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伟春 | 千年古桥“麻岙桥”晴天惊现彩虹

 乡土宁海 2023-03-23 发布于浙江

千年古桥“麻岙桥”

文︱潘伟春

二月二十二日,春风拂面,阳光和煦。县内一批乡土文化专家前往桑洲镇麻岙古村,实地调研考察村落建筑风貌,详细了解村庄基本现状,希冀通过挖掘古村资源优势,为焕发古村活力赋能,讲好千年古村故事,助力麻岙村美丽乡村建设。考察麻岙桥时学者们拍照留念,事后在整理照片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艳阳下的古桥照片中竟然出现双道彩虹。这一奇特景观令人啧啧称奇,也为整个考察活动增添了奇幻的色彩。

从东拍麻岙桥

麻岙桥位于宁海县桑洲镇麻岙村,麻岙村由麻家村、陈家村、王家村、西峰村四个自然村组成的多姓村落。麻岙桥在麻家村的村尾、麻岙岭的岭脚,桥的一头连着岭路。它是历代志书有记载的宁海23座宋代古桥之一,也是仅存的、原址原桥形的五座宋桥之一。明崇祯宁海志记载:“麻岙桥,西南七十里,宋麻将仕郎建。”清光绪宁海县志:“福寿桥,在西南七十里,旧名麻岙桥。” 从县志中可推知,此桥建于宋代,建桥者为麻氏祖先。将仕郎是宋代文官最低官阶,从九品。据《麻氏宗谱》记载:“麻祥三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即公元9981003年之间)由天台横畴戴迁此”,至今已有一千多年,麻家自然村素有“宁西古族”的美称。麻岙桥最早以地名来命名,后才改为福寿桥。

麻岙桥为单孔乱石拱桥,拱券净跨5.77米,矢高2.83米,拱脚宽3.97米,桥面宽3.40米,上下收分不大,券顶部分的拱券厚0.50米,桥面厚0.36米,表面铺着鹅卵石。麻岙桥最中间有两个用彩色鹅卵石拼成的圆形图案。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圆满”和“饱满”,是自古以和为贵的中国人所崇尚的图腾。满和圆合称构成汉字圆满,浸透着中华民族先民最朴素的哲学,圆则满,满则圆,心有圆满便安宁不争,便以和为贵,便能取道中庸,便不会因极端而失衡焦虑了。

宁台驿道

南宋初年,因沿海军情形势严峻,宁台驿道改经桐岩岭麻岙岭桑洲岭一线。驿道,就是今天的国道,在古代又称为官道。宁台驿道远接京城,近接台州、温州、宁波和绍兴,又称为台郡道,成为南来北往之交通要道。《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对台郡道的表述:“壬申(注:1632年)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东南十五里为桑洲驿,乃台郡道也。”

宁台驿道

一座桥,一段历史。桑洲驿往南十里就是麻岙铺。当时麻岙岭的南北两头,官府均设有铺递。明崇祯《宁海县志》记载,西路铺递:“麻岙铺,七十里;楼坑铺,八十里。”麻岙桥就是麻岙铺和娄坑铺之间的必经之路,自古是宁台驿道的一个重要节点,是穿越天台山脉最为高效的通行选择。解放前宁海属台州府管辖,商人从台州出宁波贩运经商必经此桥。在麻岙桥南边不远处,当年还建有一个路廊,古时称驿,供过往商人遮风避雨、消暑解劳。路廊外建有一个烟墩(清代烽火台的俗称,台大墩小),宁海有“三里一墩、五里一台”的说法,遇有敌情发生时,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周边村里百姓看见信号就会早做准备,起到传递情报的作用。现在路廊与烟墩都没有了,麻岙桥上曾经的热闹也已成历史。

一座桥,一段故事。一位住在麻岙桥旁边的90岁阿姨,说起麻岙桥,滔滔不绝。她说这里是宁波去台州的必经之路,古桥以前很热闹,人来人往。有做生意的人,有读书的人,有做官的人。有走路的人,也有抬桥的人。让她觉得有成就感的是,小时候家里穷,她经常拿着东西到桥边去卖,挣点小钱。让她至今还觉得恐惧与厌恶的是,抗战时,麻岙桥被日本鬼子走过。

从西拍麻岙桥

一座桥,一种气质和风格。宁台驿道上的麻岙桥,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持着挺拔秀美的身姿。虽然饱经沧桑,仍然掩盖不了千年历史的风韵,如一幅真实的山水名画,静静地散发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如品质高洁的人士,质朴无华、荣辱不惊,令人难以忘怀……历经千年的麻岙古桥,静静伫立着,守望着,等待着……

艳阳下古桥上惊现的双道彩虹,会带给人们新时代的传奇吗……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