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第2版)总结与实操

 敦敏學堂 2023-03-23 发布于山东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篇》

前言

中医是经验医学,更是实验医学。

神农氏尝百草,一日中七十二毒;李时珍吃胡椒岁岁病目,痛绝之,病目亦止。

中医是有标准的

比如穴位用“同身寸”作为计量单位去寻找,中脘穴在脐上四寸,肝俞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宽(1.5寸)。烦躁易怒,或是刚生完气的人在左肝俞按揉会有结节感,并伴有强烈疼痛。经络检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用心体会身体细微之处的变化,与身体对话。

引子

审微恙:自我经络探查随时发现健康隐患

通过审微恙来成为自己的“圣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审繁体字做“審”发现房子里面的兽足。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第一章 了解中医的视角,透过现象认识中医

中医三个手指就能看病,一根针、一炷艾、一碗汤,就能祛邪除病,处处透出玄妙,中医讲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一句民间谚语,却可以看出祖先的智慧,生姜是温热性质,在炎热的夏季吃,白萝卜偏凉,却在寒冷的冬季食用;夏天井水是凉的,冬天井水却是温的,夏天地气能量在外,冬天地气能量收回地下。夏天阳气、热量集中在体表毛孔张开易出汗,体内却是空虚的,温度低,所以用温热的生姜进入人体内,平衡一下;冬天阳气回收到体内容易产生郁热,吃点偏凉的白白萝卜防止内热。冬天可以吃点冰激凌,夏天虽然外面热得很,还是少食寒凉为好。

中医的实质是简单又朴素的,通过对宇宙、自然、生活细腻的观察,经过长期的实践而处处充满了智慧。

自然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自然而然谓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乾卦思想衍生为儒家思想的主要内涵,“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坤卦思想发展为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一阴一阳谓之道,两者一动一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了解身体感受,才能分清寒热虚实

怕冷,是体内有寒,应该用温热药温里散寒,怕热是体内真的有热,则必须用寒凉之品。同样是20度,春天和秋天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春天我们会有温暖的感觉,秋天则有凉爽的感觉,所谓“春吹面不寒杨柳风”,秋天是有肃杀、萧瑟之气,“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悲凉。常见的胃病就有多种情况,有人是隐痛,此为气血亏虚,宜用健脾养血的方法,有人是刺痛,这是有瘀滞,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有人生气后疼痛加重,这是肝气亢盛,木克土,肝木之气横犯脾胃所致,饮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有人饮热水会痛减、进食冷饮后会诱发或加重,这是胃中积寒。

脉象被中医自己神秘化

寸口脉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门,《濒湖脉学》歌赋形式的介绍。十二经皆有动脉,汉朝脉诊已简化。


舌象是了解身体情状况最简便的方法

舌苔的形成与胃气密切相关,它是由胃气上蒸于舌面而形成。若光滑如镜,则为无生发之气,如不毛之地。胃气胃阴充盛才能上蒸于舌,而称舌苔。

望舌质

舌质多反映五脏精气的盛衰,舌色是舌质的颜色,分为淡红、淡白、绛、紫、青六种。

1.淡红舌色不深不浅,红活润泽,血液充盛,阳气和畅,阳气鼓动血液在体内运行,反映于舌部,即可见舌色淡红荣润,为正常件健康人的舌色。

2.淡白舌之舌色比正常舌要浅淡,白多红少,甚则枯白全无血色,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虚指气血不足,不能充斥血络;寒,指阳气不足,不能温运血液上荣于舌,阳虚则内寒,血脉收引,使舌部血量减少,故见舌色淡白。淡白舌应忌服寒凉之物,可服温热补益之品。

3.红舌阴血得热则行,热盛则气血沸涌,舌体血脉充盈,故舌色变红,舌色越红,提提示热邪越重。还需观察舌苔,如苔黄、干裂,多为实热,此为体内真正有热;如少苔或无苔此为蓄热之象,多为脏腑津液不足,阴虚所致的火旺。

