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穆棱简史

 黑龙江波涛 2023-03-23 发布于广东

穆棱境域,远古时期是肃慎居地。

东汉以后,是肃慎的后裔挹娄、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疆域。

隋朝,县境属黑水拂涅部。唐朝县境南部地区属渤海都督府粟末部,县境北部地区为黑水都督府的拂涅部地域。

渤海时期,穆棱县地域为牧马场。县境南部地区属龙泉府,县境北部地区属东平府。

五代十国(943年)时期,为契丹女真属地。

辽时为女真东京道疆域。金为女真别部。属上京路。

金末元初(1215年一1233年)是东夏国的疆域。

元至顺元年(1330年)为辽阳行省开原路的辖地。

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治麦兰河卫,隶属奴儿干都司。永乐八年(1410年)为木伦部,隶属尼马河卫。

清初为穆棱路,属东海窝集部。

顺治十年(1 6 53年)为木伦部,隶属昂邦章京及副都统。康熙元年1662年)属宁古塔将军。

康熙十五年(1676年)属宁古塔副都统。

雍正四年(1726年)改属泰宁县。 雍正七年(1729年)泰宁县裁撤,仍属宁古塔副都统。

穆棱河屯田局和以后的招垦局初期(招垦兼代治时期),光绪八年(1882年)农历五月,县境内设擀面石、穆棱河、马桥河三屯,均受设置细鳞河的一屯兵公所、屯兵管带管辖。

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改屯田局为穆棱河招垦局移址于上城子(今兴源镇)。

光绪十年(1884年)擀面石、穆棱河两屯撤销,增设抬马沟屯,每屯设屯总1人,每屯3棚,每棚屯兵10人,置棚头1人。“屯兵的任务,除盖房、修道、传递公文、护送过往官员、保卫沿线治安外,农忙务农、农隙教习枪刀杂技”。境内招来的垦民,地方行政实行棚长制,3棚设1棚长。

光绪十一年(1885年)宁古塔至三岔口驿道开通,境内垦民渐集。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废棚长,在垦民集居屯落,置乡约协助招垦局委员征缴田赋,管理民词。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置穆棱河分防知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穆棱河分防知事厅,隶绥芬厅

光绪三十年(1904年),穆棱河分防知事时,垦民日多,乡约事务繁重,每10家设10家长,每百家设百家长,协助乡约。

宣统二年(1910年)农历四月,县设警察所,废乡约。划县城为第一警察区,下城子为第一区一分所。

民国3年(1914年)农历八月,增划八面通为第二警察区。

民国6年(1917年)划下城子为第三警察区。

民国9年(1920年)划八站(马桥河)为警察第一区一分所,九站(穆棱)为警察第一区二分所。

民国10年(1921年)全县划分3个警察区。第一警察区界内:县城附近一带,西崴子、红眼哈、八人班、砍椽子沟、三岔、大石头河、庙尔沟、泉眼河、兴隆沟、猴石沟。第二警察区界内:向阳屯、八面通、雷风气、红土山、四方台、亮子河、后营。第三警察区界内:下城子、悬养砬子、车家亮子、梨树沟、朝阳川、八站、八站南沟、八站北沟。

同年改八站为第三警察区,下城子为三区一分所,辖下城子、悬羊砬子、车家亮子、梨树沟、腰岭子、朝阳川。

同年始划行政区,全县划6个行政区:

第一区:县城、西崴子、兴隆沟、红眼哈、八人班。

第二区:下城子、扣河沟、悬羊砬子、砍椽子沟。

第三区:向阳屯、八面通、八面通北、雷风歧、红土山。

第四区:四方台、亮子河、莲花泡、后营。

第五区:上梨树沟、细鳞河、八站、腰岭子、朝阳川。

第六区:三岔、大石头河、小石头河、庙沟、泉眼河。

民国11年(1922年)全县行政区划变更:第一区:县城;第二区:八面通;第三区:下城子;第四区:马桥河;第五区:九站。

民国12年(1923年)改行政区划为镇:县城(上城子)、八面通镇、马桥河镇、下城子镇、九站。

民国13年(1924年)全县警察区所辖百家长:第一警察区:县城、八人班、西崴子、红眼哈、扣河沟、砍椽子沟、柳毛河。

第二警察区:八面通北段(四合屯)、八面通南段(红土山子)、向阳屯、莲花泡、下梨树沟子、青茶馆、雷风歧、亮子河。

第三警察区:马桥河镇(百家长4人)。

第三警察区一分所:下城子、下城子西、朝阳川、腰岭子、车家亮子、悬羊砬子、细鳞河。

附团第二甲 西崴子、三岔、大石头河、小石头河、庙沟、兴隆沟、泉眼河。

民国14年(1925年)设梨树镇。

同年增设第四、五两个警察区。第四区驻梨树镇;第五区驻三岔屯。

民国15年(1926年)设细鳞河镇;细鳞河为第三警察区第二分驻所。

民国16年(1927年)于九站设偏脸河镇。

民国18年(1929年)于亮子河设第四警察区第一分驻所。

民国20年(1931年)全县镇、村:

