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边塞、抵外侮:深圳最能打的家族,三代出五位将军

 雪忆柔 2023-03-23 发布于黑龙江

提到我国最早的海防建设,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从明朝开始的。尽管有学者认为,早在齐国时便设下了海防。但是,大规模的海岸侵扰其实是自明朝起。

明朝的抗倭英雄各个鼎鼎有名,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邓子龙、李如松等等。可见,当时倭寇侵犯已然成了气候,海防建设势在必行。

在深圳便有一座城,担负着深港地区的海防安全。此地曾多次抵御葡萄牙、倭寇及英国殖民主义的入侵,它是鸦片战争的肇始之地,更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

它便是“深圳八景之首”,隶属于龙岗区的大鹏所城,诞生了著名的三代武将。

       一、赖氏起源

大鹏所城自建立起便身担重任,因此也顺理成章地孕育了几位民族英雄,其中尤以赖氏一族的三代五将最有名气。

若对“赖氏”追根溯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周朝,出自于国姓——姬姓。赖氏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封国赐爵后,久居于封地赖子国。到了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周室日渐没落,赖子国国君遭到楚人追杀,为了逃避报复,而将“赖”姓改为“罗”姓和“傅”姓。

此后,赖氏低调地生活着,直到唐朝末年才涌现出一位大将军。而赖氏真正扬名立万则是从明朝到清朝时期,即大鹏所城建成之后。

据《赖氏族谱》记载,在这片先辈毫不动摇守卫过的边海大地上,赖氏一族先后出过20多位官员。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传承了良好家风,且把“忠君爱国”放在重中之重。

饶是如此,赖氏的忠诚也曾被怀疑,并被质疑家族世代为官是因为裙带关系。为此,咸丰皇帝特意派出兵部尚书前去龙岗查探。最终的调查结果却让人泪目,赖氏一族始终坚守祖训,世代皆为忠良,不曾有过任何背叛朝廷之举。

而赖氏的良好的家风锻也造了一支“岗不离守”“守不离纲”的爱国队伍,且将这种高尚的品格传承了近三百年。

因此,后世赞誉道:“宋有杨家将,清有赖家帮”,便是对赖氏一族的最大肯定。

       二、大鹏所城

深圳迄今发现的清朝最高将领的古墓便是在龙岗区,是出自赖氏家族官居一品的厦门水师提督赖信扬。赖信扬也是龙岗区著名的“三代五将”之一,而这五位将领的爱国卫国故事,还要从大鹏所城说起。

大鹏所城作为我国的南疆要塞,傲然挺立于山海之间,是深圳又名“鹏城”的起源。它建设于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从建筑特色、格局风貌上来看,确实具有明朝建筑的主要风格。城内是足有10万平方米的民居,最初便是为了抗击倭寇而建。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的倭寇可不单指日本人,到了明朝中期时,许多边海倭寇其实都是中国人。因此,到了明朝后期时,朝廷便将沿海的这些强盗统称为“海寇”。

从明朝到清朝开始,守护大鹏所城出过的名将不胜枚举,也为其赢得了“将军村”的美誉。

令人振奋的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以九龙海战为首战取得的胜利,更是被载入了千秋史册。这一战的指挥官,便是林则徐的副将——“三代五将”之一的赖恩爵。

       三、弃文从武

雍正九年(1731年),赖氏始祖赖吾彪是第一个迁居到大鹏所城的赖氏后人。赖吾彪初到鹏城,便以编织竹子为生,生活相当清贫。

1750年,赖吾彪的孙子赖世超出生。此时的赖氏依然贫寒,而赖世超自小便是在这种穷困的环境中成长的。不过,年幼的赖世超聪明且勤奋,父亲供他读了长达八年的书,最终实在无以为继,这才放弃了继续求学。

15岁那年,赖世超干了一件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他追随当地的舞狮人开始习武,这也为他后来弃文从武奠定了基础。第二年他便开始在县衙当官,而后转成了文职。很显然,曾经习武的经历让他不甘于只坐办公室,他更渴望一个真正的建功立业的机会。

赖世超的25岁又是人生的一次转折点,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他,得到了鹏城守府刘大人的慧眼择婿。赖世超要感谢自己的妻子刘氏,刘氏虽是妇人却格外有见地,她认为丈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如果一味追求科举反而不容易成功,不如另辟蹊径。在妻子的支持下,赖世超果然在当年考中了武状元,从而真正地逆天改命。

此后,赖世超履历战功,最终官居二品。最重要的是,他养育出两个极为优秀的武将,即长子赖英扬和三子赖信扬。

       四、三代五将

赖世超和刘氏育子有方,刘氏育儿的启蒙书籍竟是自己编撰的书本。而且刘氏治家严谨,从不会娇惯孩子,也为赖氏家族的家风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赖英扬自少年时代开始,便仰慕父亲报效祖国之举,因而投笔从戎,开启了军旅生涯。在与父亲并肩作战之时,身先士卒,临危不惧,颇有乃父风骨。年纪轻轻时,便曾擒获18艘盗船以及380名洋盗,可谓威风八面。

赖信扬自幼在父亲的亲自教导下习武,受父亲和兄长影响,更是英勇无畏。他与长兄一样,都是从低级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本事类功至高位。而赖信扬更是家族中官职最高的一位,道光年间赏赐红顶花翎,晋升为一品大员。

赖英扬与长子赖恩爵、赖信扬与第六子赖恩锡,与赖世超组成了“三代五将”。

1839年,赖恩爵奉林则徐之命,率领三只水师船,阻止英军贩运鸦片入境。此后,英军勒索恐吓不成,便挑起事端,不宣而战向清军开炮。面对敌军挑衅,赖恩爵泰然处之,指挥九龙炮台还击,在持续了近5个小时的战斗后,击毙了敌军十余人,摧毁一支敌船,打响了鸦片战争的第一战,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遗憾的是,由于朝廷投降派的从中作梗,林则徐被免职后以身殉国,赖恩爵继任为从一品大员。可是,面对权力和地位的诱惑,赖恩爵不甘与投降派妥协,最终毅然辞官。

多年后,赖恩爵在临终前不无遗憾地对孙子说:“我平生唯一憾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收回香港岛。”而后抱憾离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赖恩爵过世148年后,散居各地的数百位赖氏后人纷纷回到大鹏所城,在赖恩爵的府第门前树起一座红色丰碑,上面赫然书写着“还我祖愿”。9天后,香港终于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百年夙愿,终得实现。

作为赖恩爵的堂弟,赖恩锡天资聪慧,自幼习武。入伍后更是屡立战功,同治年间被提拔为正二品官衔。

以上便是赖氏“三代五将”的英雄壮举。

赖世超曾交代子孙万不可依赖祖荫,要勤奋上进,报效国家。赤诚、忠心、耿直、坚守,赖氏一族以“文官愿为清史瘦,武官敢当沙场卒”为宗旨,后人始终秉承先辈的家训,在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南疆之战时立下了赫赫战功,成就了一段传诵至今的史话。

风云百年,英雄汇聚。若您有机会去到龙岗,务必要去大鹏所城参观下赖氏宅邸,感受赖氏家风的训示警言,那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优秀品德,更是值得后世效仿学习的最好榜样。

精神不息,代代传承,万世景仰,这便是深圳龙岗大鹏所城的“三代五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