望舌形

1.瘦薄舌 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气血不足,舌肌瘦削,属气血两虚和血虚。

2.齿痕舌 舌体的边缘有牙齿的痕迹,舌色多淡白,舌形多胖大,多由脾虚湿盛所致,需强健脾胃。

3.裂纹舌 舌面上现裂纹、裂沟,深浅不一,舌见裂纹,多属气血津液亏虚,是舌体失于濡养的表现,部分人是实热造成,见于心火,胃火炽盛。

望舌苔

白苔一般多见于表证和寒证,忌寒凉之品,应服温补之品,以祛体内之寒。黄苔主热证,此外脾胃病也多见黄苔,根据病位(心火、胃火、肝火)服用清热泻火药物。

望舌脉

舌脉指舌下的两根静脉,望舌脉主要与观察静脉的充盈情况及色泽,以判断体内气血津液盈亏及瘀阻的状况,方法:面向阳光,张口,将舌轻轻向上翘起,舌尖轻抵上颚或门齿内槽,舌脉曲张,主干超长,舌外带血管扩张,颜色紫黑,瘀血证特征,任何部位发生血液瘀阻,皆可出现舌脉怒张,颜色青紫。

熟视无睹的时间信号:午夜准时醒 上午莫名困 午后头痛乏力

中国文化将一天分为12时辰,对应十二月,对应人体的12节胸椎,中医将人体十二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的经脉与12时辰相对应,对应的时辰里本脏腑的气血最旺盛,功能最强,称为“子午流注”。

早晨5到7点起床,一般都有便意,这个时间是大肠经气血旺盛之时,这个时间排便最省力,在这个时间按时规律排大便的人,基本没有便秘。

常见定时出现的症状

凌晨1到3点,莫名醒来是肝火过旺,常有烦躁、易怒、气郁等症状,此时工作压力再大些,当气血流注到肝经的时候,火上浇油,结果把人唤醒。此时敲揉点揉肝经大包穴、太冲,会痛不可触。每天敲、揉5~10分钟,三五天后疼痛消失,可一觉到天亮。

凌晨3到5点定时醒来,连续三天,此为寅时肺脏功能最强,发现有恙将人唤醒,敲揉肺经孔最、点揉鱼际。

上午9~11点,有困倦的感觉,尤其是上班一族,九点犯困,11点精神,就是脾虚,此时沿脾经小腿骨缝敲揉,地机穴、三阴交会有强烈痛点。

下午3到5点钟,困倦头痛,一定是膀胱经有寒,膀胱经气血在此时最旺盛,努力排寒消耗气血导致疲倦,而睡觉又是自主休养生息的手段,5点一过疼痛减轻,是膀胱经堵塞的典型表现,3点点揉昆仑穴,痛不可触。

中年人晚上7到9点有轻微胸闷、心慌,此为心包经不通,敲揉、疏通心包经上的天泉穴,亦可缓解。

在临床上常遇到偏头痛或一侧耳鸣的患者,如果在晚上9到11点发作或加重,这是气血在三焦经循行的时间,一定与三焦经有关,此时敲揉三焦经的四渎穴、消乐穴,再配合梳理胆经的堵塞点,会手到病除。

重视时间信号防患于未然

子午流注时间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按照肺经的流注时间凌晨3到5点,类推。


常见的时间信号包括每天在固定时间异常醒来、困倦、疼痛等情况,持续三天以上,具有判断意义,说明出现健康隐患,身体已经有信号显现出来,此时,调理起来还是很容易的。每一个表面现象都是内在脏腑状况,外在的表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疾病的发生绝不是瞬间而至的,通过人体自我现象的观察探查身体状况,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那么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将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就可化疾病于无形。

第二章 离开经络的中医是不完整的

看中医就是喝汤药

小儿打喷嚏,流鼻涕,风寒感冒初起,先别着急吃药,头项结合部两侧凹陷中有要穴“风池穴”是邪气进入人体的直接入口,家长可以用嘴吮吸两个穴位,再在从上至下吮吸督脉正中线和督脉两侧的膀胱经,从头至肩如果有痧出来感冒初期的症状就会减轻甚至消失,这种方法叫吮痧。

手脚冰冷阳气欲绝的昏厥患者,灸神阙穴就可回阳救逆,不必非要四逆汤。临床上肾气虚的患者如果掺杂脾虚的状况,这类人群用汤药效果就不明显,可是在腰的肾俞穴拔罐,直接补益肾气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巧妙地绕过了虚弱的脾胃。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中医六大疗法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治疗层次,脏腑的病多用药,精经络问题多用针、灸,病邪在表的多用刮痧。生病了病在脏在腑的范畴,需要多种方法一起配合治疗,各自发挥治疗上的优势,现在刮痧、按跷沦落为民俗疗法,殊不知平凡之处见真知。

