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体解剖、MRI扫描及后处理!

 天涯明月刀1979 2023-03-23 发布于河南

垂体解剖

图片 垂体是调节大量激素和周围内分泌器官的主要腺体。它可谓是“一人之下,好多人之上'。它的下属包括甲状腺、肾上腺、乳腺、卵巢、睾丸、骨骼与软组织等。

图片

腺垂体:位于垂体的前端,以U形结构环绕在神经垂体的前外侧,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垂体前叶,分泌促激素(TSH、ACTH、LH、FSH)及生长激素(GH)

正常垂体在成年人里是形态各异的,主要与垂体前叶相关。而垂体前叶的形态和信号差异主要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在成年人中,垂体前叶在MRI上信号比较均一,信号强度在T1W上与颞叶白质相近。Kitamura等人对于腺垂体高度有专门的研究,总结出来一个规律儿童及未成年人,一般腺垂体高度小于6mm;正常的成年男性,腺垂体高度小于8mm;哺乳期的妇女,由于激素分泌,腺垂体高度可能达到10mm;而产后的妇女,腺垂体高度可能达到12mm。如果垂体高度小于5mm可能考虑病变或者空泡蝶鞍综合征。
图片矢状位T1加权像所示儿童垂体。(a)出生后5天的新生儿,垂体呈圆球形,前叶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与后叶难以区分。(b)出生后12天新生儿,前叶呈隆起型,信号较高,但低于垂体后叶。

图片 (c)7周龄婴儿,垂体上缘隆起,前叶呈高信号,但不如后叶明显。(d)21个月龄儿童,前叶不再呈高信号,后叶所占比例大于成人。

图片 (e)7岁男孩,与(d)的垂体表现类似。(f)I5岁女孩,正常青春期隆起型垂体。

神经垂体
位于垂体的后端,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由胚胎时期的间脑(前脑)形成,是下丘脑向下延伸的一部分。它不分泌激素,储存下丘脑分泌的血管加压素、催产素。  
神经垂体在T1W上成高信号,公认的原因是:垂体后叶储存着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因为在中枢性尿崩患者身上,垂体后叶的信号是不增强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后叶高信号可能与神经垂体细胞内脂肪(lipidic droplets)、磷酸酯(phospholipids)、抗利尿激素颗粒(ADH granules)相关。

图片 正常垂体后叶(a)3.0T轴位脂肪抑制1加权像,鞍背的脂肪信号被抑制后,可清晰显示高信号的垂体后叶。(b)1.5T轴位T1加权像,偏向一侧的垂体后叶。(c)横轴为CT扫描,骨窗位显示垂体后叶在鞍背的压迹(垂体小窝箭头)

图片
垂体柄:冠状位垂体柄居中,其倾斜角度<2°,与基底动脉比值小于1,垂体柄的正常厚度为2 mm,超过4 mm或基底动脉的宽度则为异常。
 
垂体血管
垂体是双重血供系统,垂体前叶由脑底动脉环分出的垂体上下动脉所形成的门脉系统间接供血,垂体后叶由颈内动脉行经海绵窦后部时发出的垂体下动脉供血,垂体柄则接受来自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的血液。无论是垂体前叶还是后叶,均有直接的引流静脉,经垂体下静脉引流至硬脑膜静脉窦。
图片 
垂体MR扫描及后处理
垂体规范化扫描方案---常规序列图片

Survey---三平面定位像
三平面定位图(Survey)注意观察头颅位置是否居中,矢状和冠状面应能看到垂体结构。

扫描结束后注意观察图像,检查头部位置是否合适,图像信号是否均匀。图片

矢状面定位方法:
1. 在冠状面图像上定位矢状面,定位线平行于中线,横断面及矢状面上调整定位线角度及FOV前后与上下的位置,使图像居中对称;
2. 常规采用140-180mm FOV,AP相位编码,9-12层(包括垂体及鞍旁结构),层厚/间距:3mm/0.3mm,如病灶较大可增加层厚或层数;
3. T1W SAG序列可在后方加饱和带以减少血管搏动伪影。
图片 
矢状位图像参数特点:
可采用SE技术扫描,为保证垂体内微小病变显示,一般不建议使用TSE技术;采用小视野薄层扫描(2-3mm),保证垂体结构观察;失状位T1是比较重要的,有的医院为了节约时间也可以不扫sag T2WI。  图片
  上图:T2WI-Sag——T1WI-Sag

