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江西 丨 ④ 吴城方国

 天和图书馆21tc 2023-03-24 发布于广西
图片

何以江西

石器时代结束,青铜时代来临,中原地区形成了以夏商周为主体的中华早期国家文明。与中原青铜文明同时,在长江以南的赣鄱大地,有一支文化雄踞一方:它既与中原商王朝关系密切,又独具地方特色。今天,江小博带领大家探寻吴城方国。

距今3600年左右,江西地区进入青铜时代。1973年吴城遗址的发现,以及其后十次考古发掘,揭开了这个江南方国文明的神秘面纱。高耸的城墙、庄严的祭祀场所以及居住区、制陶区、冶铸区和墓葬区等严密划分一一呈现出吴城方国都邑内手工业分工、贵族和平民分化以及高度集中的公权力等国家文明形态。

图片

樟树吴城遗址全景

01

图片
图片

文明之邦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飞跃,让人类从氏族社会进入到具有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即步入了文明阶段。吴城遗址发现的城墙壕沟、祭祀遗址、文字和青铜器等种种迹象表明其具备了国家形态,是一处早期国家及其权力结构的物化形式——方国都邑,显示出江西是迄今所见长江以南最早跨入文明门槛的地区。

都邑城垣

图片

城墙是城邑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城地处赣江支流萧江南岸的台地上,深居赣鄱平原腹地,水网密布,四季分明,是绝佳的筑城胜地。吴城城址面积61.3万平方米,平面近圆角方形,城垣周长约2960米。城垣修筑方式为垒筑,系利用自然地形,顺应山势,挖壕取土,层层堆筑而成。在修建城墙的同时墙外形成壕沟,兼具军事防御及防洪功能。 城墙辟有五个城门,此外东南处还有一个用于泄洪的水门。

图片

吴城遗址西段城墙和城壕剖面

祭祀礼仪

图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崇神重祀是商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吴城祭祀广场由道路、建筑基址、祭祀台座、红土台地与柱洞群五部分组成。其中,红土台座及道路位于城址中轴线的中心位置;道路铺设考究,沟通连接各遗迹;在人工堆筑的红土台座上,分布着廊道、建筑基址、祭祀台座、柱洞群等遗迹。这些遗迹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大型宗教祭祀场所。

图片

吴城遗址祭祀广场

图片

  陶面具范

文字使用

图片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吴城上百件石范、陶器上的文字符号,主要采用刻画或戳印的方式,施于器表。

图片

 文字陶片

“臣”字在甲骨文中经常出现,商代“臣”字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奴隶,另一种是臣僚的意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

吴城文字主要有记事性质文字、计数性质文字及刻符三类,内容反映了商时期社会史实、易卦、窑业生产乃至所有关系等方方面面,表明吴城是当时集政治、军事和经济于一体的大型城邑。

图片

折腹成组文字釉陶罐

陶罐上印有十二个文字符号,呈环形排列在它的肩部,释读为“中才材目尞且之上甲”等字,属于记事性文字。

权力象征

图片

商周时期,占有青铜资源是权力与地位的重要象征。青铜器的铸造与使用是吴城不可或缺的文明象征之一。其出土的青铜器包含礼器、兵器与生产工具等,器型有鼎、斝、斧、锛、戈、矛等,涵盖吴城先民生产、生活、祭祀与战争等诸多方面。

图片

 凤纽青铜器盖

图片

兽面纹青铜斝

图片

兽面纹鸟耳青铜鼎

吴城遗址发现了石范、陶铸件及大量炭渣红烧土块等青铜冶铸遗存。其中石范和陶范并用是其最具特色的生产工艺,尤以铸造兵器和生产工具的石范为代表,颇具地方特色。

图片

蝉纹石范

图片

石刀范

02

图片
图片

安生乐业

发达的农业、青铜冶铸业、陶瓷制造业为吴城文化快速崛起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富的农具、工具和陶瓷器组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3000多年前的生活画卷,展现了吴城先民衣、食、住、用、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饭稻羹鱼

图片

吴城先民的经济类型以稻作农业为主,采集渔猎为辅。吴城遗址中的生产工具较于史前聚落时期更加精美考究,种类繁多且成套使用。按质料来分,有铜、石、骨、木、陶5类;按用途分,有起土、中耕、收割3类。有段石锛和马鞍形陶刀是其主要生产工具,具有浓厚地方特色。

图片

   圈点纹马鞍形褐釉陶刀

吴城人的饮食用器主要为陶瓷器,鬲、甗、豆、罐、盆、尊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器具。其中甗形器是江南特有的蒸煮器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

图片

弦纹折肩陶尊

图片

编织纹折肩原始瓷罐

图片

绳纹分档陶鬲

田野里,人们使用石钁翻动土地,种植稻、麻等农产品;萧江上驾舟捕鱼,将渔网挂满了石网坠和陶网坠,撒网放到江中;树林里,有人手持弓箭、石矛打猎,也有人手拿石斧,砍树劈柴;回到居处,人们生火架陶,寥寥的炊烟在房子间升起……

图片

陶网坠、石网坠、陶纺轮

图片

石镞

图片

石斧

由陶到瓷

图片

吴城是商代南方陶瓷器的重要烧造中心之一。这里发现有圆窑、圆角三角形窑、圆角方形窑、龙窑等多种形制窑炉,其中的早期龙窑是中国最早的龙窑遗迹之一。在吴城龙窑的发展过程中,窑身长度和容量随着升焰窑向平焰窑的进化而逐渐增加,并独创了分段投柴的方法,为龙窑早期发展史带来突破性进展。

图片

吴城遗址龙窑发掘现场

先进的窑业技术为吴城先民生产成熟的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器提供了技术保障。在长期的生产与探索中,先民们发现并使用瓷土,通过不断提升窑炉温度,烧制出制作精良、烧结程度高的原始瓷器,吴城成为中国原始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豆、罐、盆等生活用器到刀、纺轮等生产工具,原始瓷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片

圈点纹原始瓷假腹豆

图片

四系折肩原始瓷罐

吴城遗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农业兴旺、手工业发达、礼仪兴盛的商代长江以南文明中心。它的发现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陈说,成为打开江南古文化研究的一把“钥匙”,为江西商代考古提供了年代学“标尺”,对探索赣鄱地区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赣江中、下游及鄱阳湖西岸一带,还分布着和吴城遗址相类似的百余处遗存,它们以吴城遗址为代表,是一支有自己的分布地域和自身文化特征,又受到商文化强烈影响的考古学文化——吴城文化,是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文化之一。

图片

吴城文化已发掘主要遗址分布图

吴城遗址作为方国都邑,是吴城文化的中心。与吴城遗址隔赣江相望,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址——牛头城,城外新干大洋洲商墓的发现震惊中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神秘的南方青铜王国。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樟树市博物馆:《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彭明翰:《吴城文化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3] 李伯谦:《试论吴城文化》,《文物集刊》1981年第3辑

[4] 周广明:《文明史观视野下的江西早期国家文明演进》,《文物天地》2020年第10期。

[5] 曹正茂:《吴城文化与商代江西》,《文史月刊》2012年。

[6] 彭适凡:《江西通史·先秦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7] 李家和:《吴城遗址文化分析》,《中原文物》1983年第4期。

[8] 彭明瀚:《吴城文化的社会形态与文明进程》,《中原文物》2006年第5期。

[9] 周广明,赵碧云:《吴城商代宗教祭祀场所探究》,《南方文物》1994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