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做梦都想不到缅甸人怎样吃茶:奶茶/普洱/茶叶炒饭/茶叶腌咸菜/茶叶做酱!

 勇敢的芯2 2023-03-24 发布于湖南

作为茶瘾症的重度患者,出门旅行每到一地儿,找个能喝茶的地方,已经成了必须动作。

这不,茶语的美女摄影师远赴缅甸旅行。茶瘾症加上职业病,让她一路喝喝拍拍,竟也拍出了一个缅甸茶旅选题,跟大家一起分享。

先上一大波美图以飨读者。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1

茶饮,又是一个红茶加奶的国度

来缅甸之前,曾以为与云南接壤的这个国家,也会是以大叶种的普洱茶为主要茶饮方向。

Image

△ 不过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后,才知道,加奶加糖的红茶,才是他们喝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Image

△ 而这样的茶饮方式,据说是受英国殖民者影响而来的。到了今天,几乎已经成为他们不可剥离的日常。

Image

△ 大街上,五金店的小老板在喝茶。

Image

△ 路边茶摊,一群当地人喝茶看电视。

Image
Image

△ 从曼德勒到仰光,茶餐厅一路遍布大街小巷。

Image
Image

△ 之所以说是茶餐厅,是因为这里除了供应奶茶,这里一般都还有各式糕点、咖啡、炒饭、炒面、沙拉、米粉、面包、蛋糕等食物。

Image
Image

△ 配奶茶的糕点,咬一口味道跟我们的月饼无差。

Image

△ 鸡肉米粉,这做法看起来相当亲切。

Image
Image
Image

△ 奶茶一般由红茶加上炼乳、淡奶勾兑而成。

Image
Image

△ 坐在这种茶餐厅里的,一般男人居多,除了文字和语言的不一样,这种充满市井烟火气的餐饮氛围,对于中国游客而言其实颇为熟悉。

Image

△ 有趣的是,我们在很多茶餐厅里,看到桌上茶杯的摆放,几乎都是以这种一钵3杯的方式,想起缅甸的广东人、福建人、潮汕人也很多,不知道是不是也有潮汕茶饮文化的影响在其中。

Image
Image
Image

△ 人们不分早中晚地把时光消磨在茶餐厅。中年人喜欢看报,年轻人则喜欢玩手机。

Image

△ 而手机里,ViVo和OPPO在缅甸的市场占有率,好像还不错。

Image

△ 茶馆里一只带情绪的缅甸田园猫。

Image

△ 穿着传统服饰的本地人,男人的裙子叫“笼基”,女人的裙子叫“特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大街上偶遇一个路边奶茶摊在过滤红茶,茶叶在滤网内,这种来回颠来倒去的过程,据说可以让茶汤更香滑,也颇有点像“丝袜奶茶”的制作过程。

02

茶食,他们把茶又吃出了新花样

在缅甸,茶叶可不仅仅是用来喝的。除了“饮用”,还有一个庞大的“食用”体系。

Image

△ 这是一种叫做“Mixed tea-leaves&Rice Salad”的食物。我把它叫做“茶叶炒饭”,就是我们蛋炒饭的味道,略带一些茶叶的苦。

Image

△ 这种由茶叶碎酱、炸豌豆、炸胡豆瓣、炸花生、炸大蒜、蕃茄片、生蒜、白菜丝、芝麻,夹在一起做的“茶叶沙拉”也非常常见。里面还挤了柠檬汁。

Image

△ 在高级一点的餐厅里,摆盘出来是这个样子。

Image

△ 这种食材搭配出来的味道很特别,我个人还比较能接受,只不过几口之后,会有油腻之感。因为整个茶叶碎酱都是用油做的。缅甸人颇爱油炸之物。

Image

△ 这是本地一种比较普遍的食用法,后来在超市,我们也有见到它的速食版。

Image

△ 腌制做法的茶叶,有点像我们超市里的咸菜。

Image

△ 瓶装的腌茶叶,有酸辣、甜、辣等各种口味供选择。

Image

△ 打碎成酱型的腌茶叶。

Image

△ 比较意外的是,超市里卖的茶叶,多以绿茶为主。但很多“绿茶”,在我看来,更偏向于大叶种的普洱生茶。

Image

△ 在缅甸呆了十几日,只有一种情况下,会喝到普洱茶,就是你去餐厅吃饭,餐食还没端上桌时,给你提供的免费茶水。喝起来,几乎就是生普的味道了。

Image

△ 普洱作为配餐茶。

Image

△ 但超市和菜市场售卖的生普基本都是晒青毛茶。直到走到唐人街,一个广东人开的杂货铺里,我们才看到饼形的茶叶,都是压成了360g。据老板说,一般都是华人才会买这种茶。(图为熟普)

Image

△ 唐人街一景。

03

评缅甸茶

Image

△ 缅甸售卖的茉莉花茶,乌龙茶也很多,但看了包装,几乎都是中国产的。这次带回来三款缅甸产茶叶,一款晒青毛茶、一款绿茶、一款生普。都是在普通超市和唐人街小店购买。

Image

△ 包装上标注,这是一款来自缅甸北部高原克钦州的有机绿茶,150g,大概二三十元人民币左右。看干茶的时候,茶评组月半大姐就预估这茶原料粗糙,估计苦会重。不过真喝起来,几个人都还表示以这个价位,这款茶其实真还可以接受。工艺没有大问题,只是口感相对粗糙。

Image

△ 如果一定要对标中国绿茶,这款茶应该是中国出口非洲的绿茶等级,价格区间在20~80元一斤之间。但是相对中国江南区域的绿茶,这款茶显然因为产区的原因,偏云南大叶种风格,耐泡度和口感强度上会有一定的优势。

Image

△ 不过这一款晒青毛茶就状况不佳了,不知是不是包装的原因,一打开扑鼻的潮味就扑面而来。工艺上明显火大炒糊了,烟味很重,“能吐就吐吧。”月半大姐说。

Image

△ 而这款最接近云南区域的果敢生普,基本在及格线上,整体表现很平,没大问题,也没大出彩的地方。但以人民币190元,360g的价格,大家还是摇头表示,国内性价比优于这款茶的其实有很多。

以上,就是对缅甸茶饮浮光掠影的一瞥,当然不能作为完整读解当地茶文化的考据,但对于异国茶文化感兴趣的茶友,希望能博大家一哂。

撰文/茶语网

图片/茶语视觉组

【荐号】

茶小白研习所(ID:chayucxb),为初级学茶者打造的趣味干货知识分享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