县城(八面通),兴源镇、马桥河镇、下城子镇、梨树镇,雷峰村,胡家店,亮子河,四方台村,红土山子村,向阳屯,下城子岭后,小梨树沟村,小穆棱河。

伪满大同2年(1933年),日本侵略者为确立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推行《暂行保甲法》,“凡十户为一牌,以一村或相当区域内之牌合为一甲,以警察管辖内之甲合为一保。在市街地,凡十牌为一甲“。同年全县警察区一律改称保。全县划6保,68甲,314牌。

伪满康德2年(1935年)10月开始,日本侵略者强化对东北人民的殖民统治,断绝人民与抗日联军的联系,强行清野、集户、归屯政策,强令散居在边远村屯的农户,迁到指定地点落户。凡集屯的村落,筑城墙、挖壕沟、建炮台。

伪满康德3年(1936年)发布了《暂行街村制度》。伪康德4年(1937年)12月1日伪满发布《街制》、《村制》。在同年的10月28日还发布《市街村自卫法》,以代替《暂行保甲法》。

伪满康德4年(1937年)年末,县境内边远山区的村屯全部归并。

1946年2月1日穆棱县民主政府建立,当年4月,全县划分6个行政区2个县辖乡:八面通区、穆棱区、下城子区、兴源区、梨树镇区、福禄区;马桥河乡、磨刀石乡。

1947年1月5日,南穆棱县(穆棱县)辖南区、北区、兴源区、磨刀石区、下城子区、马桥河区。北穆棱县(穆北县)辖八面通区、东区、西区、梨树镇区、穆棱矿。

1947年10月1日穆北县合并于穆棱县,全县划八面通,梨树镇、福禄、马桥河、下城子、兴源、穆棱7个行政区。置84个行政村。1948年春,磨刀石划牡丹江市。

1949年5月15日穆棱矿划为第七区,同年7月24日雷峰村划为第八区。

1949年11月,撤销第七区建制,所属行政村划归第六区;撤销第八区建制,所属行政村划为第一区;磨刀石从牡丹江市划归穆棱县,编为第七区。

1951年4月11日磨刀石区的青梅村(含村属南岔、北岔、大青背、马架沟4个自然屯)、福长村(含村属长岭子2个自然屯)、四道岭子一并划归牡丹江市管辖。

1956年3月2日,全县行政区划改革设3镇13乡。

1957年1月22日,梨树镇划鸡西市。镇属莲河村划归八面通镇。

1958年8月,磨刀石乡的大苇子沟划牡丹江市。

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划7个公社:八面通公社、福禄公社、马桥河公社、下城子公社,穆棱公社、伊林(原兴源镇)公社、磨刀石公社。

1960年4月建风月桥人民公社。

1960年4月,八面通公社划出三兴、新兴、向阳、雷峰、更新、奇景、普兴、朝阳、福来、光义、金山、龙岩、福兴13个管理区组建黄金公社。同年8月更名为河西公社。

1961年4月27日,管理区一律改称为生产大队。

1961年9月13日,河西公社划出福兴大队,八面通公社划出莲河大队与碱场矿区组成碱场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21日,撤销风月桥公社建制。

1962年8月,河西公社划出光义、龙岩、福来、朝阳、奇景5个生产大队组建八方地公社。同年11月,八方地公社建制撤销,所属生产大队合并于河西公社。

1963年1月4日,碱场公社建制撤销,所属的福兴生产大队划归河西公社,莲河生产大队划归八面通公社。

1964年7月27日,碱场矿区划归鸡西市。

1964年9月26日,八面通公社划出清和、莲河、四合、太和、靠河、钟山、四平7个生产大队组建五合公社;穆棱公社划出共和、牛心、新和、泉涌、太平、泉眼、河南、三岔、明新、大屯、柳毛11个生产大队组建九站公社。1965年6月17日撤销五合、九站两个公社建制,所属大队重新合并原公社。

1970年开发共和山区,1972年8月8日组建共和公社,新建永胜、东升、文革、五合、六峰、胜利、东光8个生产大队;穆棱公社所属共和、牛心、太平、新河4个生产大队划为共和公社建制。

1995年4月8日撤消穆棱县,正式设立穆棱市,穆棱市人民政府成立。

2007年7月11日磨刀石镇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2010年5月18日正式交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