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聚落,过着定居生活。人类经济活动从攫取形过渡到生产型。距今约1万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开始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已开始种植粟,逐渐形成南方稻作农业和北方粟作农业两大传统经济区。这一时期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农业工具的制作与加工达到了一定水平。人类开始驯养家畜,主要有狗、猪、牛、羊等,并逐渐成为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 ![]() 石镰(裴里岗文化,约公元前6100-前5000年,河南新郑裴李岗) ![]() 石磨盘、棒(裴里岗文化,约公元前6100-前5000年,河南新郑裴李岗) ![]() 稻纹陶钵复制品(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2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 ![]() 木耜(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2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 ![]() 猪形陶鬶(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山东胶县三里河) ![]() 狗形陶鬶(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山东胶县三里河)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由简单的手工捏塑、模制、泥片贴塑,再到泥条盘筑、慢轮修整,进面产生了快轮制陶技术。各地区的陶器在器形、质地、纹饰及器类组合等方面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 陶罐(距今约1万年,江西万年仙人洞) ![]() 筒形陶罐(兴隆洼文化,约公元前6200-前5400年,辽宁阜新查海) ![]() 陶釜、陶支脚(磁山文化,约公元前6100-前5600年,河北武安磁山) ![]() 三足陶壶(裴里岗文化,约公元前6100-前5000年,河南新郑裴李岗) ![]() 筒形陶罐(新乐文化,约公元前5300-前4800年,辽宁沈阳新乐) ![]() 陶釜(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2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 ![]() 小口尖底陶瓶(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陕西宝鸡北首岭) ![]() 水波纹陶盘(汤家岗文化,约公元前4800-前4300年,湖南安乡汤家岗 ![]() 陶豆(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山东胶县三里河) ![]() 扁足陶鼎(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浙江吴兴钱山漾) ![]() 涡纹四系彩陶罐(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000年,甘肃永靖三坪征集) ![]() 陶斝(客省庄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陕西西安客省庄) ![]() 黑陶鼎(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山东胶县三里河) ![]() 白陶鬶(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山东日照两城镇) 编织工艺的进步促成了纺织技术的发明,人们开始用纺织物业改善自身的穿着。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泛发现有纺、纶、锥、等工具,部分陶器上还印有布纹痕迹。纺织原料主要是葛、麻等植物的纤维。 ![]() 苇编(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2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 ![]() 席纹陶钵(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陕西西安半坡) ![]() 骨针、骨锥(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陕西西安半坡) ![]() 陶纺轮(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河南陕县庙底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