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2-如何让自己的脑子更聪明

 面壁者与破壁人 2023-03-23 发布于广东

坚持运动,勿忘读书。

乐于独处,享受孤独。

——面壁者与破壁人

▌ 引言

今天这篇文章,有些枯燥。因为个别词句会稍微偏向于研究报告、论文的风格。

今天这篇文章,有些枯燥。因为通篇没有逻辑可言,偶尔还会来上一点虚幻的色彩。

今天这篇文章,有些枯燥。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在写什么,我并没有主观能动地去写,我是放开对身体的控制,让身体自动写的。

今天这篇文章,有些枯燥。因为有一部分内容,是在这三天夜晚,在我的梦中写的,我只是把还记得的部分搬上来强行拼凑起来而已。

所以,如果你打开文章的这一刻,觉得自己心情不错,就别看这篇文章了。因为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好心情。

如果觉得自己心情不好,那也别看了。因为心情不好的时候,也看不懂,反而加深自己的心情不好。

也别转发,免得让别人心情不好。当然,如果是发现看完后自己心情不好了,那么发给好兄弟好姐妹,坑一下,也不无不可,哈哈哈(笑)

▌ 正文

先说梦里写作。

可能你要笑了,梦里还能写作?

傻了吧唧的,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儿?

是啊,

那你在梦中知道一加一等于几吗?

我想,只要你是个正常人,那么你在梦里不仅能从数学逻辑上轻易地计算出一加一等于二,还能延伸扩展成脑筋急转弯:

1+1=3,因为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一年后等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

1+1=10,因为二进制的计算中,就是这个结果。

1+1=1,因为一堆沙子和一堆沙子混在一起还是一堆沙子。

这叫什么?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你已经经过了多番思考,看过了很多种答案,甚至有可能跟兄弟姐妹们吃饱了撑得没事干,专门聊这个话题。

这个“1+1等于几”的问题,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你的脑海。

所以,即使是在梦中,你也能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游刃有余。

这个叫什么?

这个叫这个问题已经刻入了你的潜意识,根本不需要你主观能动地去思考,也能得到问题答案。

这个叫什么?

就有点类似骑自行车。

在最开始学怎么骑自行车的时候,可能你控制起来,要调动全身的感官,去驾驭屁股下的这台车,不仅要保持平衡,双脚也要不断地踩脚踏板,双手也要稳稳当当地抓住车把。

在转弯掉头的时候,还要面容肃穆地控制身体各个器官协调运转,不然的话,啪唧,你摔倒了,膝盖也磨出了一层皮,甚至还会流血。

有些人再也不敢面对这个困难了,一辈子也没能学会骑自行车。

而大部分的人,一般都能有勇气继续挑战它。到最后,你完全掌握了骑行的技巧,内化成为你的能力,深深地印刻在你的潜意识,

这个时候,你骑自行车的时候,基本不需要靠意识去主观能动地控制了。

可以一边骑车,一边和旁边同行的朋友谈天说地,甚至单手骑车,另一只手打伞。

这叫什么?

把技能印入潜意识,其实相当于在你的身体中建立了相关的神经连接,而且这样的神经连结牢不可破,极为坚韧。

(不知道你的脑海里能不能浮现出一幅画面:就是神经细胞的突触——轴突和树突。密密麻麻地互相连接。整幅画面呈蓝白黑灰色系,有一部分特别粗大牢固,时不时地传输一道球形白光,传输得极为顺畅;有一部分极为脆弱,似乎一下子就会断裂,而且传输的球形白光磕磕巴巴,个别时候还会堵住动不了,像是卡机了一样,隔了许久才能继续传输下去;有一部分是黑灰色,极为暗沉,几乎没有生机。噢,当你往后远离,把画面放大扩展,发现,蓝白色的神经连接,只是整个画面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更多更多的画面,几乎都是暗沉无比的,有点像克苏鲁的黑暗风,扭曲、歪解、狰狞、可怖、诡异交织,又像是枯败的巨大树根相互缠绕。那些,其实是你大脑没有开发的部分。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只需要用一点点点点点的部分,足矣。我们也不会想着去激活那些暗沉的部分。因为在我描绘这个画面之前,你几乎不会去有意识地思考能不能激活它们,让自己的脑子更聪明一些。)

意识是什么?潜意识又是什么?

