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西北从军往事(五): 陕北练兵

 新用户6525yWoI 2023-03-24 发布于湖北

我的西北从军往事(五)

陕北练兵

吴海波

作者吴海波(右)与安陆籍战友包建琼在《黄河母亲》雕塑前留影

     大约是在1977年冬季,我们部队在陕北进行了一次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沙家店战役重温,和防御核武器战争的演习。从高层指挥员说,是进行战役和战术的演练,对于我们基层战士来说,是进行了一次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陕北米脂县是个出美女的地方。陕北有民间谚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是说米脂的婆姨俊俏。林彪元帅的前妻张梅就是米脂县人,因长得漂亮被誉为陕北一枝花。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中的闭月貂蝉,据米脂县志记载,就是米脂县人氏。

      在防御核武器战争演习期间,我们班住进了米脂县山沟中的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位妇女,带着一个五岁的男孩。她家有两孔土窑洞,位于半山腰间。两孔土窑洞是相通的,看上去有些年头,窑洞里面被熏得黑黑的,有的地方还裂开了口子。我们住外面一孔窑洞,主人住里面一孔窑洞。

作者吴海波在火箭炮前留影

     我们班在女主人窑洞里住了五天。女主人很热情,每晚都帮我们把土炕烧得热热的。我以前没睡过土炕,把被子放在了炕的一侧,谁知是火炕道口温度最高,晚上睡觉后背热得不行,就把被子半边放在下面隔热。

     我们每天起床帮女主人打扫门前卫生,特别是帮助女主人挑水。女主人家住在半山坡,挑水要到坡下沟里去取水,来回一趟要一个多小时,用水十分困难。我们每早轮流帮女主人把水缸挑得满满的。

      我们的就餐,是炊事班做好后用汽车送到山下,再由我们取回。吃饭时,我们给女主人儿子馒头吃,女主人自己不接受我们给的馒头。有一次炊事班做的大米饭送来,我们给女主人的儿子盛了饭和菜。女主人说:我们从没吃过大米饭。这话把我听呆了,让我这个在老家餐餐吃大米饭的人觉得不可思议。继而,才想到陕北黄土高原降水量少,只适应旱作物,女主人家以粗粮为主,白面也不能常吃,何况此地交通闭塞,经济较为落后,物资流通不畅,家里怎么能有大米饭呢?

      防御核武器战争演习五天结束,我们要离开女主人的窑洞。临行前,我将自己从连队带来干粮袋中的大米全部倒出来,班里其他人也拿出了各自的干粮袋,将大米留给了女主人。女主人感激地望着面前这群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解放军战士。

      记得有一个下午,我们在一个村里的学校操场上休息就餐,周围的老乡都过来围着看。我正蹲在地上吃馒头,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说:解放军叔叔,给我一个馍吃!我顺着声音看去,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爷爷向我伸出了手。看见老爷爷的山羊胡,我立即想到了我的外公。我的外公也是留着山羊胡,我小时候外公常牵着我的手在南大街上玩,人们见到外公都尊称五爹。

      我赶紧起身去装馒头的筐子里拿了两个热乎乎的馒头递给了山羊胡老爷爷。看着离开的山羊胡老爷爷,我心里不是滋味。一个年迈的白胡子老爷爷,放下自尊,称一个20岁的战士为解放军叔叔,伸手乞讨馍吃,他那时的心情该是多么复杂和忐忑啊?

      面对陕北老百姓生活改善不理想,周恩来总理也曾流过泪。延安纪念馆讲解员介绍,有一年,周总理陪外宾访问延安,看到延安当时还没通火车,老百姓生活过得比较艰苦时,周总理流着泪说:“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了我们,他们现在还没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们真的对不起他们呀!”

