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大鹏所城”——古代海防前哨

 极简的娜娜姐 2021-12-10

“大鹏所城”位于现代大都市深圳市的大鹏新区,在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中,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悄然的保留着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实属不易。它就是古代广东的海防前哨,在抵御外敌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正因为大鹏所城历史上的重要性,所以深圳的别称“鹏城”也正由于此。

    我20多年前曾经去过大鹏所城,那时候只是保留一些破旧的建筑物,而建筑物里面的居民还居住在里面,没有博物馆也没有任何设施,所以没有了解到这座所城的历史文化。时隔二十几年再次游览,面貌已经全然不同,除了东、南、北三个城门巍然屹立外,还有古时粮仓,现在作为“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将军第”“将军署”“侯王庙”“彭玉将军雕塑”和“赖家墓葬群”几条商业街,距离所城几百米的地方还重建了规模宏大的“东山寺”。现在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深圳重要的旅游景点。尽管现在是疫情期间,又是周间,但游客还是挺多的,远比其他地方的“5A”“4A”景区的人流量大。遍布商业街的餐饮酒店生意也挺好的,有几间较大的酒店还挂起了“本月客已满”的牌子,真是难得啊。  

     从“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我们了解了这座海防前哨的前世今生以及曾经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下面我试图根据博物馆的图片介绍,从明朝、清朝、民国、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东江纵队几个时间段大致捋清中国海防力量的发展历程。

   大鹏所城始建于1394年,属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后期。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明朝初期主要是抵御海盗和倭寇的入侵,到了明朝后期开始就逐渐成了抵御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国列强的前沿阵地。

   从地图上看大鹏所城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路上所城同“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共同管辖的深港地区海面,扼守珠江口左海路,是进入岭南首府一一广州的必经之地。所以大鹏所城与东莞所城并称为“省会门户”。陆路上大鹏所城雄踞大鹏半岛,是防止外敌向北入侵惠阳的重要据点。鸦片战争后,英人占据香港,大鹏所城辖地区更成为抗英最前哨。因此,大鹏、东莞两个千户所城的建立,对加强广东全省海防和维护地方社会治安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发生在九龙的一次海战就是清朝水师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大鹏所城最辉煌的战役。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1839年一名清朝男子在尖沙咀与英国水手发生冲突身亡,清朝下令对英国人实施食品禁运,迫使英国移交罪犯。可英国船长义律无视清朝禁令,驾船供应粮食,此举遭清朝拦截。恼羞的义律提出如果不允许提供食物,将会轰击清朝船只。9月4日大鹏营参将赖恩爵奉林则徐之命率师船三只前往九龙海面查巡。中午时分义律带领单桅快船“路易莎”号等五艘武装双桅桨船到九龙附近海面。随后义律带两名士兵挑衅中国水师船,扬言不给英国商人船队供应食物就武力惩罚。赖恩爵申明不具结不交凶就不接济食物。于是义律在赖恩爵正派使前往答复之际,下令五艘船同时开炮轰击中国水师,记名外委兵丁欧仕乾被炮火击中,当场身亡。英国的侵略行径激起中国官兵的极大愤慨,赖恩爵立即指挥各船和九龙炮台反击,九龙海战爆发。赖恩爵率领的中国师船远弱于义律的船舰,但在师船与九龙山炮台猛烈开炮下,击毙英军多名,击沉一艘双桅船。海战持续近五个小时,大鹏营水师虽有2名兵丁牺牲、6人受伤,却打击了侵略者嚣张气焰。新安县知县梁星源禀报:“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又渔舟叠见夷尸,随潮漂流,捞获夷帽数顶,并查知假扮兵士之船主得忌喇士手腕被炮打断。此外夷人受伤者尤不胜计。”

    九龙海战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战,这场战斗中以赖恩爵为首的大鹏营水师官兵表现出英勇抗争精神,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了中国官兵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カ量和必胜的信念。可惜九龙海战后的次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王朝惨败。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大鹏半岛是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区域,当时的“东江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就诞生在离所城几百米远的东山寺。

   随着热兵器的高速发展,大鹏所城的防御功能已经失去意义,但作为历史的回顾和爱国主义教育却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繁华的大都市里保留这块红色圣地意义重大。

