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山水以本来面目

 张峻豪 2023-03-23 发布于广东

在图书馆郁闷写不出来论文,就找来冯至的《山水》读读。甚得我心也,故闲记几笔。当然不是所有都好,但有几篇确实非常之好。《蒙古的歌》《在赣江上》《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便是这样的佳作,值得一读再读。 北京,一座稀少的内陆城市,蒙古人奠定了它的基底。至今,离北京最近的口岸是通往外蒙的二连浩特。可今天,那群人去哪了呢?一百年前的北京,有着全然不同的面貌。

“印象最深的是那边南北池子大街上对将来报着无限希望的青年和求班禅喇嘛摩顶祈福的蒙古人骤然同样地膨胀起来,但他们却泾渭分流,彼此从不曾互相注意过。”在异乡的一次聚会上,有客人来自贝加尔湖畔、有的来自鸭绿江那边,有的来自富士山,一个异乡的俄国人唱起了一首蒙古歌,“唱歌的人态度始终是严肃的。”作者一开始并不太理解、只是觉得无聊,可是当演唱者解释完意义后,作者才夸赞这是一首很好的哀歌,并意外蒙古人也有这么好的歌。 〝那不过是片面的观察罢了。什么地方没有好的歌呢。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少男少女的心呀。不过我们文明人总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一种病似的。至于那鲁钝而又朴质的蒙古人,他们把他们的爱情与悲哀害羞似的紧紧地抱着,从生抱到死,我们是不大容易了解,不大容易发现的。”夜里非常冷,我们并不很和谐地在街上走着。 冯至笔下的街道是那么静,北京又是那么异样,那么得野性与浪漫。在全球化的今天,北京看似高度国际化,可蒙古却远远掉到了后面,蒙古人带来的热血和情感,也渐渐遗忘了。 赣江是我家乡的母亲河,看作家写自己无比熟悉的地方真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天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独特的发现,刷新我对故乡的认知。我并不从江上走过,但却依稀知道江上的气息,以及那些靠水讨生活的人们。

“人看这段江水好似他祖传下来的一块田,一所房屋,水里块块的礁石无不熟识;他站在船尾把住舵,让船躲避着礁石,宛转自如,像是蛇在草里一般地灵活。等到危险的区域过去了,他便在一个适当的地方下了船,向你说声“发财””这笔下的渔人我是多么熟悉,这种纯朴又是多么善感。他们生命靠着水,但他们毕竟不能靠空气生活。尽管每一天离死亡那么近,但他们也没有忘记日复一日的勇气。

下午到了天柱滩、黄泉路,山河是如此之寂静,冯至的妻子病了。夜深,有两艘小船靠近。满船猜疑和恐惧,最后船夫来到身边:“不要怕,这地方一向是平静的。”经船夫的解释,才明白那就是渔火。如果是我,大概不会害怕的吧,可他们毕竟是异乡人,并不知道赣南的习俗。“经过昨夜的虚惊,渔夫卖给我们两条又肥又美的鳜鱼。”船上人才恢复对生活的确信。 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你会如何对待它?你会聆听她的呼吸,还是匆匆而返。“我不能去追究这个山村的历史,它像是一个民族在这世界里消失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能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鼠曲草、野狗、尤加利树。”

你要去感受村庄,聆听它的秘密。“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

“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我是怎样爱慕那些还没有被人类的历史所点染过的自然:带有原始气氛的森林,只有樵夫和猎人所攀登的山坡,船渐渐远离了剩下的一片湖水,这里,自然才在我们面前伫立起来,我们同时也会感到我们应该怎样生长。山水越是无名,给我们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这些风景里出现的少数人物也大都是无名的:但愿他们都谦虚,山上也好,水边也好,一个大都会附近的新村也好,他们的生与死都像一棵树似的,不曾玷污了或是破坏了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