强,小王子(达延汗)次之” 的格局。

为了蒙古草原的安定和团结,为了“黄金家族的荣耀”。在达延汗即位的同一年,满都海夫人就发动了向瓦剌“兴师问罪”的军事行动。

文章图片17

蒙古国电影《满都海斯琴》中的满都海夫人

根据蒙古史料记载,考虑到达延汗尚处年幼且体弱多病的情况,心细的满都海夫人命人做了一只大皮箱,将皮箱牢牢缚在马背上,让达延汗坐在里面。这样,既保证了大军的行军速度,又最大限度地缓解了达延汗的颠簸之苦。

满都海夫人的大军,在抵达塔斯博尔图,即今蒙古国乌布萨湖一带后,与瓦剌军队展开了决战。对于这场战斗,《蒙古源流》如是写道:

“聪慧过人的满都海·扯臣哈屯,把垂散的头发梳上来,做成发髻,把国主答言合罕放在座箱里,领着他出征,去讨伐四瓦剌。在帖思·孛儿图地方发起进攻,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

至此,飞扬跋扈了近百年的瓦剌部,彻底被大汗的军队降服了。

后来,他们不得不放弃漠北,一度向西迁徙,最终在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中上游、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天山北部繁衍生息了下来,并与本地的突厥语族部落之间,有了较为密切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奠定了“卫拉特四部”的格局。

文章图片18

蒙古国电影《满都海斯琴》中的满都海夫人

2)决战权臣亦思马因

在降服了瓦剌之后后,满都海夫人将下一个打击的目标,锁定在了飞扬跋扈的太师亦思马因身上,

前面提到,满都鲁汗曾联合亦思马因和脱罗干等人,彻底击败了癿加思兰。

战事结束后,“居功至伟”的亦思马因,全盘继承了癿加思兰的部众,成为了永谢布万户的领主。不久,他又离间满都鲁汗与孛罗忽二人的关系,不仅害死了孛罗忽,还霸占他的妻子,即达延汗的亲生母亲锡吉尔福晋。

文章图片19

蒙古国电影《满都海斯琴》中的亦思马因

因此,在达延汗即位初期,依然“专擅事权”,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亦思马因丝毫不把满都海夫人放在眼里。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紧密筹划后,大约在1483年左右,满都海夫人携达延汗亲率大军,讨伐亦思马因。对此,《黄金史纲》如是写道:

“(满都海夫人)派遣以郭尔罗特的托郭齐少师等为首的众'赛德’,率兵出征了。到达之际,伊斯满(亦思马因)家中名为阿拉克的管家妇女,听到军队的嚣杂声音,对伊斯满说:'莫不是在地动?发生什么事情了?’顺手解下枣骝骏马,给伊斯满太师骑上。伊斯满太师乘马查看虚实,遇上郭尔罗特的托郭齐少师,托郭齐少师认出伊斯满太师,射死了。”

在消灭了亦思马因之后,以太师为首的异姓权臣阶层,几乎被全面摧毁。用发展的眼光看,满都海夫人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为后续的“达延中兴”奠定了坚实的道路。

文章图片20

在蒙古国电影《满都海斯琴》中,亦思马因被达延汗活埋了

3)“正统观”的全面落实

前面提到,元廷退居漠北之后,汗位更迭频繁。简单地说,大汗之位不仅先后转移到了阿里不哥系和窝阔台系宗王的手中,甚至一度旁落到了异姓权臣也先的手里。

实际上,尽管阿里不哥系、窝阔台系与忽必烈系都是“黄金家族后裔”,但他们之间的汗位争夺战,其激烈、残酷和频繁的程度,远远超出了过往蒙古帝国内部的“大乱斗”(拓展阅读:「蒙古大乱斗」忽必烈兄弟之争: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文章图片21

蒙古世系图

至于“外戚”也先与脱脱不花的斗争,激烈与残酷程度又“上了个新台阶”。

相传,在他即位后,不仅'杀元裔殆尽’,还大肆洗劫和屠戮其他各部人众,使得当时的蒙古人一度发出了“(瓦剌)必将尽杀我蒙古人等矣”的感慨。

长达百年的腥风血雨,让蒙古各阶层人士都痛切地体会到,“蒙古人只能有一个共主”。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共主”应该出自哪一系哪一支?围绕这一问题,蒙古版本的“正统观”应运而生。

简单地说,这种“正统观”有两层含义。首先,只有成吉思汗直系的直系后裔,才有资格充任蒙古大汗。这就意味着,也先篡夺汗位的行为是“大逆不道”的;其次,在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中,只有忽必烈支后裔,也就是所谓的“元裔”,才有资格担任蒙古大汗。

一言概之,别说是“外戚”贵族,无论是“东道诸王”后裔,还是窝阔台后裔乃至阿里不哥后裔,都不具备“称汗”的条件。

在满都海夫人的推动下,“只有忽必烈后裔才可担任蒙古大汗”的“正统观”,成为了蒙古各阶层的广泛共识。

因为这种“正统观”,“兵强马壮”的俺答汗(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俺答汗之于蒙古,做出了哪些贡献?),从来没有过“取大汗之位自代之”的念头。

文章图片22

藏于蒙古国历史博物馆的俺答汗画像

4)尾声:满都海夫人与蒙古妇女

在今天看来,以满都海夫人为代表的古代蒙古妇女们,之所以能在军事上建功立业,与她们在幼时就受到的骑射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资料显示,“她们同男人一样,从小就受到严格的训练”。

“年轻的姑娘们和妇女们可以骑马并在马背上飞跑,同男人一样敏捷。我们甚至看见她们携带着弓和箭。男人们和妇女们都能忍受长途骑马,有些妇女也能像男人一样射箭。”

对此,成吉思汗曾骄傲地说:“我登阿尔泰山以望己营,我军之多如林,从军之女,亦可成队。”

文章图片23

蒙古族贵族妇女形象

在政治生活中,她们所展现出的高瞻远瞩的眼光与识大体、顾大局的举动,令蒙古男人们深感折服。

再加上古代的蒙古社会,没有明确禁止妇女参政的规定。因此,她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在实际的生活与生产活动中,蒙古族妇女们更以“颇辛勤”著称。

她们“助其夫牧养家畜,缝衣制毡,御车,载驼,敢于乘马,与男子一样”,“她们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的事业和家务上,如准备家庭所必需的食品,管理仆役,看护小孩,这些都是她们的日常事务”。由此可见,她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十项全能选手”。

文章图片24

参与贸易活动的蒙古妇女

正因如此,在古代的蒙古社会,妇女不仅是“蒙古包的主人”,更是家庭的主宰者。

倘若没有她们的缝衣、制毡、御车、牧养家畜、准备食品、管理仆役、看护小孩等辛勤的劳动,她们的丈夫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上像高山般地耸立起来”。

因此,蒙古族妇女们一直掌控着家庭的“财政大权”“妇女做着男子应该做的一切买卖,并且经管家庭经济”。

具体而言,无论是实物税的缴纳,还是鞍具、弓箭、枪矛、甲胄、刀剑以及其他武器的制造,乃至驮载物品、赶着家畜四处转移等各种社会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几乎都是由她们完成的。

一言概之,总以满都海夫人为代表的蒙古族妇女们,在蒙古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崇高并巨大的,更是值得每一个人敬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