或许你看过有关潜意识的书籍、文章,基本万变不离其宗地附上一幅图片——冰山透视图。

海平面之上,是白色的冰山,海平面之下,是比例差距极大的蓝白色冰山。

这些书籍给你的解析就是,用这幅冰山图来给你形象地类比出来,给你带来更清晰的画面感,让你更容易理解。

嗯,然后呢?

好像就没有太多的然后了,然后的后面,讲得太过灵异,这种听起来有点“超自然的现象”,好像,诶,挺有意思,但是跟我有半毛钱关系?

之后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后来,偶然间和人谈论到「潜意识的力量」,你开始按捺不住地接过话头:哦潜意识啊,就是那个冰山理论嘛,意识只有一点点,藏起来的潜意识是好多好多倍。可惜了,咱也不知道怎么挖掘,哈哈哈哈哈哈。

于是,大家就在调侃潜意识的冰山理论,不知不觉,话题偏移,再也没有回来继续深究。

嗯,然后呢?

也没有什么然后了。潜意识太过玄乎,又不能换到真金白银,搞这玩意儿干啥?都是那些不差钱的人研究的东西,咱个平头百姓还是莫掺合了。脚踏实地做好工作,养家糊口才是正道。

嗯。

这个话题,就此结束。

下一个。

关于,我的梦。

这连续三天,我的梦都好古怪。

梦中梦,连环扣,

让我惧怕,却又让我期待。甚至前天早上醒来后,我其实已经很清醒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地闭上眼睛,想要重新进入梦中,看看后续会发生什么事儿。

很奇怪的是,梦中我其实感觉非常清醒,但是醒来之后,坐在电脑前,特别想把梦里的画面写下来,居然发现,无从下笔,基本忘光光了。

只是依稀记得,好像,是自己,直接回到高中,从头开始经历高中的苦逼学习生涯,哦,不是穿越时空回到高一,就是单纯地以大学毕业几年后的年纪,悄咪咪地回到高三重新学习,准备重新参加高考,重新上大学,就是类似「复读」的意思,类似高四这种二战高考。结果实在承受不住学业痛苦,只好怎么怎么样(忘记了)

嗨呀,居然这么怪诞的梦?还有人愿意重新读一遍高中?

而且还不是穿越时空回去的,更不是高考失败后立刻复读的。而是一个结束了四年大学生涯,还出来工作几年的社会人,特地搞个渠道,和那些十八岁年轻人同堂上课、参加高考那种。太怪诞太不合理了。

那梦中梦是怎么回事?

我想不起来了,当时是清晰地知道梦里还有梦的,但是已经忘记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我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做过这种「清醒梦」了。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感觉。

但是我一直都很期待这种清醒梦的出现。

因为每当我出现清醒梦之后,我的大脑都会有一轮新的增强。(个人经验,但请勿轻易尝试。因为不知真假,还有很多xx是靠这个来骗钱的。千万不要被骗了。)

我曾看过「夜脑」,也曾看过「大脑的跃迁」。

这两个名字是我乱取的,因为我忘记原文在哪了。

哦我想起来了,后者的「大脑跃迁」,是那个学习策略师的主理人叶修老师写的几篇文章,但我找不到具体是哪篇了。

一个一个讲。

「夜脑」,其实讲的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当我们在睡眠的时候,其实是大脑正在分泌脑脊液,清理垃圾废物。

此外还有进行信息整合,知识归纳。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学了就忘?可能是你学习太刻苦了,没有好好休息!」

这些内容全都在告诉我们,学习刻苦,很好,但是也要注意睡眠。

睡觉,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属于是将白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让我们的记忆更加有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要注意的是,睡觉并不能学到新知识,它只是将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而已。所以那种什么把书放在枕头下睡觉,醒来之后就能学会书本知识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是笑话而已,别当真。