中医诊断就是号脉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望而知之谓之神,扁鹊见蔡桓公......闻而知之谓之圣,闻不仅为嗅觉,闻诊是听的本领,五音角徵宫商羽在五行中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古人说,鸣金收兵,金主肃杀、收获。问而至之为之工,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切而知之谓之巧,是小技巧小窍门。而古人要看人迎脉(颈动脉),趺阳脉(足面),了解胃气的情况,太溪穴了解肾气的情况,为古脉法。

众人一方

中医药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用不同的方。人们所熟知的六味地黄丸,此方出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用于治疗小儿发育迟缓的专用药方,现在却在大量广告宣传下被乱用了。孩子是喂养出来的,绝不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统一饲养出来的。人们了解些中医思想,对于自己判断身体情况,选择药物还是很有意义的,有的像咽喉炎,身体一派寒象,还清热利咽泻火,就完全错误。

中药没有毒性反应

“反正中药见效慢,多吃点儿没事儿”各种损伤......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同症可能不同证,只看症状,不看病因,用同种中成药就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把阳气损耗了,这个不良反应就不仅仅是肝肾损害的问题,而是要折寿。中医药治病,就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舌头舌质是淡的,舌苔是薄白,湿漉漉的,再加上经常手脚发凉,这是体内阳气不足、寒大的表现,接触点热性的东西,热气与体内寒气就会在门户交争,人体的门户就在口唇、咽喉,所以我们一上火就要么是口舌生疮,要么是咽喉肿痛,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吃泄火药,无异于雪上加霜,早晚把阳气折腾没了,吃药时一定要看舌头辨别一下,睁开眼你的慧眼吧!

针、灸、药分家

唐代孙思邈曾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针刺运用提插捻转等针刺手法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使气血能够正常的循行,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是将人体自我调整的开关打开,促进自愈,从而消除疾病。灸法,通过艾灸的作用,随着热度的渗透,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强局部新陈代谢,调节脏腑功能,艾灸关元,关元小肠的募穴(募,召集、汇集)提高小肠的温度,赶走寒气。体内寒大,前几次几乎是很难深入,热在表面,因为灸法驱寒的效果甚佳,阴虚火旺,体内液体不足之人,灸后极易口干舌燥。这又涉及辩证论治的问题了。

针灸要并重的道理来说,十分简单,道路通畅,物资才能运过来,同理,经络疏通,药物自然就能发挥最大效果,否则会事倍功半。

小结:经络畅通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健康,作为先天之本的肾气充盈,保证动力正常,其次,后天之本的脾对食物的吸收、转化功能正常,最后经络畅通,使气血的传输,快速、有效。获得健康,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肾气的消耗;合理的饮食(应季食物为主)促进营养的吸收;持续的经络梳理,三管齐下。调理身体,先通过导引、刮痧、针刺等方法疏通经络,有的人就能气血亏虚,经络疏通后感觉疲劳,是因为经络疏通后气血代谢加快,结果身体“本钱”不足,只有先休养生息,攒够本钱,这时适当用点补益肾气、脾气的药,由于道路是超通畅的,利于药物吸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章 呵护健康,人人都应学会经络梳理

上牙痛按合谷穴,后头痛按脚踝昆仑穴,心慌胸闷按揉左上臂天泉穴,这三个穴位都会痛不可触,操作后症状就会很快缓解,这种治疗方法所依据的就是经络原理。

揭开经络的神秘面纱

就如同越王勾践剑一样,2400年不生锈,古代文明的很难用科学的方法来证实,中国古人敏于行,纳于言,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包括经络。

经络不神秘,原来是空间

灵枢·经脉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为什么是12条?因为人体的重要脏腑是12个(肝心脾肺肾心包胆大肠小肠胃三焦膀胱)十二经脉是胸腔内的十二脏腑向外延伸到肢端的通道。经脉在“分肉”之间,如果身体里的这些空间都是畅通的,气血的损耗一定是最小的,发挥的效能一定是最高的,所以经络畅通是健康的前提。

疏通经络,缓解病痛的逻辑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脏腑的延伸,畅通意味着气血能够常运行,经络像脏腑的镜子,可以反映出脏腑功能是否正常,这就是经络的作用。有诸内必形于外,我们要有整体的观念。即使中医的方法有许多,其最终的结果都是让身体干净,空间畅通,身体内在和谐,“疾病”状态自动消失了,这就是疏通经络、松解身体僵紧后缓解病痛的逻辑。

