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典籍博物馆: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之殷墟甲骨

 静逸阅读 2023-03-24 发布于北京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大古文献的出土或发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和学术史上的一次盛宴。

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清内阁大库档案学,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四大显学”。

国家典籍博物馆“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之“殷墟甲骨”就从“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开始讲起。

1899 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拿着从中药铺买来的“龙骨”反复端详,发现上面的一些奇异刻划与青铜器上的金文有些相似。他决定对甲骨进行深入研究,于是向外界以“一个字一两银子”的高价收购带字甲骨。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到1900年去世,前后不过一年多时间,王懿荣王懿荣收购了1500余片甲骨,打开了一道探索甲骨文的大门。

继王懿荣之后,甲骨文大家罗振玉自1907年起开始收集甲骨,前后收集有近3万片甲骨,是早期收藏甲骨最多的藏家。

罗振玉对殷墟甲骨的发现、挖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收集研究甲骨的同时,罗振玉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到甲骨出土地,在罗振玉的亲自访求探查下,河南安阳小屯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1928年10月至1937年6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进行了15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青铜器、玉石器、骨蚌器等。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古代都城遗址。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1936年殷墟的第13次发掘。

1936年 6 月12 日,殷墟第13次发掘正在进行收尾,准备第二天结束工作。

正在此时,有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甲骨坑,坑中甲骨数量巨大,比近年发现的甲骨总和还要多。

由于该坑中甲骨数量巨大,剔剥工程极为浩繁,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后经发掘者王湘、石璋如等人研究决定,把甲骨坑形成的灰土柱套装在一个大木箱中,整体取出,搬运到室内进行清理。

这就是编号为“YH127”的甲骨坑。YH127 甲骨坑共出土甲骨 1.7万余片,是殷墟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其中完整的龟甲近 300 版。

殷墟甲骨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期:盘庚、武丁时期;

第二期:祖庚、祖甲时期;

第三期:廪辛、康丁时期;

第四期:武乙、文丁时期;

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期。

武丁时期是哪一时期呢?

武丁是商朝第 23 位国王,不但善于领兵作战,更善于治国理政,附近许多方国、部落纷纷归附于他。

武丁统治的时间约在公元前 13 世纪。放眼全球史,武丁统治后的 200 年,希腊才开始进入原始公社制解体的“荷马时代”,意大利也只是刚刚出现一些原始村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编号“YH127”甲骨坑出土的有字甲骨 17096 片,几乎都出自武丁时期。

龟是“四灵”之一,被看做是能沟通人和神之间联系的中介。先民们对龟甲进行烧灼,产生裂纹,再根据裂纹来预测凶吉,然后把结果记录在龟甲上,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殷墟甲骨。

在安阳殷墟的多次考古发掘中,曾屡次发掘出多种尺寸的青铜制刀,在殷墟武官村大墓等地还出土过玉刀。

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被业界尊称为“甲骨四堂”,他们在考古、发掘和研究甲骨文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展览最后,策展人员精心准备了十二生肖和百家姓甲骨文版,不少前来观展的朋友都在此处驻足寻找自己的姓氏或生肖,沉浸式体验,极富乐趣。

附图:甲骨占卜的程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