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易《岱麓访碑图册》

 闲之寻味 2023-03-24 发布于广东

黄易《岱麓访碑图册》,画的是你熟悉的齐鲁风景吗?

艺境
已关注
2023-03-24 09:37

来自湖南

黄易(1744 年11月22日—1802年3月26日),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钱塘黄氏八世。兼擅篆刻,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

在清代乾隆时期,注重名物训诂的考据学盛行,书法领域的碑学也兴起,许多文人学士热衷于寻觅金石碑碣,从中汲取治印、碑学之法,掀起了一股金石学之风。一些画家兼工书、画、印,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尤其将金石的艺术营养注入绘画艺术,遂形成了特色独具的“金石派”。代表人物有黄易、奚冈、陈鸿寿,他们既是精于篆刻的“西泠八家”中的成员,又是金石派绘画的倡导者。他们既在画风上注入金石篆刻的笔法和纯朴、真率、古拙、深沉的意趣,开创了甚富金石味的新面貌,又在寻碑觅碣过程中用图画记录下所见遗址古迹,再现出不少景致真实的碑碣遗址胜地,成为实景山水中的新样式。其中黄易的“访碑图”是最具代表性的。黄易每次寻访古碑,都用图画的形式加以记录,并配以文字诠释,形成自具特色的“访碑图”。

《岱麓访碑图》册共24开,以左文右图的形式描绘黄易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由济宁到泰山访碑的种种情形。据作者本人题跋可知,其中一部分册页记录泰山的碑刻情况,如“岱顶”“开元磨崖碑”“石经谷”“王母池”等,另一部分则是记录作者在往返途中所见的碑刻情况,如“大明湖”“孟子庙”“孔林”“孔子庙”“大汶口”等。除此之外,作者还在题跋中介绍了碑刻的具体状况,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资料。

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较为系统地加以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地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被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岱麓访碑图》册便是其中的一套作品。

纵观整套册页,作者采用了水墨与浅绛两种中国画表现技法,但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却是统一的。具体而言,他注重线条的断续与转折,多用粗笔短线描写碑刻所在地周围的景色,使得画面景致简明,意境幽僻清寂,有平淡天真的艺术趣味。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岱顶

(此幅尚无清晰图片)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后石屋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开元磨崖碑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对松山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樱桃源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石经谷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王母池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岱庙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功德顶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铁袈裟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甘露泉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灵岩寺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铁山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尖山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龙洞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佛浴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岗山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孟子庙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大明湖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孔林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孔子庙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大汶口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千佛山

清 黄易 岱麓访碑图册 五峰

分享至

不喜欢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