审微恙:发现疾病早期隐患

通过现象,认识中医,经络是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生活的现象去了解它的作用。

观经络状态,审身体微恙

如果身体肌肉僵紧,肢体远端的气血供应一定变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探查经络的状态,可以随时判断机体是否健康,这是自我体检审微恙,比如胃有潜在病情,可能胃部从未有不适感,但敲打探查大腿中线(胃经部分)大多数人在腹股沟中线下方三指宽的地方有痛点,这个痛点证明胃经在此处有阻塞,如果不导引经气,我们我们永远不知道这地方有反应,这种反应可以作为证据,及时发现内部的胃病。

关注子午流注的时间信号,中医可以提前两年发现肺癌的苗头

每天凌晨3到5点莫名醒来,因为此时气血在肺经最旺盛,肺的功能最强,发现了肺有潜在的疾病,也许有小寒,也许是小热,总之是小疾,故对人体进行提示,把人唤醒了。不知道经络的子午流注知识,故不知而此时去医院不懂经络的医生,只能等病形成才能确诊,而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掌握实用的经络知识,细心观察身体发出的信号,对身体的报警重视起来,谁都可以成为上工,人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如果定时醒来,定时困倦,定时疼痛的表现连续出现三天,就可以按照子午流注的时间信号来诊断,调理相应经络的易堵塞穴位,效果常常立竿见影。

关注经络循行路线的信息,及时发现中风患者前期预兆

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讲到:“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胫骨部位酸重麻等感觉预示着体内有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情况,就是身体在报警。“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看疼痛部位在哪条经络上,按揉疏通相应经络的易阻塞穴位,效果往往超乎想象,比如头痛。偏头痛,头部侧面是胆经三焦经的路线,可以按揉三焦经、胆经的易堵塞穴位可以缓解。头痛部位在巅顶,这是肝经的路线,可以按揉肝经的易堵塞穴位来调理。痛在前额,就是胃经的路线,疏通胃经是有效的。有的我头痛在后头,就是膀胱经路线,可能可能是感冒前兆,可以按揉膀胱经易堵塞穴位。

一次牙痛意外悟出经络的另类作用,

审微恙想法形成开始于大肠经的手三里穴,正是这个穴位是我对经络穴位的作用产生了新的认识,2007年冬天我牙痛,四总歌诀讲“面口合谷收”按揉合谷没有反应,怎么没有反应呢?于是顺着肘关节用拳头轻敲大肠经的循行手三里穴的位置已经疼痛难当了,令人惊奇的是,再按揉合谷穴时有了痛感,随着手三里穴和合谷穴的痛感下降,牙痛立即减轻。

实践证明,肠道没有明显不适的时候,经络就会有反应,只是这种反应是通过穴位的异常感觉告诉我们的,这些穴位多分布在肘、膝、腕、踝关节附近,一旦经络出现问题,即使身体没有异常感觉,就开始给我们发出信号,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平时没有感觉,必须进行手法梳理,刺激、导引经气候才会有强烈反应,用感觉与身体对接,用经络发现身体异常,感谢那次灵感,每次讲养生课我都让听众自我敲打手三里穴查异常。

审微恙就是在经络上找痛点,可以比作对身体实施“探伤”,通过固定路线,固定位置地探查,随时自我发现痛点,随时清除健康隐患。

痛点因何产生

痛点,不取决于敲打的力度,对经络进行敲击只是一个动作,持续敲击促使精气被动的动起来,导引起来的精气开始发现前方堵车,主动冲击此处的僵紧,在撞击过程中,那些堵塞会产生痛酸胀感觉,精气越旺盛,产生的痛感越强烈,甚至难以忍受。所以疼得越厉害,说明气血说足,而酸痛则说明气血不足,当穴位以酸为主,点按时感觉心里舒服,此为气血亏虚,以老年人多见,应当请中医当面辩证诊治,口服中药补益气血。

