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TV的历史回顾及发展分析 | 流媒体网

 煮酒敬英雄 2023-03-24 发布于江苏

   【流媒体网】摘要:2017年,是IPTV的智能运营开始之年,与时俱进是对于IPTV发展的根本要求,将技术和需求更好的结合,形成智能为基、体验为本,才能让IPTV业务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IPTV发展历程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网络协议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视频服务技术。其直播、回看、时移三大功能,将原本线性传输的电视节目变成了非线性的节目流,用户可以自己挑选节目而非收看节目,这对于传统有线电视用户的收视习惯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颠覆。

  从IPTV的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探索阶段:2004~2008年

  我国的IPTV业务最早开始于2004年,由黑龙江联通(原网通)和上海文广百视通合作,在哈尔滨推出IPTV业务试点,随后扩展到中国其他省市。IPTV在发展之初,受制于政策、牌照等因素的影响,步履艰难。据有关方面统计,2005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电信IPTV业务被广电总局叫停达15次。

  面对阻力,中国电信在IPTV业务上采取了借政策春风,在合法试点地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用户规模,非试点地区低调务实地发展实施用户基数的策略,将IPTV与宽带业务紧密捆绑快速发展,而中国联通IPTV被广电叫停后,其IPTV业务便陷入了停滞阶段。

启动阶段:2009~2012年

  在迈过2008年的发展拐点后,2009年迎来了中国IPTV产业发展的图变之年。在这一年中,无论是国内的宏观环境还是IPTV的具体市场,都伴随着整个产业的变革而不断成长。2009年4月10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首次明确提出“支持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2009年5月19日,《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首次对广电和电信的双向进入问题做了明确指示,要求“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相关政策的发布,是对IPTV产业发展的肯定。2009年12月,依托上海电信和上海文广的合作,上海成为全球首个IPTV用户规模过百万的城市。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国务院三网融合政策的颁布,让IPTV的发展借势崛起,成为最大赢家。随着2012年三网融合第一阶段完成,IPTV业务各地走势良好。截至2012年底,全国IPTV用户超过2300万,用户超过百万的省市有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福建、安徽、陕西。江苏IPTV用户数超过416万,上海IPTV用户达178万户,其中高清IPTV用户超过42万户。

 推广阶段:2013~2017年

  2013年,电视回归大屏,盒子拥抱运营商,IPTV播控平台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更是正式迈入推广阶段。2013年8月,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正式颁布,中国将迎来百兆高宽带时代,而这也为IPTV的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

  根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5月,中国IPTV总用户数已超过1亿户,成为全球最大的IPTV地区。1-5月净增1372万户。而有线电视2017年一季度用户总量降至2.51亿户,环比减少172.8万户。

 突破阶段:2018~

  在站上1亿户的台阶后,在面对老牌有线电视模转数的余威尚存、OTT互联网盒子的风起云涌、新兴智能电视的虎视眈眈的情况下,IPTV业务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转折点。

当前问题与困境

  IPTV业务经过前述三个阶段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时至今日,也暴露出了诸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行业发展瓶颈的即将来临

  不管是DVB、IPTV或是OTT盒子,都需要在电视机上切换信源才能收看,而新的智能电视机开机即能能够直接展示各种内容和应用。如果经营得当,将扼杀各种盒子于无形。而目前智能电视机的市场存量已经超过1.5亿台,且正以每年4000-6000万台的速度淘汰老式CRT电视和功能平板电视机。智能电视能否有直播,事实上也只是一个政策问题,而非技术问题。

  尽管IPTV发展迅猛,有线电视用户下滑难止,但是并不意味着IPTV终将取代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在经过模转数改造工程后,其应用功能上与IPTV相差并不大,以其价格的优势和用户的使用惯性,仍将保留一定量的固定用户。

  在家庭宽带方面,增长量也面临瓶颈,全国已经达到了3.3亿户家庭的固定宽带装机量,毋庸置疑,实现家家通宽带的时间已经没有多久了。

  在经历几年的狂飙式发展后,IPTV的用户也即将达到顶峰,单纯的用户红利即将消失。随着未来中国移动IPTV牌照的申请获得,针对共同的IPTV用户群体,三家运营商将难免会发生惨烈的用户争夺战。

利益驱动下的多方竞合

  目前的IPTV架构是广电系负责视听内容的提供和播控,运营商负责内容传输和用户发展。从竞争力比较来看,电信运营商在产业运营竞争要素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广电在传统产业竞争要素方面优势明显,随着产业发展及网台分离,传统优势将受到威胁。