另外还有一个理论,就是记忆的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意思就是,当我们记忆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是开头和结尾记得最牢固,中间基本是很容易忘记。

把整个记忆过程放大,放大到一整天24小时,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早上醒来后,以及晚上睡觉前,这两个时间段用来记忆和学习,效果最好。

因为早上醒来后,没有记忆的前摄抑制。晚上睡觉前,没有记忆的后摄抑制。

好了,这三个概念讲完了,我们可以来解释「夜脑」是什么了。

什么?忘记是哪三个概念了?

好吧,提炼一下。

第一个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第二个是,睡眠无法学习新知识,但可以将清醒的时候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

第三个是,记忆的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当然,在讲夜脑的时候,只需要看后摄抑制就行)

那么好,「夜脑」是什么?

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记忆方法。

使用方法就是:

在晚上睡觉前的几个小时,疯狂学习,然后立刻去睡觉。这个时候,学习效果最好。

为什么?

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你学习的知识,会在梦里进一步回想起来,加深印象。

因为睡眠虽然无法学习新知识,但是可以将清醒的时候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

因为记忆的后摄抑制问题,所以,越是接近睡眠时所学的知识,越容易被大脑用来进行整合。做个对比就是,同样一个知识,睡前学,和中午学。那么在睡前这个时间来学,更容易让你的大脑进行知识整合。

这就是「夜脑」。

利用好夜脑.....算了,我也不说有什么好处了,下一个。

「夜脑」讲完了,我们来讲「大脑跃迁」。

大脑跃迁其实是几篇文章,很久以前看过的,也摘录过,但是没有摘录原文链接,所以我也找不到具体在哪里。

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叶修老师的亲身经历(因为这个作者的名字太特别,跟全职高手的主角名一样,所以才记住的)

讲的是什么呢?

我尽可能描述我还记得的情节:

在叶修的学生生涯中,有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特别喜欢和难题较劲。就是爱死磕难题。(我学生时期偶尔也会这样,但是没有叶修老师这么疯狂。)

那个时候,叶修就是,专门把智力、脑力、注意力等一切与大脑有关的力量,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全部消耗完毕。

叶修老师对这个现象的类比解释也很有趣,我记忆深刻,就是《七龙珠》的超级赛亚人。

在七龙珠的宇宙里,对赛亚人的种族天赋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战斗至半死,若是恢复过来,战斗力会增强好几倍。

赛亚人的这种战斗模式,就被叶修老师用来对抗难题。

就有点类似小孩子看西游记魔怔了就爱拿根棍子到处挥舞,“吃俺老孙一棒!”

小叶修就是这样,看魔怔了,然后把赛亚人这个战斗模式,用在自己身上。

但总不能找人打架吧?叶修老师小时候也是个善良的孩子。

那怎么办?

对抗难题。

就是,试卷上,习题册上,总有那么一些题目,是特别难特别难的那种,小叶修就用这个战斗模式,来和难题较劲,双方你来我往,战至力竭,直到小叶修累趴下,趴在桌子上,无声地哭泣,没有眼泪地、哭都哭不出来的那种力竭后的哭(这个“无声地哭泣......”是原话,我记得。)

就是这样的「力竭战斗模式」,让叶修老师的大脑素质产生了改变,用外行的话来说,就是智商提高了,嗯。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好几个点。

➤第一,一定是「极短时间内」。而不是慢悠悠地持续很长时间。

➤第二,一定是「主动发力」,而不是被动消耗脑力。你打架的时候是被动挨打的吗?就算防御,那也是主动地做好某个方向的防御啊。

➤第三,一定是产生「力竭感」,而不是产生疲惫感。这两种感觉是不一样的。疲惫感是每个人经常会出现的感觉,但是力竭感却很少出现。

怎么形容呢。

如果你是健身人士,那一定经常听过「肌肉力竭」这个词。把今天要练的肌肉,练至力竭,再也做不了一个半程俯卧撑,再也做不了一个 1 LB的弯举,这个就叫力竭。

施瓦辛格最爱使用的「高容量训练法HVT」,就是“摧毁式”训练,严格追求濒临力竭的感觉(这个方法,不适合普通人用,你不用考虑,因为对普通人的身体很不友好,别想太多了。)

