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中山水澄怀味象,戴本孝绘《湖山佳话》

 夕妙斋 2023-03-23 发布于海南

戴本孝生活在明末清初,他以遗民自居,不肯入仕清朝。幸好他找到了精神寄托,以书画为伴,没有虚度此生。

身处红尘,心向故国,唯有自然山水可以让他忘记恨意。他是安徽人,多次游历黄山,寻访心灵的栖息地。

这幅《湖山佳话》有云海,有奇松,有飞瀑,有险峰,有深壑,应该就是根据黄山景色描绘而成。

根据史书记载,戴本孝中年时见到了画僧弘仁,这次会见让他在创作上更上一层楼。根据实景山水,朝夕写生,进入到师造化的创作阶段。

山水,可以是眼中山水,也可以是心中山水,还可以是画中山水。当眼中、心中山水成为画中山水,说明画家在创作上已臻化境。所谓“化境”,是一种美的享受,玄妙无比。

图片

戴本孝 湖山佳话

画中高山有一种浮在空中的感觉,只有反复观察自然的画家,才能画得这么虚幻美好。他笔下的山石,轮廓分明,没有按常规画法皴染山石肌理。

这么画,意外地让画面产生了似真非真的感觉。作品的气质面貌,很像弘仁笔下的山水。

画中有田园屋舍,有渔隐泛舟,如果只看画面的下半部分,很像明代画家临仿元人笔意。传统技法烂熟于心,才能画出这般面貌。

像前人作品,像同辈画家,还保留了自己的风格。他没有刻意将山石结构复杂化,看似“偷懒”的做法,其实打破了画面构图的呆板与笔墨的重复。

图片

戴本孝 湖山佳话 局部

画中山水好像世外桃源,在主题上也暗合“似真非真”。久观画面,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让人高喊“吾道不孤”!

根据自然景色,画出一个非现实的空间,身处其中也许清冷,也许减淡,也许随意,也许坦荡。

在细节处淡墨枯笔,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让画中山水显得愈发虚幻。明明山清水秀,总觉得眼前有一层雾气。

这就是戴本孝在创作中强调的空灵感,山色空灵,水色清灵,力求古法之余不忘自出新意。知道无法拜托临仿的痕迹,但力求契合自然。

图片

戴本孝 湖山佳话 局部

戴本孝提出过他的创作观,六法师古人,古人师造化。六法是创作技法的核心要领,师造化是统领技法的思想纲领。

看着画中被发挥到极致的枯淡墨色,不禁想到了他写的一首诗,“老来泓颖不嫌枯,扫落云山淡欲无”。淡远之境,跃然纸上。

这就是古人推崇的澄怀味象,以空明心境,审视自然山水,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享受精神上的满足感,传递无尽情思,摆脱绘画技法的束缚。

图片

戴本孝 湖山佳话 局部

平淡美好,清远悠然,在情景交融的景色中,反复宣泄不能明言深沉眷恋。他笔下的山水,依然保留了前朝面貌,这也许是他最后一点尊严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