2.jpg

  在政策的扶持下,广电体系建设了IPTV的总分播控平台,包括了中央平台和省级平台,力图保持对于IPTV的控制权。按道理来说,总分平台本是一家,但遗憾的是广电系统内部并没有完全站在一起。总平台和各个地方省级播控平台在对接时并不愉快。地方广电和运营商大多还能够以发展的眼光一起协商共同运营IPTV,但是总平台却总有一种横插一脚的态度,让地方广电在谈判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各地三方协议的签署以及总分平台的验收迟迟未决,也与此不无关系。随着湖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通过验收,加上此前已经验收通过的江苏、四川、重庆、辽宁、广东等6省市,全国约五分之一的IPTV播控平台通过验收,但剩余8成的IPTV省级播控平台仍属于无照经营状态。

  除了播控方之间的内耗,目前在省市落地过程中,还面临着多家牌照方与多家运营商之间的复杂组合关系,也涉及着多方利益的较量与纠葛。因此,在不同的合作情况下,用户发展的成果也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以中部某省为例,该省的电信运营商IPTV用户已经发展到了400万,但是联通运营商的用户却仅仅只有5万,巨大的差距虽然和IPTV发展的时间以及宽带用户的体量有关系,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同运营商在发展IPTV能力上的差异。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协同发展IPTV业务,也是大家必须面对的一个复杂问题。

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固网用户增长速度较快。2016年的运营商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固网宽带客户达7,762万户,净增2,259万户;中国联通网宽带用户同比增长4.0%,达到7,524万户。中国电信固网宽带用户数达到1.23亿户,净增1,006万户。在2017年5月份的运营数据中,中国移动固网宽带净增为240.6万户,总数达9048万户;中国联通固网宽带净增5.1万户,累计达到7690.5万户;中国电信宽带净增76万户,累计达到1.2729亿户。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固网宽带业务保持强势增长,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已经从7,762万户增长到9048万户,增长1286万户。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固网宽带业务上已经超过了中国联通,并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直追中国电信。中国电信5个月固网用户增加2723万户,虽增长不及中国移动,但整体总数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

  中国移动虽然在固网宽带业务上快速发展,但其IPTV的发展路途中一直还存在一个难以逾越的牌照问题。伴随着申请IPTV牌照的请求一次次被驳回,中国移动也陷入了被动发展的局面。在各方都在振臂高呼,今年将迎来运营商IPTV发展的关键之年时,中国移动非但没有如愿拿到牌照,还被勒令要求整改,这让原本不太好过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了。虽然广电给中国移动整改IPTV业务的时间截止到了6月底,但是至今还没有披露整改结果。所以,中国移动即使卯着劲地发展宽带业务,也无法移除IPTV发展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但一旦牌照问题解决,以以往中国移动业务推广的强势力度来看,未来将迎来一场声势浩大的IPTV用户争夺战。

IPTV系统现状分析

总体生态结构

  IPTV的整体系统来看,是把内容通过系统平台和网络以及终端提供给最终用户的过程,其生态链中包括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播控商、服务集成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终端提供商等

3.jpg

软件平台系统架构

  从软件平台的角度来看,IPTV的系统架构一般如下图所示。外部系统包括内容播控、CP内容提供、SP内容提供、应用提供、外部登录等;内部系统包括管理支撑、内容运营、应用运营、业务能力、业务分发等。另外还包括终端设备、网络承载设备等。

4.jpg

系统问题分析

  IPTV系统从2004年启动,至今已有13年之久,系统规范经历了1.0、2.0、3.0的版本更迭,目前的系统多采用的是3.0的规范,为IPTV业务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社会技术环境的变化,新业务形态的产生,目前的系统架构也暴露出一定的短板,需要结合新的软件技术,做出新的升级调整,才能让IPTV业务焕发更大的活力。目前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采用了传统的MIS类系统架构,在分布式扩展上局限较大

  传统的管理系统多为单体应用,作为一个独立部署的web应用存在,每次功能升级都需要进行整个管理系统应用包的升级。

  目前IPTV业务系统,需要面临多个CP、多个SP、多个播控方、多个省市、多级地市,本地化运营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IPTV系统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MIS管理系统或二/三级管理系统结构,它更加符合分布式架构的特征,需要更强的子系统扩展和自生长能力。