寻找经络痛点的目的是发现隐患随时体检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探查到的痛点处,敲揉点按,每天坚持,3到5天后,大多数人的痛感可消失,这就意味着经络畅通。任何医学都承认,疾病在发生或发生之前会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台风最开始只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小“气团”,该阶段的病,这时只要保持经络畅通,恢复脏腑功能,身体自会达到和谐的状态。随时探查,及时发现经络痛点,动手清除隐患是经络体检审微恙的重要作用。疼痛是暂时的,坚持按揉局部的僵紧会松解,穴位的疼痛会消失。

疏通经络,易堵塞穴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自我疏通,通经络只需两步

探查、疏通经络两种手法,敲法和揉法。

1.敲法(适用于四肢)工具:小指掌指关节、中指指间关节、拇指指间关节。动作要领:垂直发力,敲击时腕关节稳定。注意:敲击的时候选取合适的工具,按照动作要领,不要用力过大,但每一下都垂直发力,将力度作用到肌肤下面,每一项操作都在导引气血,如此敲击5到10下,让易堵塞穴位附近的气血活动起来,猛烈的撞击堵塞点,痛感出现。此时转而用按揉的方法来疏通。

2.揉法(适用于四肢和手足)工具:拇指指肚、食指指肚、掌根。动作要领:固定一点,最小半径旋转发力。动作和缓,逐渐渗透。注意事项:易堵塞穴位敲三下,揉十圈,敲揉结合。

按揉易堵塞穴位出红出痧红肿不是坏事

要做好心理准备,放下目的和企图心,默默接受身体的反应,静静等待它的变化。

整条经络按摩耗气血

不赞同整条经络的按摩梳理,会无谓消耗气血,极易疲劳。不要整条经络的梳理,认真按揉易堵塞堵穴位,剩下的交给身体自主运行。

自我疏理经络的注意事项

一,每次每个易堵塞穴位梳理(敲揉、按揉)2~3分钟,每日2~3次。利用碎片化时间,温柔的与身体对话

二,先疏通上面的易堵塞穴位

三,晚上九点以后不适合探查、梳理经络

四,经络以通为顺,梳理经络易堵塞穴位无关补泻,让气血顺畅地运行,一切交给身体的本能。

五,每日探查梳理,不要超过三条经络。梳理经络之后,有人会口渴,也是气血活跃后的正常反应,补充温水即可,每周探查梳理三条经络,坚持一个月,多数的朋友经络通畅,身体也会有变化。

六,女性经期不主张梳理(痛经除外)注意孕妇慎用、血小板低下者慎用。

养生从审微恙开始

用心感应自然,用身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饮食、生活习惯,保持自然顺畅、平和的情绪才能使脏腑不受损伤。

养生之道顺应自然

借助种子的力量,保持精力的旺盛使消耗最小,这才是保养身体的好方法,怒恨怨恼烦,依次对应心脾肺肾五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应当追求佛家所说的放下,道家所讲的活在当下的境界。

梳理经络,掌握健康操之在我

脏腑有任何的风吹草动,经络上都会有反应,这些反应多为经络的堵塞,我们把堵塞点疏通,经络顺畅了,造福的隐患就是消失了,而且审微恙不费时,不费力,不打扰别人。方法经过短时间的学习,人人皆可掌握,人人皆可操作,人人皆可受益。反映点就是报警器,身体不会无来由的痛,只有经络不通时才会产生疼痛原因可能是病邪侵袭,也可能是脏腑功能的异常真正做有的放矢,成为自己的上工。

第四章 每天一小时轻松做体检

探查经络时,有痛感的位置就是经络阻滞的地方,在此进行梳理就可以了,还要相信身体是智慧的,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抵抗外邪的能力。

肺经自我疏理

肺经循行路线

手太阴肺经①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再返回沿胃上口,②穿过横膈,入属于肺,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向外横行至腋窝下,④沿上臂内侧下行,循行于手太阴与手厥阴经之前⑤下肢肘中,沿着前臂内侧桡骨尺侧缘下行⑥经寸口动脉搏动处,行至大鱼际,沿其边际桡侧缘循行直达大指末端。外③④⑤⑥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的有形穴位路线,大部分路线沿着上肢掌面外侧循行。内部①②在腔内无具体穴位。“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胸腹腔的走行路线①看,起于中焦说明肺气靠后天脾胃之气的滋养,体现土生金之意,所以补益肺气也可以从补脾入手,下络大肠说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大肠的联系是通过这段实现的。


气血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络通道,直接转送至大肠,然后排泄出去,这个路径就是经络在体内的暗道,也许对经络体内循行部分的研究比单纯研究有形穴位的部分更有意义。

