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癌伴胆汁反流

 紫天辰 2023-03-24 发布于陕西

患者,女,84岁。2006年5月6日初诊。患者心下痞满饱胀,伴体重减轻1年余。平素时呕恶,不思饮食,神疲乏力,急躁焦虑,体重1年内下降10 kg 。

外院胃镜检查:胃癌伴胆汁反流(病理不详)。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及放化疗治疗,辗转多方寻求中医诊治,收效甚微。

诊见:心下痞满,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纳差,时恶心,遇情绪焦虑或紧张时加重,甚则腹泻。

舌脉: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腻,脉弦细。

辨证:肝郁脾虚,寒热错杂。

治法:健脾和中,疏肝降逆,虚实兼顾,并调寒热。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法半夏15克,黄芩12克,黄连6克,干姜6克,党参15克,柴胡12克,木香15克,砂仁6克,大枣9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二诊:服药7剂后,痞满减,食量增,体力渐复。原方加三七9克,莪术15克 ,继服。

前后守方共服30余剂,症状消失。

胃镜复查:癌肿无增大、无出血,胃内无胆汁潴留,呈慢性炎性改变。

更以前方15余剂巩固疗效。

停药后无复发,纳食正常,体重增加,随访至今良好。

按:

半夏泻心汤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良方,具有开结散痞、并调寒热、清热化湿、调节升降、温中止泻等功效。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其病理改变以虚、瘀、痰、毒最为多见。正气虚导致邪实,邪实日久又致使正气进一步虚衰。虚证、实证交错,寒证、热证夹杂,进一步使肿瘤证型复杂化。消化道肿瘤的中医病机无外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表现一般属于胃痛、胃痞、噎膈、呕吐、泄泻等范畴。在治疗该类疾病时虽可按图索骥,但医者临证需要分清标本、明辨寒热、推敲攻补,故不可谓不难。加之肿瘤术后气阴两亏,或日久瘀血内生,或肝郁气滞,或脾虚胃热等,更使病情错综复杂。此时若应用攻补兼施、寒热并调的半夏泻心汤,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若在此基础上再明辨细微,酌情加减,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本例患者为癌肿未切除之痞证,但肝郁(如胸胁胀闷,嗳气,遇情绪焦虑或紧张时加重,甚则腹泻,脉弦细)之象明显,加之积聚日久,不可不除。故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之上酌加柴胡、木香、砂仁以行气疏肝,后加入三七、莪术以活血化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