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休琉璃瓦:古代建筑上的一抹神韵

 我心飞翔gvqwh5 2023-03-24 发布于安徽

■张 彬

琉璃瓦是一种色彩丰富的建筑材料,常作为古代建筑或现代中式建筑的装饰构件,一般用于宫殿、陵寝、寺庙等建筑的屋顶,也用于影壁。作为古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琉璃一直以来都是宫殿、庙宇建筑最耀眼的部分,不仅使建筑屋顶光彩夺目,更让中国传统文化熠熠生辉。与宏伟的宫殿建筑相比,介休后土庙的琉璃构件少了“礼制意味”,多了民间气息。

介休烧造琉璃已有1000多年历史。唐贞元十一年(796年)的《洪山法兴寺碑》写有“西至琉璃寺”,反映了介休当时已在建筑屋顶上使用琉璃。明清时期,介休进入了琉璃烧造的鼎盛期,留下了众多琉璃建筑遗存。此外,沈阳故宫“一宫三陵”上的琉璃也是介休北贾侯氏琉璃匠人烧制的。据非遗传承人刘开宝介绍,烧制琉璃的主要泥料是当地的陶土,陶土常伴煤而生,介休被称为“煤焦之都”,因此原料分布广泛。烧制琉璃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刘开宝经营的琉璃作坊位于介休市洪山镇,洪山镇水源充沛,矿产丰富,水动力可以粉碎琉璃原料,矿产为烧造琉璃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釉料及燃料。烧制温度要根据陶土的不同特性来确定,一般为1150~1200℃,陶土塑形后第一次烧制,上釉后再进行二次烧制。

介休市内保存了大量完好的琉璃建筑和琉璃构件,后土庙、祆神楼、城隍庙、五岳庙、张壁古堡、太和岩牌楼等,都大量使用了琉璃瓦。其中,琉璃技艺最具代表性的是后土庙。后土庙是道教全真派建筑群,始建时间不详,明正德年间扩建后形成现有规模,占地9196㎡,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土庙内琉璃瓦、琉璃构件无处不在,尤其是庙内的三清楼。三清楼是三重檐式十字歇山顶建筑,屋顶大量使用黄、绿、蓝三色琉璃,造型活泼巧妙,螭吻、宝顶装饰遵循道教文化的传统,将造型多样、题材广泛、设色灵活的本土特色凸显出来,既遵循传统,又显示了介休文化内涵,因此后土庙也被称为“琉璃艺术博物馆”。

琉璃技艺在建筑中的应用

琉璃瓦能够成为优质建筑材料是由它的性能所决定的。夏季温度升高,建筑难以散热,工匠们在屋顶上再次起脊,覆上琉璃,能够实现良好的隔热效果。琉璃瓦吸水率低,如遇降水,屋顶的荷重不会增加,且施釉后瓦面干净光滑,摩擦力小,无苔无藓,雨水沿瓦面流动而下,不会为建筑增加负担,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排水效果。除隔热、防水以外,耐火、抗酸碱、不褪色、不风化等优点也使琉璃瓦成为一种重要的屋面建筑材料,广泛用于各类建筑之中。

三清楼 董西平/供图

介休后土庙琉璃构件类型多样,均为单独创造、单独烧制,注重颜色的运用,局部采用晕染手法,色彩与作品的造型结构相呼应。殿顶之上的脊饰、屋檐下的悬鱼造型优美,色彩丰富。除了常见的黄、绿两色,还有稀有的孔雀蓝,孔雀蓝因颜色似孔雀羽毛而得名。黄釉、绿釉通常以铅作为熔剂,而烧制孔雀蓝釉需要在铅的基础上加入大量“马牙硝”(主要成分是硝酸钾和硫酸钠),这种马牙硝也被称为土硝,常出现在潮湿的土屋土墙上,其性能是普通工业硝无法代替的,因此十分稀有。在此基础上以铜作为呈色剂,使釉色呈现出独特的孔雀蓝。这种釉色早在唐宋年间就已出现,完善于元朝,兴盛于明清,后因原料采集困难、工艺十分复杂而失传,直至现代山西琉璃匠人多次试验、煅烧后才重新得以传承。丰富的色彩表达出更加复杂的主题,为后土庙建筑群增加了美感。

琉璃构件的审美表达

介休后土庙多使用黄、绿、蓝三色琉璃,构件细节上还采用了白、紫、黑等十几种颜色。后土庙的建筑屋面通常不止一种颜色,而是采用了“剪边”和“聚锦”的形式,用主色和辅色搭配。剪边即在屋顶的屋脊和檐边铺以色彩不同的琉璃瓦件,俯瞰呈现出各色边框围绕屋顶的样式,后土庙中常见灰色屋面搭配黄色和蓝色剪边。聚锦则指用不同颜色的琉璃瓦在屋面铺成装饰图案,庙内众多建筑都采用了菱形图案,大多为黄色,也有蓝色、绿色、黄配绿、蓝配黄等,色彩鲜明,对比明显。

后土庙不仅屋顶、门楼、影壁顶是琉璃世界,影壁壁芯的图案也是如此。庙内三清观的影壁壁芯展现了两条黄龙翻腾于海水波涛之中,夜叉持珠立于海面,配以五色云头、五彩祥珠;太宁宫影壁壁芯展现了人们想象中的蓬莱仙境,蓝色海水里有小巧精致的黑色海螺,仙山上还有祥云点缀。建筑屋脊上也大量使用了琉璃构件,三清阁正脊饰有颜色不同的牡丹花,花瓣造型柔美,十字歇山顶的螭吻为四龙相望,每条龙远看相似,近看不同,宝顶造型为炼丹炉,搭配八卦图案,顶部有绿色宝瓶,造型精美。金黄色的雕花饰片、高耸巍峨的宝刹、龙吻、形态各异的浮雕龙凤、仙人瑞兽,突出了介休后土庙的艺术特性。

琉璃建筑的文化内涵

不同于宫殿建筑的宏伟庄重,介休后土庙内的各种琉璃构件更贴近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是社会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并形成了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更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庙内三清殿戏台八字影壁上的博风和悬鱼配有精美的“老鼠偷葡萄”,博风板上有白色、紫色的葡萄,白色的细长,紫色的饱满,配有葡萄藤和叶子,茎叶分明,褐色的老鼠形态逼真,足以见得高超的琉璃技艺。左右各配有石榴图案,与葡萄搭配寓意“多子多福”。三清观影壁的“麒麟八宝”壁芯寓意着祥瑞,四角配有琴、棋、书、画的图案,代表着人们对文化素养的重视。后土庙中的关帝庙使用了赭色琉璃,与关公形象吻合,体现出民众朴素虔诚的信仰。

多样的形式,斑斓的色彩,丰富的造型,精湛的技艺,极高的艺术价值,琉璃制品对历代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物的美化起到重要作用,是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富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形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琉璃已不再仅仅是个物件,更多的是充满沧桑凝重的凝固历史,而这五彩斑斓的故事,必定会一直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介休市文化和旅游局)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7月4日11版

责编:丁涛

校对:和新龙

监审:韩凤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