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东峰|读书记

 乾元易学院 2023-03-24 发布于河北

袁东峰|读书记


人到四十再读书,眼界高了,能入眼的少了。喜欢读古书,历史上要是没有焚书坑儒,或清朝文字狱之类的事,古书上的好东西,那是自然少不了的。读书得读过瘾的书。读古书,里面有真货。有酒,有肉,有相思;有景致,有雅品,有思想。读当下的书,我也读。但看两样,有没有新思想,没思想读几页你就知道,不值得一看;还有一种,能发现新事物的书。到底能挖掘出来一些新东西,新思路的,都是好书,也耐人寻味。

陈词滥调,不知所云,皆读着无兴趣。心想着,这样的书浪费了纸张,毫无建树。即使装在书架上,也得给好书腾地方。碍眼,浪费人的心神罢了。好书如同人的朋友,在一杯茶的边上,点上一根烟,读着便觉得过瘾,可惜甚少。文章太俗了,就不值得读了。读苏东坡,觉得苏是个有趣味的人,身兼众秀,理学,文学,佛学,易经,厨艺,无不涉猎。人都有趣,书自然也有趣味。人若如木鸡,文章也鸡肋。一个好文章的手艺人,能把诸多流派艺术综合在文章里,一个地方一个知识点。就像看作者的游记,毫无偏斜。吃酥嫩的排骨而不腻,天下一本书,尽在其中。读着便觉得妙。读着读着,就想稍微停顿下,看看远方的山,河流,不仅能读到原来如此,而且能读到流连忘返。这个境界,怕就在老子的众妙之门里。

清风石上过,百莲在其中,这就是读书的境界吧。读书境界不需要太高,但是作者的境界得宽。知识面太窄很容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看到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要是想,我也想去看看,那就是读到了逍遥。看见作者写的美食,你立马拿起马勺,买其物料,那便是真的美味。好的东西虽然不需要暗示。但是美的发现真的在读书的宽泛上体现。我有个缺点,读书记不得,记得的东西一定是书里的精华。也许一本书只写了一句话,也许一篇文章作者就悄悄地告诉了你一个诀窍。那都不算白读。读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时候,你就有心得了。有的书告诉你的是道,有的告诉你的是术。譬如,读张志顺道长的东西,你便觉得文字里有太多的秘密。我觉得,发明文字的人,可能是神。最起码是个真人。一字开天辟地,这都是读书读到的。有一次,我跟吃饭的几个年轻人说,有一个字,包括了所有的五行,他们猜是猜不得的。第一个你可能连五行都不知道,如何猜这个字。所以读书可能有进阶之处。就是没读过一本书的时候,第二本书你读着就费劲。有的好东西,作者直接告诉你了,有的就点一句话,便惊醒了梦中人。

读书不是装门面,买了书可能不经常读,但终觉得可读的时候,就是个宝。喝茶聊天,一弯新月,一盏明灯,一片山水的绝美佳境,非读书人不能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