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梅·萨藤说的话。我们应当想象所爱的人随时身处险境。 是的,唯有如此,你才能抓住重点。 你要什么?要多少?要多厚重才配得上你的要求? 其实你只要他在,只要他活着,只要他行走于天地间从容又安心。 可是很多人,要等丧失来临才明白。 我们索求太多,犹疑太久,畏惧太深,都是以为地久又天长。 所以执着,所以纠缠,所以爱而不得得而丢弃。 生命脆弱到随时可以不见,转身就是路人,分开落入人海,百度都搜不到了的陌生。 魂飞魄散的生离死别,回首山河的音信渺茫,永无可能的故人归来,再不会有的旧地重游……都是一松手的遗憾。 可是此前我们不知道,不相信,不在乎,不坚守。 所以,心碎一地的叮铃铃作响。 嗯,人们失去后常见的表现是自责。 有一年我们当地出了一次大车祸,死了很多人,而且是放学时间,很多学生乘坐。事发后,一个失去孩子的妈妈写了一封长书流传到各路微信群,痛彻心扉的满屏悔恨。 悔恨爱得不够,不深,不及时,不恰当,不发自本心。 读者众多,唯一少了收信的那一个。 一松手,再也不见,是多少人相遇又错过的遗憾? 原来我们所爱的人,随时都可能身处危险。明白了这一点,爱会不会坚定一点?用心一点?要求少一点?感恩多一点? 会不会,我和你在一起的可能更大一点?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的一生,幸福是不是来得轻松一点? 我们这颗权衡利弊的心,贪婪会不会少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