  二、系统结构上层层叠加,耦合性高、复杂度大,在升级更新方面困难多

  目前IPTV系统里面要求具有统一的产品、内容、服务的模型,各个系统间接口耦合度高,系统改一点而动全身,系统升级非常困难。造成目前很多终端的展现界面,长期处于一个模式,没人敢于去升级修改,因为稍微做一些变更都会具有非常大的改动量,可能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

  以CDN系统为例,CDN系统已经是目前的视频类系统的独立的基础能力部件,和内容管理和运营系统做了非常多的解耦工作,在架构里面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能力服务提供的。

  三、大数据信息利用率低,在智能化、实时化方面能力不足

  大数据技术、容器化、微服务化技术在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得到了突飞猛进,在互联网企业里已经得到广泛普及。而IPTV系统由于其巨大的用户基数和业务惯性,以及相关终端等硬件设备的更迭成本,对于这类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但如若不能快速的与时俱进,不能实现更加智能化、实时化的数据处理方式,在与智能电视、互联网视频的较量中,很难处于不败的地位。

发展思路探讨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IPTV业务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认为目前来看,在多屏、终端、运营和平台等四个方面存在着以下的发展趋势。

大小屏联动是决定IPTV发展的新出路

  视听产业红海搏杀早已进入血雨腥风的地步,IPTV在竭力分得一杯羹的同时,天花板也是隐约可见。守住大屏只是规定动作,大屏之外的用户争夺也成为IPTV产业关注的焦点。

  手机作为移动终端,具有随时随地的特征,已经让大多数人须臾不可离开,其在操控灵活性、语音输入、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具有明显的优势,IPTV应该和手机作为优势互补,通过小屏进行灵活操控,通过大屏获得优质播放体验。

  移动互联垄断生活的当下,如何打通大屏与小屏的壁垒,将大屏的内容和小屏的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决定了IPTV发展的未来,毕竟电视屏日趋显示器化,而手机屏却成为连通一切的工具。

VR、全景、互动视频将为IPTV带来新体验

  随着中国网络带宽的不断加快,网络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加,使得在传统直播、回看、点播的三大IPTV功能基础上,以4K、VR为特征的视频新技术将得以快速发展,获得更好更新更酷的体验。同时,机顶盒本身的处理能力也更为强大,传统的EPG的展现方式也将得到更大的扩展,更强的交互性、更灵活的展现技术将得到应用。

基于优质内容的精准化智能化的运营将是发展重点

  在现有直播、点播、回看等基础能上,在电影、电视剧、综艺、短视频、等方面加大内容引入,建立与网络直播、游戏直播、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内容合作,形成真正的海量的内容仓库。

  在业务运营方面,以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为代表互联网产品,也为IPTV提供了解决,如何能比用户更懂用户,如何让产品更智能、更个性化、更多样化、更丰富化将是未来发展重点。同时,内容IP的价值凸显,热门剧作对于业务的拉动作用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优质内容源的引入也将占据IPTV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节目运营编辑上,要能够根据热点,实现内容的快速更新,实现内容的灵活编排,能够根据类别、主题、标签等,实现内容的灵活组合,建立最新、最快的内容节目单。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做好智能化的运营,才能从传统的播控运营真正走向内容运营。

  针对移动互联网视频运营的高度智能化、精准化来说,要求IPTV必须立足于大数据基础上,建立千人千面的智能化推荐系统,熟悉掌控用户的此刻需求,并且创造用户的下一刻需求,熟悉用户的使用习惯,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智能化。针对一个家庭的用户年龄阶段的不同,实现观看用户的智能识别,实现一个能感知用户的盒子,为当前的用户推荐不同的内容。

分布式、大数据、微服务的技术升级将是新趋势

  采用传统的中心节点->区域节点->边缘节点的三级架构,实行以中心节点为核心的模式,在满足分省市、多地市的差异化需求时,会碰到较大的困难,需要在应用部署方式、数据同步方式、服务接入方式等方面进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分布式、微服务化的架构,建立大数据实时处理能力平台。

IPTV4.0技术构想

总体架构思路

  在即将迈入的IPTV4.0时代里,产业也正随着智能平台的覆盖,而更趋向开放、更趋向互联网化,与3.0相比,4.0的主要的关注点是解耦与融合。包括:

  平台与业务的解耦:实现业务与平台的解耦,多厂商能力的互通,多终端服务的并行;

  终端与业务的解耦:定制瘦视频终端,软硬件分离,统一管理,打造极致的基础能力和多形态的终端类别;

