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人过七十不上坟”,到底为何去不得?家有老人的都劝着点吧

 皇家书库319 2023-03-23 发布于湖北

我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没有被灭绝的国家。在我们国家,有些传统是有数千年历史的。

其中,很多成语都是古代人的智慧与人生经历相结合而成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清明节和中元节是人们祭扫坟墓的传统节日。

在世的人为了让已经去世的亲人在其他地方生活得更好,就会去烧纸,这既是一种孝顺,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祈求来世祖先的庇佑。

在我们国家,从亲人去世到入土为安,有一个复杂的程序。特别是在乡下,必须要在自己的家中死去,在一切村子,失去生命体征的人是不允许回到村子的,这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我要落叶归根,我哪也不想去”

当一个人死了之后,他们要为他洗澡,给他穿上专门的衣服,告诉亲朋好友这一不好的消息,最后是亲戚朋友一起帮忙送葬,整个一套流程下来是非常繁琐的事情。

一般在忌日,正月十五,清明节,七月十五等这些重要的日子,后辈子孙都会去看望过世的亲人。

他们会带着糕点,水果,烟,酒,茶,纸钱,香,花圈等,还要将坟墓附近的杂草与碎石清理干净,如果坟墓有了凹陷,也要及时的进行填充,让自己的亲人能够彻底的安息。在村子里,如果谁家的祖坟没有人打理,长满荒草也没有人填充泥土,就会被大家认为不孝。

在中国,扫墓是对祖先的一种继承和纪念,扫墓也是一种孝道,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乡下人说,“人过七十不上坟”,为何过了70岁就不能去上坟了呢?这里有啥禁忌?这句话又有没有道理呢?

腿脚不便容易受伤

在古代,物资贫瘠,医学也不发达,所以人类的寿命远不如现在长。有一种说法叫做“人到七十古来稀”,意思是七十岁的人已经算是很老的人了,这个时候的人,身体的各项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大部分的老人都会因为残疾而卧床不起,不能去扫墓。

古代采用的方式是土葬,我们的祖先都会被安葬在一片荒无人烟的荒野之中,因为我们的祖先们都很注重“死后清静”,所以,这片荒芜的荒野,才是最好的安息之地。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荒郊野外,山路崎岖,无形中给后人祭拜先人添了不少麻烦。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身体素质正值壮年,路难走这些问题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对于那些年纪大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伴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加,身体衰老是一种生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过程受到了生活方式、饮食、代谢、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睡眠不足、缺乏运动、营养摄入不均衡、食用过量有害食物等,都会造成机体缺乏活力和营养需要。

当人在年龄增长之后,体内的代谢功能也会逐渐降低,免疫力、抵抗力也会逐渐下降。在平时生活中缺少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害怕年龄的增加,都会使人在70岁以后产生心理问题,无精打采,身体衰老,觉得人在70岁以后,身体就会变得很差。

70岁以后,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疾病的影响,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则会随病情的发展而逐步恶化。

骨骼也会越来越脆弱,绝对不能摔倒,否则很容易摔断骨头。虽然孝顺是应该的,但是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墓园里到处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到时候可就惨了。

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是不要上坟的好,有着这份孝心就够了。

触景生情令人伤心

少年时,天不怕地不怕,做事莽撞冲动,不计后果。对待其他人或者事情也不会十分在意,经常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到了中年,经历的越来越多,没有了少年时期的年轻气盛与桀骜不驯也就更容易触景生情。

俗话说“人老珠黄”,人老了,不但体型会缩小,就连心态也会缩小,当然,这并不是说心态“幼稚”,只是和孩子们一样,没有任何的遮掩。

当孩子们回来的时候,他们会开心的不得了,当孩子们出去工作的时候,他们会一个人呆在家里很难过。

而且,很多孩子都很难陪伴在老人身边,那种孤独的感觉,会让老人的情绪更加低落,乐极生悲。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的事,更是心理健康的事。作为子女,也要多关注老人的情感世界,多关心和陪伴老人,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和心理需求。

