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真正的三大精髓

 凤凰山居士 2023-03-24 发布于江西

年长后再读《孙子兵法》,发现孙武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对君主充满了蔑视和敌意,而对作为人才的“将”又是敦敦教诲。这三点才是《孙子兵法》真正的精髓,又何尝不是孙武自己的人生。

第一、慎战

兵法开篇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是反战主义者,作为一代兵圣,以战争为生的人又去反战,这恐怕也是孙武能够成为“子”,而其他人只能成为名将的原因。


这与老子“兵者,不祥”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作为军事家,孙武并没有回避战争,只是提出要打必胜的仗,不要有侥幸心理,没有把握的战争千万不要发动。

第二篇的总结: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在这里,孙武把战争对国家和百姓的危害分析得一清二楚,并且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是在不得已要发动战争的时候,也要尽快速战速决,减轻对国家和百姓的伤害。

第三篇又讲: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

这里已经体现出孙武的反战思想了,能用谋略最好,但哪怕是外交互换解决问题,也不要去打仗了。就算不得已打仗,也不要打最惨烈的攻坚战。

孙武对战争实际是做出这样的总结的:

对于战争不要轻易发动,要做好谋划确定能不能打、该不该打,能用外交谈判做出妥协解决问题,就不要发动战争。即便是不得已,首先要打必胜之仗、其次要速战速决、最后还要尽量低烈度的结束战争。

而且孙武对能否战胜的第一标准就是“道”,并且对“道”做出了解释:“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民什么时候能与君主同仇敌忾去打仗?给你一个问号自己体会吧!

所以我的结论是孙武是反战主义者,有句话叫做“叫嚣战争的人,往往也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孙武戎马半生,经历大少七十余战,虽然无一败绩,但也深刻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

孙武作为顶级军事家,辅佐偏居东南的吴王称霸天下,在春秋末期即便不愿留在吴国,去任何国家都是顶级待遇。而孙武选择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归隐,并在兵法中反复提出反战、慎战、速战的观点,实际上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第二、君不御

君主应该多为将领提供支持,尽量少的干预将领的指挥。

孙武在兵法中实际上是把君主与将领是划分出明确的界限的,其中又透出对君主的蔑视和敌意。

孙武反复强调:“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也。”在孙武的眼中,君主应该多为将领提供支持,尽量少的干预将领的指挥。

孙武认为,君主干预将领的指挥,是最危险的事情,在谋攻篇中,系统性地总结了君主干预指挥的风险: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虽然孙武在吴国颇受吴王重用,但孙武在兵法中把君主贬得几乎一无是处,认为君主只要不制造问题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此处其实是体现出孙武“以民为本”的天下观的,孙武认为兵源、粮饷和装备是老百姓的贡献,并不是君主的贡献。

从孙武选择归隐,而没有去其他国家为将,可以得出结论,孙武在这里并没有刻意专指吴王,只是是在深刻认识了君主之后,又反对君主的。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孙武难以有进一步的动作,只能选择了归隐。

第三、将要全面。

孙武在兵法中,是拿后世的将领作为自己人来对待的,通篇的谆谆教诲。从这个角度看,孙武是名副其实的兵家集大成者。

由于《孙子兵法》通篇都是这方面的介绍,我就不逐一引用了,归结如下:

首先,孙武劝告为将者要“智、信、仁、勇、严”齐备,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这是典型的老师对学生的视角。

其次,孙武告诫为将者要慎战,没有机会就不要打,要出手必胜,千万别冒险行事挂在敌人手里。

最后,孙武还告诫为将者要知进退,不要一根筋地为君主卖命。君主厚道又信任自己,就给君主干活;君主不行或者大功告成后翘尾巴骄傲了,该跑就要赶紧跑。

也就是这最后一条,太多名将没有听劝,白起、李牧、韩信、岳飞等人都是如此,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所以我认为孙武在经历长期的战争后,认识到了战争对人民的灾难,所以是反战的;也认识到战争是君主私欲膨胀的结果,所以是反对君主的。

而孙武作为兵家集大成者,深刻认识到作为将领建功立业的心态,认为自己对兵家是有责任的,所以作《孙子兵法》,告诉后人该如何成为一名将领、该如何打仗、个人该如何进退。

由于人性和时代局限,孙武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选择归隐。但我认为孙武即便归隐,内心也是不安的,最终作此书,也算尽力而为了。

                  来自: 若悟369 > 《05-国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