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寒逐风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风寒湿痹症方面的应用与流程

 自在客 2023-03-24 发布于浙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处方,特别涉及一种祛寒逐风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风寒湿痹症方面的应用,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寒湿痹痛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和疑难病症,中医统称“痹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痛风、系统性硬皮病、雷诺病及皮肌炎等多种疾病。中医“痹症”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其形成机理是由于肝、肾气血亏虚,卫气不固,风、寒、湿邪趁虚而入,侵袭人体经脉、筋骨、关节,导致经脉气血不通,气滞、血瘀、痰凝等互结为病,故不通则痛,若邪毒循经脉注入筋骨,久留不出,潜伏于内,累及肝、肾,则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经脉强直拘孪、骨节僵硬、伸屈不利,甚则循经侵袭脏腑,可致脏腑功能失调,疾病缠绵难愈,其临床辨证常分为发作期和稳定期。

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现有药物只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和控制病情进展,并不能完全控制关节破坏,且容易复发,加之服用后特别是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后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肝肾损害骨髓抑制等。

中医学认为风湿病也称“痹证、痹病”,是以肢体疼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中医药虽然短期止痛、消肿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和西药相比,其副作用小,而且中药可以从根本上、整体上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长远效果良好,标本兼治,在临床应用中也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祛寒逐风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作为一种中药处方具有温经活络,除湿消肿,活血止痛,益肾强筋之功效。

颗粒剂等研制的不同剂型制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祛寒逐风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以重量份计的组分:黑附片5~20重量份、制川乌5~15重量份、花椒5~15重量份、细辛3~20重量份、白术3~30重量份、制龟甲3~30重量份、醋鳖甲3~30重量份、泽泻3~30重量份、秦艽3~30重量份、川芎3~30重量份、威灵仙3~30重量份。

作为优选,黑附片3~10重量份、制川乌3~10重量份、花椒3~10重量份、细辛3~15重量份、白术4.5~30重量份、制龟甲4.5~20重量份、醋鳖甲4.5~20重量份、泽泻4.5~30重量份、秦艽4.5~30重量份、川芎4.5~30重量份、威灵仙4.5~30重量份。

作为优选,为适合服用的任何剂型。作为优选,所述剂型选自:液体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

作为优选,所述剂型中辅料选自:微晶纤维素、淀粉、糊精、蔗糖、水苏糖、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滑石粉、硬脂酸镁、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甘氨酸、明胶、甘油、水或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用所述的祛寒逐风中药组合物制备中药处方颗粒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按配方称取黑附片、制川乌、花椒、细辛、白术、制龟甲、醋鳖甲、泽泻、秦艽、川芎、威灵仙,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0.2h,第二次1.5±0.2h,合并2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浓缩液;

(2)醇沉:浓缩液中加入90-95%质量浓度的乙醇溶液使体系含醇量达50±5%,静置12-24h;

(3)浓缩: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过滤,收集药液,浓缩,浓缩液备用;

(4)颗粒剂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浓缩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30℃)的浸膏,浸膏与辅料以1:5-7的重量比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封装,即得颗粒剂。

作为优选,所述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90℃~95℃)后冷却至室温。

作为优选,所述辅料是糖粉、糊精或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所述的祛寒逐风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属风寒湿痹,出现骨节疼痛,四肢麻木,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配方依据如下:方中黑附片、制川乌、细辛、花椒均为味辛性温之品,功在温经祛寒,逐风除湿,通络止痛,合用以散久蕴之寒,通六郁之阴滞,且附子、乌头,一浮一沉,一刚一柔,二药同用,通十二经,走里达表。辅细辛佐附子散诸疾之冷,白术甘温,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正如张元素所说,“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之圣药”。泽泻一味,功在利水渗湿消肿,在此基础上加秦艽、威灵仙以加强祛风除湿之功,加川芎意在活血通络。用龟板、鳖甲补肾健骨,软坚散结,以防治关节变形,诸药合用共治临床上辨证属风寒湿阻,证见关节疼痛,恶寒怕冷者,为治疗风湿病的有效药物。

黑附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经炮制后的厚片。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主要含有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也能兴奋述走神经中枢。另外还具有强心、消炎、镇痛作用。

制川乌: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干燥母根的炮制加工品。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风寒湿痹,乳房疼痛,胸部胀痛,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本品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及新乌头碱(c33h45no11),双酯型生物碱总量计,不得大于0.040%。其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也能兴奋述走神经中枢。另外还具有强心、消炎、镇痛作用。