多陪陪老人散步,聊聊天,让老人对老人的思念和担忧,也能得到缓解。这既能给老人带来心理上的慰藉,又能帮助老人身心健康,形成良性循环。

七十多岁的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所以上了岁数的人,更容易被眼前的场景所感染,见到坟墓,会想起自己的父母,以及过去的亲人,会想起大家过去的种种事情,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伤心欲绝,还会导致抑郁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年过七旬的人见到坟墓,往往会想到自己很快就会入土为安,有些人会产生恐惧和不安,而这些恐惧和不安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孩子们应该尽可能地不要让年迈的老人陪他们一起去扫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会逐渐下降,人的心理会更加的敏感,更容易被悲痛和恐惧所左右。

一个人的阅历和感情越丰富就越容易对熟悉的东西、事物产生共鸣,从而让他回忆起自己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会一直记得自己遗憾的事情。

要知道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十全十美,人的阅历越丰富,经历的不完美事情就会越多。一旦出现与当时类似的物品或者情况,就会让人联想到这一类的景、物、事,就很容易触景生情!

阴阳五行是是非非

在中国,丧葬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古代,“入土为安”、“披麻戴孝”是一种仪式,一种让死去的人得到安宁的方式,一种对活着的人的保护。

古人相信,人是有魂魄的,人死了之后,会去另一个世界,也会和现在这个世界一样,有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

许多人在上了年纪之后,都会为自己挑选一副自己喜欢的棺木,等到自己去世的时候,会提前交代给后辈,选择一个合适的良辰吉日入土为安。

将其埋葬就拿中国民间习俗来说,死亡后必须要穿戴一身寿衣,如何穿戴,穿戴多少,这都是有讲究的,从古代时期一直传到现在,就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祈福,希望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能继续幸福快乐的生活。

他们在建造自己的陵墓时,并没有忘记在墓碑上绘上他们信奉的神佛,为的就是让他们的尸体能够得到安息。

所以,在下葬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给去世的人营造出一个和活人一模一样的环境。

众所周知,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句话叫做“阴阳五行”

而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家的殡葬文化中,更是凸显出来。从一个人下葬的地方,到他死后的祭祀,无一不是蕴含着阴阳五行的气息。

至于祭祀,那就更多的是与阴阳五行有关了。我们都知道,扫墓的时候,许多人心里还是会有一种悲伤的感觉。

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更是觉得自己快要死了。所以,他们不仅感到悲伤,还感到了一丝落寞

一个老人,如果有悲伤的情绪,那么他的身体就会变得脆弱。至于坟地,在中国很多人看来,都是阴气极重之地,即便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会感觉到一股彻骨的寒意。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而年轻的男子,则是身体中的阳气旺盛,所以并不畏惧。但是老年人因为自身的生理功能衰退,会造成他们体内的阳气慢慢地外泄。

随着年纪的增长,体内的阳气也会越来越弱。阳气变得少了,就会导致老人体内的阴气越来越重。

俗话说的好,阴盛阳衰,上了年纪的人,只要被这股阴寒之力沾染,就会大病一场。许多老人,也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而丧命。所以,七旬以上的人,最好是不去祭拜先祖。

毕竟,上了年纪的人,体内的阳气本来就不足。一旦进入古墓,就会被古墓中的阴寒之气侵入体内,从而失去体内的阳气。

总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与丧葬有关的东西,除了“人过七十不上坟”之外,还有例如“男不烧八七,女不烧七七”“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等等俗语。

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则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这些谚语中,大多数都是有它的科学根据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会产生一些误解,他们会误认为,传统遗留下来的东西,就都是封建迷信,他们也不会进行认真的分析,就会用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你可以想象,古人所留下的一切,哪怕没有任何的科学根据,但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若是一味地否定和批判,那就没有任何的传承意义了,又何必去宣扬?

我们国家,虽说是以“仁”、“礼”、“智”、“孝”为基础的国家。不过,在祭祀的过程中,七旬以上的老者,通常都不会亲自前来。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

首先,祭祀祖宗,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上了年纪的人,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大多数都是精疲力竭的,如果消耗太大,很有可能会让自己的身体崩溃。

其次,坟地一般都是荒无人烟的,而且这里的阴气也很重。因为老人身体中的阳气较弱,所以他们很容易被阴邪之力侵入身体,从而危及他们的生命。

所以,七旬以上的人,还是不要去祭祖的好。最好是让家族中的青壮年们,在他们的悲痛中,去祭奠先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