大脑,其实和练肌肉一样,你越是虐待它,它超量恢复后,会变得越强!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脑子越用越灵光,肌肉越用越有力。

➤第四,一定要做好休息,尤其是保证好的睡眠

刚刚举的健身例子,其实就是,基本可以完全通用的,健身怎么练,大脑就怎么练。

健身有个理论就是,肌肉微撕裂。意思就是说,在训练的时候,肌肉会产生极其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损伤,这样的损伤,无关大雅,而且正好能腾出空间,让身体修复之后把微撕裂的那部分空间补足。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微撕裂+修补,肌肉也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如果健身人士有这部分的认知,那么,就能做到以下两点:

①在健身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离心收缩」,

嗯,离心收缩就是这个目的。就类似一条弹力带,你挤压弹力带的时候,弹力带没什么变化,但是你拉伸弹力带的时候,弹力带就有裂痕了,不信你试试。别被健身房老板骂就行,所以用你自己的小弹力带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离心收缩」就是为了让肌肉纤维产生更多的微撕裂;

相对应的「顶峰收缩」就是通过肌肉的挤压,把筋膜和表皮往外推开,让筋膜和表皮产生微撕裂,「肌肉在挤压」对应的就是「筋膜和表皮在拉伸」,产生微撕裂了。

形象点说就是尽可能把外皮挤大一点,腾出空间留给肌肉的增大。这就是二者的基本原理。

②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补充和充足的睡眠。

蛋白质就是修补微撕裂肌肉的原料,充足的睡眠就是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给它修复。

其实也好理解,建筑工人能在地震的时候盖大楼么?那肯定不行呀。睡眠就是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让身体更好地修复微撕裂创伤。

了解了健身之后,大脑其实也是一样。

在大脑力竭训练之后,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足够的睡眠。

充足的营养,就是吃饱饭就行,最好多吃鸡蛋和鱼,因为蛋黄和鱼有丰富的卵磷脂,它和大脑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蛋白质和肌肉的关系。

足够的睡眠,就是为了分泌脑脊液,清理大脑因力竭思考后所产生的废物,并进行一定的神经突触连接的强化。

整体来说,健身三大法:练得狠+吃得好+睡得香。

同样的,健脑也是一样,练得狠+吃得好+睡得香。

对比起来,健身,学起来还是很容易的,教程多,很形象,见效也快,掌握也更容易。

但健脑不一样,太飘渺了,很难给你形容是怎么做的。总不能挖出来给你看,告诉你先这样,然后这样,再那样吧?

大脑力竭,只能靠自己去体悟。

至于底层逻辑,前面也讲得很清楚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大幅度消耗脑力,之后吃饱饭喝足水,保证充足的睡眠。持续进行这个步骤即可。

在这个逻辑里面,最难的就是大脑力竭感。如何大幅度且快速地消耗脑力,这个,就看个人悟性了。

给你列举一些例子,生活中的例子。

➤如,挑战难题。

①像我比较喜欢的就是智力题,比如费米估算、海盗分金之类的,不用草稿纸,全凭大脑计算,嗯,有点像计算题了。

②数学题。包括高数、线代、概率论、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函数综合、概率统计、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函数与导数等各种各样的数学题,其实就是《高考数学》、《考研数学》的卷子就差不多了,老实说,当你没有抱着考试的目的去做这些题目,还是挺有意思的,我偶尔也喜欢玩一玩。

③一些证书考试。精算师,考研考公,一些大厂的面试题等,尤其是大厂面试题,还是挺好玩的。我记得以前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专门花俩小时做题,做完之后我都有点吃惊,居然能全神贯注两个小时。那种思考难题的感觉,还是很棒的。

④一些领域硬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法学等“令人头秃”的学科。

⑤一些智力对弈游戏。桥牌、围棋等。

对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柯洁对战AlphaGo的视频?