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点揉尺泽穴,有人发现尺泽上下也有僵紧,应该坚持按揉松解,肢体在关节、骨骼、肌肉间的痛点和僵紧是经络阻塞的标志,都要疏通。探查孔最时,掌心向上,前臂平放,另一手握拳用小指掌指关节,由肘之外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线垂直发力敲击3~5遍,肺有小小恙的人在尺泽穴下两寸的孔最穴有明显痛感,用点揉按揉的手法进行疏通。

传统的孔最穴在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在肘下五寸的位置处,我们采用两寸的位置处,姑且命名为孔最穴。如果有咳嗽等症状,肘下两寸的痛感不明显,再尝试探查肘下五寸的孔最穴。按揉鱼际时,拇指要点在第一掌骨与肌肉之间的缝隙之中。

主要调理的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咽痛、肩背痛,凌晨3到5点规律醒来。

实践经验分享

1.急性咽痛、遗尿、腰痛调尺泽

急性咽痛发作时,针灸医生可能会采用少商穴放血的方法来治疗,自己在家可以按揉尺泽穴来帮忙。如果尺度穴很疼,也可在此处刮痧。在五腧穴中尺泽穴属肺经的合穴,五行属水,而肺经属金,按照五行,金生水,肾属水,因此肺(金)经的水穴就有补肾的作用,刺激此穴可通过降肺气来补肾,对于小儿尿床,老人肾虚腰痛(隐隐作痛)、咳嗽遗尿,都可以选择尺泽穴来调理。

2.梳理肺经防隐患

(一个病号咳嗽半年)肺经有点小恙,并未告知这种现象,可能是肺癌早期,一是影像学未发现异常,没有确诊,告诉她也不会相信,二是怕吓到他增添无谓的心理负担,反正症状消失了,就算让他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经络课。

探查疏通肺经的易堵塞穴位

敲击、按揉尺泽穴、孔最穴在疼痛的穴位处按揉,每次按揉2~3分钟,每天按揉2~3次,坚持一周,疼痛会消失。

闲聊肺脏养生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难经·四十九难》曰:形寒饮冷则伤肺。受寒、饮冷水都可以使肺脏受损,夏天喝冷饮,吹空调,极易使身体受寒,避寒是保护肺脏的最好方法。肺主皮毛,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泄器官,夏季毛孔开阖,一杯香茗、一盅靓汤、一碗热粥,都可以促进汗液的排出,带走热量、降低体温,排出皮下代谢产物(垃圾),也就是古人说的使气得泄。

低温环境中,毛孔会自动闭合,代谢产物不能从皮肤排出,只能入血,通过肺循环、主动脉循环,经过肝脏解毒,肾脏的过滤在体内周游行走一遍。这些垃圾完全可以通过皮肤通道的一个环节排出,却要让内脏做额外的工作,这是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夏天时别讨厌太阳,稀疏些热门适量的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体会出汗后的凉爽。

奇怪的皮肤问题,究其根源与肺脏受损有关,坚持梳理肺经,可以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意为肺与天地相联系,沟通的通道在肩背,包括肩胛骨及肩胛骨平行的脊柱两侧区域。肩背外上方有肩胛骨保护,问题不大,肩胛骨内侧是薄弱区域,寒气邪气可以通过这里直接损伤肺脏,所以注意这个区域的保暖是防止肺脏受伤害的好方法。露背装门户大开,方便风邪长驱直入......


脾经自我梳理

脾经循行路线

足太阴脾经主要分布在胸腹任脉旁开第三侧线和下肢内侧前缘:①从大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核骨;②上向内踝前边③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④上膝股内侧前缘;⑤进入腹部;⑥属于脾,落于胃;⑦通过膈肌,夹食管旁;⑧连舌根散布舌下⑨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有形穴位的循行路线是12345,从大趾端的隐白至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穴。体内无形部分是6789在这条暗道中,可以看出脾经是循着咽喉走的,通过调脾经防治咽喉肿痛的道理在于此;流注心中,接心经,说明脾脏气血的充足,易会影响心的状态,临床常见失眠、心慌。号脉心脉(左寸)节律节奏跳动都正常,但脾脉(右关)沉、弱,这是脾血不足,不能上荣如心,上荣于心所致,这时出现的症状就与心没关系,只要恢复脾血,再用升阳的药物将气血传到心脏就好了,也就是中医常说的补中益气。