花椒:是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etzucc.或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能。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花椒含柠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alcohol)、龙牛儿醇(geraniol)、植物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量龙牛儿醇对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大量则抑制。稀醇液还有局部麻醉作用。煎剂在体外对甲、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变形、伤寒、副伤寒、大肠、宋氏痢疾、绿脓等杆菌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l.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或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辽细辛含挥发油约3%,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其他有黄樟醚、β-蒎烯、优葛缕酮、酚性物质等。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具有局部麻醉作用、解热、镇痛、抑菌、抗炎。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茎。味苦,性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还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多炔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及含有维生素a,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强壮、保肝、抗凝血作用;对白细胞降低有某些升高作用,挥发油有抗癌活性等作用。《本草经疏》: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者,正以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者,拘挛而痛者是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死肌者,湿毒侵肌肉也。痉者,风寒乘虚客于肝、脾、肾所致也。疸者,脾胃虚而湿热瘀滞也。如上诸病,莫不由风寒湿而成,术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

制龟甲:是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的功效。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制龟甲以补肾健骨,滋阴止血力胜,常用于劳热咯血,脚膝痿弱,潮热盗汗,痔疮肿痛。如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的大补阴丸、筋骨痿弱的虎潜丸(《丹溪心法》);治经行不止或崩中漏下的固经丸(《医学入门》)。主含骨胶原,多种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等;还含铬、锰、铜、锌、磷、镁、铁、钾、钙等多种无机元素。

醋鳖甲:鳖甲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sinensiswiegmann的背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的功效。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醋制还能增强药物入肝消积、软坚散结的作用。常用于癥瘕积聚,月经停闭。如治癥瘕、疟疾的鳖甲饮(《严氏济生方》);妇人月水不通而成癥块的鳖甲丸(《太平圣惠方》)。背甲含骨胶原,碳酸钙、磷酸钙,中华鳖多糖并含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及锰、锌、磷、镁等10多种微量元素。现代药理作用主要有强壮作用、促进免疫作用还有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及增加血浆蛋白的作用。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e(sam.)juzep.的干燥块茎。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痰饮眩晕,淋病,尿血,带下,遗精。泽泻醇a、泽泻醇b,乙酸泽泻醇a酯、乙酸泽泻醇b酯和表泽泻醇a;另含挥发油(内含糠醛)、小量生物碱、天门冬素、一种植物甾醇、一种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还含树脂、蛋白质和多量淀粉。药理作用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冠状动脉,保肝,抗炎,降血糖,利尿,抗血小板聚集等。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entiana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urk.或小秦艽gentiana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平;入胃、肝、胆经。具有祛风除湿,和血舒筋,退黄疸,清虚热的功效,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肢体酸疼烦热,湿热黄疸,肠风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临床上用于风湿痹痛、周身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含秦艽碱甲(龙胆宁碱),秦艽碱乙(龙胆次碱)和秦艽碱丙及龙胆苦苷、当归苦苷,挥发油等。具有抑制中枢神经,对大鼠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还有抗过敏性休克及抗组胺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药理作用。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辛,温。入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含川芎嗪、黑麦草碱、川芎内酯、藁本内酯、阿魏酸、苯乙酸甲酯等。具有明显的镇静、影响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增加血流量等药理作用。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hexapetala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manshurica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辛,性温;入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散结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四肢麻木,脚气,黄疸,积聚,噎膈,急性扁桃体炎,丝虫病。含白头翁素、甾醇、皂苷、酚类,威灵仙苷a~c和以常春藤苷元、齐墩果酸为苷元的三萜皂苷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腮腺炎、关节炎、骨鲠等。

本发明的优点是:依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筛选无污染的天然药材为原料制成,通过口服方式,达到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属风寒湿痹,出现骨节疼痛,四肢麻木,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中药药物制剂。提高患者健康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明确、无明显毒副作用。

本发明祛寒逐风方组方合理,疗效明确,剂量准确,符合现代人健康生活的需求。且生产简单,生产成本低,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制剂技术结合的产品,保持了传统汤剂的优点,既符合中医用药特点又适于机械化生产,也适用于基层单位生产。

本发明祛寒逐风颗粒经临床多年的应用及多例临床治疗证明本制剂无毒,无刺激,且高效经济,组方简便、制备工艺简单。符合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原则,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祛寒逐风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以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黑附片10g、制川乌10g、花椒10g、毛叶细辛15g、白术15g、制龟甲15g、醋鳖甲15g、泽泻15g、秦艽15g、川芎15g、威灵仙15g。

实施例2

一种祛寒逐风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以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黑附片6g、制川乌6g、花椒6g、毛叶细辛6g、白术9g、制龟甲9g、醋鳖甲9g、泽泻9g、秦艽6g、川芎9g、威灵仙9g。

实施例3

一种祛寒逐风中药处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1)按以下重量份称量:黑附片6g、制川乌6g、花椒10g、细辛3g、白术15g、制龟甲10g、醋鳖甲10g、泽泻10g、秦艽15g、川芎15g、威灵仙15g;

(2)提取:称取黑附片、制川乌、花椒、细辛、白术、制龟甲、醋鳖甲、泽泻、秦艽、川芎、威灵仙,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h,第二次1.5h,合并2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90℃~95℃)冷却至室温。备用;