那么,你有没有发现,柯洁的身边摆放着很多甜食?

对,就是在大量消耗脑力的时候,需要补充大量的碳水。

是的,多用脑的话,吃再多的甜食都不会胖哦,因为摄入根本赶不上消耗。(开个玩笑,别当真,多吃甜食的确不好。)

➤再比如,强制背诵。

就是短时间内,逼迫自己一定要一字不漏地背下某段材料。

可以背诵古文、英语文章、法律条文、医学本科教材等,甚至背点考研政治也不错,都是非常好的材料。也没有抱有什么学习考试的目的性,就是单纯地用这些材料来锻炼大脑而已。这样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注意点就是,不是简单的背诵,也不是反复读反复背这种无脑背诵,

而是充分调动你的脑力,强迫自己去「回忆」。是的,就是集中你的意识凝聚到眼睛,稍微看完一篇材料,然后去强制自己背出来,逼迫自己一定要「回忆」起来。

必须不停地回忆,不停地回想,不能发呆走神,集中所有注意力,逼迫自己!

试想一下,如果你人在大草原,不远处有一头饥肠辘辘的狮子正盯着你,而你没有任何的防御装备,也没有任何的逃跑工具,这个时候你还会慢悠悠的么?还会感叹大草原的风景真美么?

不!

你会全身紧绷,脑力高速运转,只会想着一件事:活下去!

就是这种感觉,这种「战斗模式」的感觉。

这才是强制背诵!

➤还有,专门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检索大量的资料。

这个就.....虽然也有效,但可能稍微有点不好控制。

因为,这样做很容易走神。

比如,你要求自己寻找如何运用Aspen Plus设计一个制备对二甲苯的工艺全流程。

你需要检索大量资料,但一不小心,你看到搜索引擎的框框里出现的“全网热搜”,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忍不住想看,哦豁,等回过神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而你通过检索资料锻炼大脑的训练就中断了。

比起网络检索,倒是可以通过电子书等文档类电子资料或者线下的纸质资料检索,来训练大脑。

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检索某个主题的内容,了解该主题的一切知识。

这个做法,同样可以让大脑力竭。

➤最后,还可以专门看一些极度烧脑的作品。

包括高智商影视动漫、侦探类解密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烧脑的视频(比如某些专门讲解高维空间的视频,这类视频的讲解内容以及视频中图形的空间变化会很烧脑。找到一个,就能根据大数据推荐找到无数个。)

但这个方法是最低级的大脑训练。

因为它是「被动」的,我们基本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不满足前面所讲的“主动”的条件。

如果用冥想来类比的话,就类似于独自冥想VS用音乐引导的冥想。

以上,一共列举了四种方式。

它们分别影响到的大脑能力是:

挑战难题——计算、逻辑推理等;

强制背诵——记忆等;

检索资料——分辨等;

观看烧脑作品——所有类型的脑力都分别会训练到,但却是「被动」训练。

若是按优先级来排序的话就是:挑战难题>强制背诵>检索资料>观看烧脑作品。

总之,你能想到有任何办法让你的大脑CPU烧起来,都算作是大脑力竭的训练。

有多大的力竭强度,有多大的痛苦,你的大脑在睡眠恢复后,就有多大的成长。

不用担心脑子烧坏了怎么办。

这基本就是练着林黛玉的量,操着施瓦辛格的心。

另外,这种大脑思考的「战斗模式」,其实在外不显山不露水的,别人是看不出来的。

这种人,表面上看不出来,实际上大脑在飞速运转。

就好像在地铁上一米八的壮汉,谁又会知道他耳机里正在播放《彼女は旅に出る》这种猛男娇羞的曲子?