图片

图片

冠状面定位方法之一
图片
1. 在矢状面图像定位冠状面,定位线平行于垂体柄,横断面调整角度,冠状面调整FOV左右与上下的位置,使图像居中对称;
2. 常规采用140-180mm FOV,RL相位编码,9-12层(包全垂体及鞍旁结构),层厚/间距:3mm/0.3mm,如病灶较大可增加层厚或层数;

冠状面定位方法之二
在矢状面图像定位冠状面,定位线垂直于垂体窝
图片

冠状位图像参数特点:
可采用SE技术扫描,为保证垂体内微小病变显示,一般不建议使用TSE技术;采用小视野薄层扫描(2-3mm),冠状位主要用于观察垂体和蝶鞍之间的结构,判断垂体柄(是否偏移)以及海绵窦等结构。

图片上图:T1WI-COR ———  T21WI-COR

图片

图片

 
T1W_TSE_DYN动态增强扫描
垂体属于双重血管,且没有血脑屏障,所以血供非常丰富。垂体增强扫描 通常采用T1W_TSE序列进行动态扫描,层数一般设置为5层以缩减动态时间,每期动态时间不要超过30秒,动态期数8-12期,扫描时间两分半以上。
图片图片图片
正常垂体动态增强MRI,(a)增强前;(b)增强后30秒,垂体柄和次级毛细血管床强化(箭头)(c)60秒时,垂体显著均匀强化;(d-f)强化程度缓慢下降

T1WI动态增强图像扫描
先开始动态扫描序列,第一期蒙片扫描结束时序列会自动暂停,此时开始注射造影剂,过5秒后点OK进行后续动态扫描;造影剂用量0.1ml/kg(半剂量),注射速率为2-3ml/s,10ml生理盐水冲管,如无高压注射器也可采用手推法快速给药。

后处理方法(P家)
首先打开软件包:从缩略图中选择动态原始数据,右击选择“Basic T1 Perfusion”打开软件;
1.调整阈值:左下角原始图像上,按住鼠标右键上下拖动,可去除背景噪声,但注意垂体范围不要被蓝色背景覆盖,如有必要可关闭阈值;
2.定位病灶:左下角原始图像上,按住鼠标左键上下或左右拖动,可浏览全部层面或动态,滚动层面到病灶位置;
3.画感兴趣区:右键选择Draw ROI工具,在病灶及正常垂体分别画ROI,参数结果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将实时显示;
 图片 
垂体T1W动态增强后处理保存结果

图片


图片

垂体动态增强后处理可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一系列参数比值,反映病灶强化特点:
1. Maximum Enhancement:最大增强斜率,表示峰值强度S1与S0的差值,反映造影剂流入的快慢;
2. Wash in Rate:流入速率,表示T0与峰值强度T1之间的最大斜率,反映造影剂流入的快慢;
3. Wash out Rate:流出速率,表示峰值强度T1与末期强度之间最大斜率的绝对值,反映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程度
垂体常见伪影
伪影(artifacts)是给日常工作带来困难和造成错误的主要来源。如果不能正确识别,容易误诊。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常见的伪影。
图片 部分容积效应伪影,层厚较厚时可以产生部分容积效应。(a)冠状位1加权像;(b-d)失状位加权像,厚层扫描切面内,包含了垂体组织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形成貌似垂体瘤的假象。

图片磁敏感伪影。磁敏感伪影经常出现于蝶骨平台或鞍底水平(a)1.5T的冠状位T1加权像,显示5mm大小的低信号微腺瘤(弯箭头)(b)3.0T的T1加权像,鞍底变形(直箭头),掩盖了垂体腺瘤。

图片
化学位移伪影。均与脂肪的高信息有关。(a)1.5T轴位T1加权像,显示正常T1高信号的垂体后叶(弯箭)。(b)3.0T轴位T1加权像,未显示垂体后叶。由于化学位移伪影,鞍背的脂肪信号前移,与垂体后叶的高信号重叠(直箭)。(c)3.0T轴位脂肪抑制T1加权像,去除了脂肪高信号,使存储抗利尿激素的垂体后叶清晰可见。

图片
流动伪影。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脑脊液的波动,以3.0T表现更加明显。(a)冠状位T2加权像:(b)矢状位T1加权像:(c)冠状位T2加权像:(d)冠状位T1加权像。脑脊液的流动伪影(C),特别是在视交叉池(弯箭),容易误导阅片。来自颈内动脉的流动伪影(d),妨碍对垂体的观察。

参考文献:MRI of the pituitary Gla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