      在延安,我们参观了宝塔山、扬家岭毛主席旧居、枣园、中共七大召开的中央大礼堂等地方,还参观了中共中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八一宣言》诞生地子长县瓦窑堡。看到这些沟壑中土得掉渣的窑洞和简陋的建筑,对比我后来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庐山美庐别墅和气派的庐山中央大礼堂,还有浙江宁波雪窦山蒋委员长依山临水的妙高台和慈溪河边的别墅,结果还是黄土高原沟壑中吃着小米饭、穿着粗布军装和打着补丁衣服的共产党人,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还参观了被誉为陕北的江南:南泥湾。南泥湾是王震将军带领的三五九旅,在极度困难下,开展边区军民大生产的典型。

      参观南泥湾,联想我们所在的部队也是三五九旅的一部分,还在继承、践行南泥湾精神。那时候,我们部队每名战士每天的生活费只有四角七分钱。为了改善官兵的生活,战士们业余时间种菜,每个班都划分有小菜地。我虽然是从农村入伍的,但在农场没种过菜,算是外行。

      记得我们班种菜能手是河南籍的战友孙国兰、四川籍的战友李新华、王成金,他们不怕累不怕脏,浇水施肥,业余时间把小菜地弄得很好。种的蔬菜因季不同,有茄子、辣椒、葫芦瓜、冬瓜等等。所产的蔬菜全部给了连队炊事班改善伙食。

      我们连有位四川籍战士房建红,当了两年兵就喂了两年猪,当了两年猪倌。他全身心扑在饲养工作上,没有任何怨言,猪养得膘肥体壮,为改善全连官兵生活作出了贡献,还立了三等功。

炮团部分安陆籍战友合影,后排左二为吴海波

     在观摩和演习阶段,我们去了解放战争著名的沙家店战役实地战场。1947年8月18日,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在米脂县沙家店设伏,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三师6000人,中共中央高度评价这一仗对全国战局的重大意义。该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扭转了西北战局。西北野战军由内线防御转入内线反攻。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常年降水少,黄土灰就像一层厚厚的地毯,一脚下去就是一团黄烟腾起。指挥员在山顶上向我们介绍战役情况,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硝烟弥漫激烈的战斗场面,听到嘹亮的冲锋号。后来我们观看电影《保卫延安》,看到沙家店战役,解放军战士从各个山头冲下来杀向敌阵,脚下卷起漫天黄尘镜头,我们彼此都有亲身感受。因为我们曾去趟过沙家店山头的黄土。

    汽车在黄土高坡上风尘仆仆,炮车和运输车辆都穿上了炮衣或是挂上了伪装网,我们摇晃地坐在车里,不知去往什么地方。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榆林一片空旷荒野夜宿。天很冷,月亮清辉也透着寒气。我们就地搭帐篷宿营,找来包谷杆子作为铺垫之物,上面再铺上毛毡和褥子。包谷杆虽然不能保暖,但可以隔潮。

     炊事班在埋锅做饭,各连队做饭的灶火一处一处的,炊烟袅袅。空旷的天地间,一辆辆炮车,一顶顶帐篷,一处处灶火,让人联想到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诗中的词汇:大漠、孤烟、金戈、铁马、月色寒、风似刀。

      晚上睡在帐蓬里,冷风直往帐蓬里吹。我把被子的脚头用绳子绑起来,防止脚伸出来受冻,为脚保暖。可是,顾脚顾不了头,冷风吹得脸和耳朵冰凉凉的。于是又把头埋进被子里,蜷缩成一团,就像一只大虾。

    那天,轮到我站二班岗,躺下一个小时,被子刚刚捂热,就被头班岗的哨兵唤起。站岗不站二班岗是军中的口头禅,无论是顺二班岗,还是倒数二班岗,都是让人极不舒服的。寒冷的夜空,我穿着大衣背着枪站在哨位上,目光巡视着四周,军用棉鞋抵挡不住陕北的寒气,脚冻木了,好不容易才捱过站岗的一小时。

     早上起来,帐篷中毛巾都冻成铁板板了。炊事班烧了大锅的热水,洗过之后才觉得有点热乎劲,舒服多了。待太阳升起,我向北望去,才发现北边是一望无边的毛乌素沙漠,心里想着:这莫不是我们预设的未来防御战场阵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