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大包穴在腋中线上,极泉穴下六寸,血海在髌骨内上角向上两寸处,用小指掌关节敲击。脾经在小腿胫骨内侧缘有多个易堵塞穴位,用拇指沿着胫骨内侧与小腿肌肉(腓肠肌)之间的缝隙点按或者握拳,用小指掌指关节敲击三遍,多数人阴陵泉、膝关节下方三寸的地机穴、内踝尖上四指宽的三阴交穴有强烈痛感,这三个痛点对于消化问题、月经问题、水的代谢问题都有调节作用。经络是空间,脾经小腿路线的这三个堵点,其实是胫骨与腓肠肌之间的粘连,不用据泥于这三个穴位,只要在胫骨与腓肠肌之间发现的僵紧和痛点,都要按揉、疏通。

太白穴在大趾与脚掌连接的骨头后面,公孙穴在太白穴后一寸,哪个穴位更痛就按揉疏通哪一个,太白穴可以双向调节血糖,公孙穴可以双向调节肠道功能(便秘,腹泻均可再次寻找痛点)

主要调理疾病

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糖尿病,高血脂,倦怠乏力,失眠。

实践经验分享

1.健脾益气试试“地机穴”

梳理脾经时食欲不佳,上午莫名困倦的人地积穴会有强烈反应,如果气血虚的太厉害,则只有酸痛,此类人群在疏通经络时要配合使用一些先补益气血的中药或食物,当经络疏通后,这些补益之品可以顺利地被身体吸收,事半功倍。在梳理脾经的时候,小腿部会有暖洋洋的感觉。

2.调理月经不调,疏通经络很奇妙

女人的月经与与肝,脾,肾三个脏腑关系密切,所以平时照顾好肝,脾,肾三条经对改善月经不调、附件炎等妇科问题效果不错。路妻痛经,主动请缨,帮其敲打地机穴左侧痛感明显、再按揉肝经的太冲穴痛不可触,再找肾经的“水泉”“复溜”二穴感觉疼痛难忍,而且都是左侧敏感。常见思维,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总认为身体是无能为力的,于是用药物等方法进行干预,忽视了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也打乱了身体的自愈程序。从调理妻子痛经这件事看出,只要经络通畅,就会促进气血的运行、信息的正常传递,剩下的作交给身体,关键的是你相不相信身体有能力做得到,反正不敢让给时间一点身体去做,这也许就是无为而治。

3.嗓子疼也有可能是脾虚

有的穴位名称比较直观,如心经的神门穴,一听就有安神的作用,肺经最后一个是少商,因为五音里商音属金,肺属金,故名为少商,但有的名字取得比较隐晦,比如太白穴,这穴位取自太白金星金的属性。路有一次感冒,嗓子疼,按揉了肺经孔最、鱼际有点反应,但不明显,嗓子略有好转。《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经络讲究“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我先按揉肾经在脚踝处的水泉穴、大钟穴两处,没有什么反应,太白穴,哎呦,真疼了!按了一会儿,这个穴位不疼了嗓子清凉许多,我忽然明白,太白穴和肺有关。从五行看,土生金也就是说脾生肺,古人总结了五腧穴,脾经的五输穴是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五个穴位,分别属木、火、土、金、水、五行。太白穴是土经的土穴,当然是生金补肺作用最强的穴位。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探查、疏通脾经的易堵塞穴位

大包穴、血海穴、阴陵泉穴、地机穴、三阴交、太白穴(公孙穴)

闲聊脾的养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篇》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脾属土,功能体现在一个“化”上,化的正常,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强,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不充足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营养,同时代谢后产生的垃圾废物也能顺利排出体外。脾虚化的不好,食物就不能完全化成营养,废物又没力量代谢出去,常以非正常脂肪的形式存在体内,废物脂肪存在血里就是血脂高、放在肝上就是脂肪肝、堆在腹部就是小肚腩,归根到底是脾虚。

脾统血,血者水也,所以脾的功能正常,可以合理调控体内水液的代谢,如果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体内就会有湿浊生成,而湿浊又是许多疾病滋生的土壤。