 下面根据展厅图片介绍对明清时期我国海防力量的兴衰大致了解。

    明代共经历16帝,270多年。在明统治期间,沿海地区倭寇骚扰严重。北自山东,南至广东,均受到倭寇的侵犯,倭寇对当地居民的烧杀抢掠已成为明廷的一大祸患。为固守沿海加强防御,明朝政府设置了以卫所为中心,辅以烟墩、巡检司的海防防御体系。倭寇一旦进犯,就会先以烟墩报警,再经巡检司的盘查,卫所军的抵御,在沿海形成了一道防线,对倭寇的骚扰均能给予沉重打击。但随着明朝政治腐败和国カ下降,嘉靖年间,倭寇之患加剧,除了日本商人、武士组织的大规模武装走私外,沿海豪绅奸商也成群结党,亦商亦盗。明后期随着新航道的开辟,西方殖民者开始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最早的入侵者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随后接瞳而至。政治、经济的衰败,西方的侵略 倭寇的侵扰同时成为明王朝来自海上的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身处南海沿海海岸线上的“大鹏大守御千户所城”应运而生。当时的常备军制度的特点是“军人世袭”、“兵农合一”,即把世袭服役军士同屯田紧密结合起来,闲时耕田,战时出征,这在明朝时期全国各地的模式基本一样。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比如“镇远古镇”“青岩古镇”到北方的“古北水镇”“水洞沟”等等都是戍边屯田留下来的古迹。但自朱元璋后期就开始实行禁海,历代留下来的水师力量不但没有扩大反而越来越弱,这就为我国的海防力量逐步的落后于欧美各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也为后来列强的进犯埋下了隐患。

     清朝的军事以八旗为主,八旗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军事制度,乃军政合一、兵民合一。旗民以兵为业,世代为兵。1644年清朝入关,八旗军无力驻防新征服的领土,便收编汉人部队,为与八旗区别,以绿旗为标志营为单位,故称绿营。初时清兵是没有水师的,后来为了征服沿海,防止“反清复明”的势力,便逐步收编明朝的水师并扩增。不过清朝以骑射为本,视水师为陆军之辅,所设水师编制与陆军一致,又受海禁影响,清朝水师多以防御为主,缺乏攻击性战舰。清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闭关锁国,外强中干。而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则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借“炮舰政策”引爆鸦片战争,迫使清朝签订《南京条约》。随即西方列强接踵而至,以坚船利炮逼迫清廷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之后纷纷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租界”,同时大量的倾销外国商品。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朝在镇压行动中意识到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清朝一面购买洋枪、洋炮、洋船,一面效仿资本主义国家,改造军事体制。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更令清廷惊惶失措,加紧学习和引进西方军事科学,展开“洋务运动”。军工厂、制造局拔地而起,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体系逐渐雏形初现。清军装备、组织、编制也发生巨变,新式陆军出现、旧式水师被近代海军代替、建设海防要塞,形成海陆并举的防御战略。清朝还从教育入手,创立船政、水师学堂,同时任用外国教官,派遣留学生,引入先进军事训练方法与军事科学知识,形成近代军事教育体系。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军的战斗力,同也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可惜受制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政治体制的落后,清王朝最终还是走向覆灭。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以及一批有学识,有远见的政治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林则徐做钦差大臣时,也命人编译英国人所著的《地理百科全书》集成《四洲志》。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遣戍伊犁,将书稿全部交给魏源。希望他编撰《海国图志》。魏源以这些书稿为基础,搜集更多世界地理资料,一年后成书,初版五十卷于1843年1月刻印于扬州。书中介绍了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开启了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主张。

    可惜那时清王朝并不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具有必然性,更不知道来势汹汹的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的本质区别。一个古老、精致的农业文明怎样面对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人似乎根本没有想过。就这样《海国图志》被打入了冷宫,从而使中国错失了至少二十年发展机遇。

     与中国的情形不同,1851年一个偶然机会,《海国图志》传到了日本。此时的日本还处在锁国状态,但魏源的这部书却让日本人如获至宝。在此后五年间,《海国图志》的日文版本竟然出了二十几个,深刻的启发了日本人的近代意识。江户晚期的日本思想家佐久间象山研读了《海国图志》后,佩服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以为应该像魏源那样以全新世界格局重新规划日本的发展方略。在中国许多人仍将西方文明视为“奇技淫巧”时,佐久间象山由魏源启示开始了对世界及日本前途的重新思考。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很快建立自己的工业、商业基础,用不长的时间实现了在远东建立一个西方式国家的梦想。日本著名学者井上靖说,幕府晚期之所以能发生“开国主义”思想,其契机主要是因为那时的日本知识阶层普遍阅读过魏源的这本《海国图志》。就这样,一部由中国人著作的宏篇大作没有在中国广泛流传却成为日本崛起的启蒙著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张之洞,曾国藩,梁启超,康有为等等有识之士开始了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可惜随着甲午海战的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可惜接踵而来的是连年的军阀混战和日本人的入侵,古老的中国经历了多灾多难的岁月,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才脱离苦海,开始在和平环境中建设家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以及子子孙孙的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