  CDN的解耦与融合:CDN作为基础能力与内容管理系统解耦,能够支持4K,能够与第三方CDN融合;

  双网网络互通:终端和平台支持专网与互联网的网络双跨,实现网络互通,实现大小屏的互动操控;

  终端智能化与平台云化:引入大数据和云技术,实现终端展现的云化,通过智能推荐和智能运营,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用户体验。

5.jpg

  对于中国移动的IPTV业务而言,与中国电信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积累不多,但也少了历史包袱的拖累,如果能够不守窠臼,以新的架构去应对,反而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效果。

  以微服务、容器化为基础的云化技术构架

  传统的单体式应用,在一个部署中包括了应用的所有功能,在开发初期代码汇聚度高,开发调测部署都比较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的不断累加,会逐渐演变成一个巨大、复杂、难以理解的怪物级应用。

  微服务则采用松耦合的方式,把复杂业务拆解成多个独立组件,每个微服务仅关注于完成一件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该任务。简而言之,每个微服务代表着一个小的业务能力。这些小的微服务可以独立的编译和部署,并通过各种暴露的API接口进行通信,它们彼此相互协作,作为一个整体为用户提供功能,并可以独立进行扩容。

  对于这些数量众多的微服务,通过建立服务注册中心的模式,进行自动化管理。微服务启动或停止后,会向注册中心进行注册和注销,注册中心会把相关消息再通知给需要调用的调用方,调用方根据消息通知进行接口的调用。而且这一切都是自动完成的,可以完全不用手工参与,特别适合快速的扩展和多版本的并行。

  门户网关对于注册的微服务进行了汇聚和路由,为终端访问提供了统一的访问接口,并实现了服务熔断、服务限流等功能。

6.jpg

  如同集装箱技术改变了整个运输业。容器化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虚拟化技术而言,具有更轻量的技术架构,更快的启动速度,更标准化的打包、封装、搬运机制,更高的IT资源利用率。

  应用容器引擎(如docker)帮助开发者将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打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便于应用的部署和扩展。利用Docker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对宿主机资源进行隔离、划分,同时因Docker本身极其轻量化的特点,可以做到宿主机的高密度、高可用性、高弹性的应用,从而做到IT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而随之产生的微容器概念和微服务正好相辅相成,通过 Docker 封装的应用可以轻松运行在以扩容能力见长的云计算平台上。当微服务与容器结合使用后,微服务架构所具备的优势将被进一步放大,为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敏捷性和适应性。

  使用了微服务和容器化架构后,在部署方面,可以基于软件镜像仓库,实现对于软件版本的快速分布式部署,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弹性扩容;在运行方面,可以保持多个版本的并行运行,新的业务接口可以快速上线,对于系统间的接口可以进行统一监控和跟踪,能够做到更好的质量监控。

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运营与服务

  随着IPTV用户的发展,网络、用户、终端和业务产生的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与此同时,用户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客户体验好坏、业务提供灵活度和丰富度逐步替代网络指标成为运营实力的首要衡量指标。IPTV的运营正在经历以网络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向着以业务和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的深刻变化。

  智能运营就是以提高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对网络和业务的端到端实时监控、对用户行为的细致洞察、对网络-业务-终端-用户的综合关联形成智能监控、智能预测以及智能保障,从而实现完整的智能运营体系,实现高效运营,提升运营收益。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大量、复杂、快速生成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共享和应用成为智能运营各环节所需的核心技术。

7.jpg

  大数据需要具备即时性,大量数据同时生成于一个或多个地方,这需要强大的并行数据处理能力。目前大数据的典型技术Hadoop通过提供HDFS和MapReduce实现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再通过Storm、Spark等技术框架的辅助,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大量实时数据的处理难题。另外,大数据还需要具备多样性,数据并不具备统一的结构,甚至是非结构化。这种数据的特点使传统的数据仓库和关系型数据库难以发挥作用,而以Hbase、MongoDB为代表的列数据库、文档数据库等非关系数据库,则具备极大的可扩展性,能够很好地应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存的处理需求。

结语

  本文通过对IPTV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对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多屏互动、增强体验、精细化运营、智能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同时,针对目前应用平台系统架构的不足分析,提出了以微服务、容器化、大数据为特征的IPTV4.0系统架构思想。2017年,是IPTV的智能运营开始之年,与时俱进是对于IPTV发展的根本要求,将技术和需求更好的结合,形成智能为基、体验为本,才能让IPTV业务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