(3)醇沉: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置12h。

(4)浓缩: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过滤,收集药液,浓缩,浓缩液备用。

(5)颗粒剂制备:将(4)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30℃)的浸膏,浸膏与糖粉混匀(重量比1:6),制粒,干燥,整粒,封装,即得。

实施例4

一种祛寒逐风中药处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1)按以下重量份称量:黑附片5g、制川乌5g、花椒10g、毛叶细辛10g、白术15g、制龟甲20g、醋鳖甲20g、泽泻15g、秦艽15g、川芎30g、威灵仙15g;

(2)提取:称取黑附片、制川乌、花椒、细辛、白术、制龟甲、醋鳖甲、泽泻、秦艽、川芎、威灵仙,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h,第二次1.5h,合并2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90℃~95℃)冷却至室温。备用;

(3)醇沉: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置18h。

(4)浓缩: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过滤,收集药液,浓缩,浓缩液备用。

(5)颗粒剂制备:将(4)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30℃)的浸膏,浸膏干燥,粉碎,按药粉:糊精:淀粉的重量比是1:1:2比例混合用乙醇适量制粒,干燥,整粒,封装,即得。

实施例5

一种祛寒逐风中药处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1)按以下重量份称量:黑附片3g、制川乌3g、花椒3g、毛叶细辛4.5g、白术4.5g、制龟甲4.5g、醋鳖甲4.5g、泽泻4.5g、秦艽4.5g、川芎4.5g、威灵仙4.5g;

(2)提取:称取黑附片、制川乌、花椒、细辛、白术、制龟甲、醋鳖甲、泽泻、秦艽、川芎、威灵仙,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h,第二次1.5h,合并2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90℃~95℃)冷却至室温。备用;

(3)醇沉: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55%,静置20h。

(4)浓缩: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过滤,收集药液,浓缩,备用。

(5)颗粒剂制备:将(4)浓缩,按浸膏:糊精:淀粉的重量比1:1:2混合,喷雾干燥制粒,干燥,整粒,封装,即得。

实施例6

一种祛寒逐风中药处方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1)按以下重量份称量:黑附片10g、制川乌10g、花椒10g、细辛6g、白术30g、制龟甲30g、醋鳖甲30g、泽泻30g、秦艽30g、川芎30g、威灵仙30g;

(2)提取:称取黑附片、制川乌、花椒、细辛、白术、制龟甲、醋鳖甲、泽泻、秦艽、川芎、威灵仙,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h,第二次1.5h,合并2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90℃~95℃)冷却至室温。备用;

(3)醇沉: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55%,静置20h。

(4)浓缩: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过滤,收集药液,浓缩或干燥,备用。

(5)制备:将(4)浓缩与糊精:淀粉:糖粉的重量比为1:1:1.5:0.5混合,制备成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胶囊剂。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按如下方法制备成颗粒剂;并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其临床研究结果如下:

一、实验处方(实施例1配方)黑附片10g、制川乌10g、花椒10g、毛叶细辛15g、白术15g、制龟甲15g、醋鳖甲15g、泽泻15g、秦艽15g、川芎15g、威灵仙15g。

2.实验用药的制备

称取黑附片、制川乌、花椒、细辛、白术、制龟甲、醋鳖甲、泽泻、秦艽、川芎、威灵仙,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h,第二次1.5h,合并2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90℃~95℃)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55%,静置16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过滤,收集药液,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30℃)的浸膏,干燥,按药粉:糊精:淀粉的重量比1:1:2混合,制粒,干燥,整粒,封装,即得。

二、临床实验研究分析

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男31例,女8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月。对照组88例,男12例,女76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48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4月。

2、处方来源

祛寒逐风方处方组成由甘肃省中医院名老中医经验方,由我院李喜香主任药师研制为颗粒剂。

3、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痹”的诊断依据。

⑴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多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

⑵起病缓慢,反复迁延不愈,逐渐形体消瘦。常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反复发作。

⑶病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活动时疼痛。后期关节变形僵直,表面光滑,周围肌肉萎缩。少数病例有皮下结节。

⑷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发作期血沉可增块。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改变,或关节骨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病例符合上述,痹的中医诊断,并在症候分类中选“风寒湿阻”型,即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怕冷。舌苔薄白,脉浮或沉紧。

4、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祛寒逐风颗粒,一次10g,一日3次,饭后服。

对照组:口服宝光风湿液,一次10~15ml,一日3次。

均治疗一月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远期疗效可观察2~3个疗程。

5、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痹”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

⑴痊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⑵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⑶未愈:关节疼痛、肿胀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6、治疗结果

根据上述标准,观察其总的疗效及其对镇痛、功能改善、理化指标改善的效果,并与宝光牌风湿液对照组比较,结果如下:

⑴临床总疗效判定:见表1。

表1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⑵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见表2。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两种药物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晨僵时间,受累关节的疼痛程度,使关节功能和上肢握力均有改善。

⑶对理化指标的改善:见表3。

表3

结果表明,两组药物均能改善治疗后的实验指标,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