又好像经常能看到的神评论:“我对UP主的爱,就像拉在裤里,暖暖的,却只有我自己知道[脸红害羞.jpg]”

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夜脑和大脑力竭训练给讲完了。

还记得讲这两个内容之前,我打算讲什么吗?

我也忘记了,等我回去看看。

哦,我讲了,最近几天一直在做清醒梦,我也说了,每当我出现这种清醒梦之后,大脑素质都会出现新一轮的增强。

那么,我最近,甚至可以说,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做过这种「大脑力竭」的训练了,我是怎么突然之间,开始做起了清醒梦呢?

想不透,想不透,

想不透就再想想!

噢我知道了。

写作,就是在促进大脑思考啊,就像刚刚那几句话,想不透就再想想!强迫自己去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会时隔多年,再次出现清醒梦的情况。

已经日更了82天了啊,也是挺久了。

基本每天都会好几个小时的写作。这几个小时,都算是我的大脑力竭训练——要思考主题内容,要思考如何表达、要思考行文逻辑、要思考很多很多东西,此外,还要附带上高频的资料检索。

嗯,勉强算是大脑力竭训练的「战斗模式」吧。

但是八十多天才出现效果?

这是少量高频的积累而得?还是最近几天做了某些不一样的事情?

都有可能。

少量高频就是,“少量”为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低强度思考训练,“高频”就是八十天。

最近做了某些不一样的事情,大概就是,短时间内,阅读和思考了大量的东西吧。

不仅是持续了这么多天的写作思考,

我还参加了明白老师的七日思考训练营,已经连续五天,专门抽出时间进行某个主题的深度思考打卡。

我还为了向我的粉丝安利好东西——生财有术的知识星球,专门去检索阅读了生财有术的各项资料,

而且,拿到了鱼丸提供的预备圈友的福利资料,上百万字啊....我也自己一个一个地打开来看,收获颇丰。

还有,我最近还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那些在收藏夹里吃灰的东西都翻出来做好归纳整理,包括微信收藏、浏览器收藏、B站收藏、知乎收藏、知识星球收藏、印象笔记收藏、滴答清单收藏(滴答清单被我用成了备忘录)、为知笔记收藏、obsidian记录的闪念灵感日志、移动硬盘的电子书电影视频等资料、百度网盘等网盘的收藏....

整理出来的长内容收录到飞书,中短内容收录到flomo,在整理的过程中,也是顺带阅读了很多的内容,

最大的感觉就是.....

我都要整理到吐了,恶心,难受,

这样的感觉,和前面描述的小叶修趴在桌子上哭都哭不出来的那种力竭式哭泣有点类似,

还有,我参加的航海实战训练营志愿者,我是我这条船唯一的资料官。每天都要检索昨天的群聊精华,然后进行资料整理,分别制作成《百问百答》群聊精华以及工具箱

这同样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完很多的内容,并加以整理归纳。

一切的一切,全都集中在这几周同时出现了。

这么多的事情,全部都可以看作是大脑高速运转的训练,在短时间内快速消耗脑力(或许还不够短,应该还能再短一点,如果是为了锻炼大脑,进入「大脑力竭的战斗模式」,那我应该再压榨一下自己,这样对大脑的虐待效果更好,对应的,恢复之后的大脑素质提升幅度也能更高!)

大概就是这样了。

好了,其实这篇文章,基本都是放开对手的控制,让我的双手自己敲的内容。

我并不是,有意识地去控制手指去敲击键盘。

所以,或许本文部分内容是有些逻辑不通的。

别怪我,我不想改了。

因为我瞥了一眼,九千字....

这篇文章可以的,

就当是我的碎碎念吧,也可以当作是对自己最近几天的复盘,还可以当作是呼唤出我的潜意识,让它把它的意思传导出来,和我对话!

接下来,我该恢复我的显意识,来看看我都写了什么玩意儿?

全文完。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差不多啦~


既然都看到这里了,

那就祝你,变得更聪明!

点个在看,一起共勉!

看更多深度思考文章

点击下方“聪”字卡片

如果你想和我链接,

也欢迎领取我的一个微信好友位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