在五行方位中,脾为中央戊己土,《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不得主时也。不得主时是说不得属于春夏秋冬这四正时。《素问·太阴阳明论》又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独主于时四时没有他的份儿,可是却能“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四时的转换必须要靠脾土的参与。因此,天天调理脾经意义重大。

《素问·金贵真言论》曰: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如果脾受损伤,会反应在脊。每天给孩子们捏脊,健脾和胃,强健孩子们的后天之本。

肝经自我疏理

肝经循行路线

足厥阴肝经①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离内踝一寸,上行小腿内侧,离内踝上八寸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②上经腘内侧,沿大腿内侧③进入阴毛中,还绕阴部④至小腹,夹胃,属于肝,络于胆⑤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⑥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喉头部,连接目系⑦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⑧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⑨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肝经的循行路线③说明肝对生殖器官的作用,而路线⑥得告诉我们肝和目有关系,肝开窍于目,熬夜后肝血不足的表现晨起眼干目涩。路线⑦说明巅顶头痛和肝有关系。

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期门穴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中指间点第六类根间隙,女性在乳头之下乳房下缘的位置,按揉轻轻按揉时疼痛、打嗝都属于正常,要疏肝理气,应该坚持疏通。

同侧小指掌指关节或对侧拇指的指关节垂直发力,敲击大腿内侧中线膝关节上方一掌宽的阴包穴,“有诸内必形于外”僵紧,说明肝气郁结,人容易紧张焦虑。太冲穴自我操作时,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此处,然后点揉,如果有痛点,可以用拇指向下点揉至趾蹼处的行间穴。此穴泻肝火,改善情绪异常、烦躁口苦、凌晨1到3点易醒等症状。

主要调理疾病

巅顶头痛、眩晕、高血压、烦躁、易怒、月经不调、乳腺增生

实践经验分享:肝气在左体现中华大智慧

大多数人左侧肝经堵塞穴位痛于右侧,太阳由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祖先认为,气像太阳一样从东升起,西方落下,简称左升右降,好比东方升发之气,将地上的水推动到天上,汇集成云,西方之气又将天上的云降下来,而为雨。东方与肝相应,西方与肺相应,所以祖国医学有肝气在左的说法,体内气的循环也遵循自然的原则,肝主气的升发,肺主气的肃降。

左侧阴包穴疼痛感强烈,这是气的生发,出现了障碍,同时肃降也会有问题,肺主导内气的降,所以右侧肺经的孔最穴往往会疼于左侧,所以人们在疏通肝经,肺经后会有一种心情顺畅的感觉,看什么心里都阳光了。

探查、疏通肝经的易堵塞穴位

期门穴、阴包穴、太冲穴

闲聊肝脏养生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主藏血,所以肝是能屈能伸的器官,肝主疏泄,疏泄代表肝的柔和舒畅的状态,既不抑郁也不亢奋,从而全身脏腑组织的气机保持运动的平衡协调。肝主藏血,肝脏具有存储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故人卧血归于肝”有人常常易醒,梦多且醒来记不住,这是肝血不足的表现,需要养肝血,这样安神才能有作用。

肝失疏泄就会发生抑郁或者亢奋的病变,抑郁时见郁闷不乐情绪低沉,胸胁胀满,多疑善虑,疏泄太过则情志亢奋,烦躁易怒,甚至头晕目眩,有肝郁气滞的女性,月经开始两天有要来又不来的感觉十分难受,心情烦躁,这种情况应该疏肝理气。

“木曰曲直”人的筋最重要的就是曲直作用。《灵枢·五音五味》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宗筋曲而不直了,说明肝的疏泄功能出了问题,和肾没有任何关系,好比他累了,此时用壮阳药就是饮鸩止渴,透支肾精。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肝与自然界相联系的通道,在颈项,前颈后项,颈项有关,所以脾气大易发火的人颈椎就有问题。临床上当左关(肝)脉脉弦,这个人的颈椎一定不好,通过疏肝理气可以改善颈椎功能,同样,把脖子揉软后好多人发现脾气变好了。








持续更新中。。。。。

实操

....经络按照疏通顺序重组。

第一周:

肝经:期门(乳头正对,第六肋间隙)~阴包穴~太冲

肺经:尺泽~孔最(尺泽下2寸,非标)~鱼际

脾经:大包(极泉下六寸)~血海~阴陵泉~地机(阴陵泉下三寸)~三阴交~太白~公孙

每穴2分钟,每天三次。


持续更新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