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长龙、王亭贯、孙瑞欣 ![]() 1、燕昭王墓历史记载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直隶遵化州志》载:燕昭王墓,城南六十里无终山上。在遵化铁厂镇铁厂村西侧百余米的坡地上,无终山山脚下,有一处约一亩三分地大小的古墓,这就是燕昭王墓。原墓地建筑规模宏大,周围松柏密布,遮天蔽日,墓前立有牌楼、华表、墓碑等。 2、张金二人同立燕昭王墓 燕昭王墓碑现存一统,青石材质(产自黄土岭村),为嘉庆戊寅年(1818年)郡刺史湖南人张杰(字伯良)、文庠生会稽人金航(字青藤)二人同立。张杰时任遵化知州,据碑阴记载,其于嘉庆丁丑年(1817年)到任后,便寻访燕昭王墓,未得;同年冬,金青藤冒雪再寻,得墓之残碑;次年一月,二人合立此碑。 3、燕昭王墓墓碑正面如下 大清嘉庆戊寅年季春 燕昭王墓 郡刺史楚南张杰伯良氏 文庠生浙东金航青藤氏 仝立 4、燕昭王墓墓碑背面如下 无终山畔柏森森,为访遗踪踏雪寻。 (余以丁丑夏蒞任属,访王墓,不可遽得。是冬,幕友金青藤先生冒雪往寻,始得之。) 华表已经归洛土,高台无复筑黄金。 一抔犹在贤王骨,千载如生爱士心。 屈指怜才谁得似,一番展拜一番吟。 戊寅春月伯良氏旧咏,浭人执甫氏续书 丰润县贡生:刘策 立 5、燕昭王墓墓碑背面诗句解读 题于燕昭王墓碑之上的张杰之诗,其大意是:无终山上松柏茂密阴森,为探访燕昭王之墓踏雪而找寻。(我在丁丑年(1817年)的夏天到遵化知州任上上任,曾探访燕昭王墓,没能够很快得到。这年冬天,我的朋友金青藤先生冒着大雪前往寻找,才找到。)墓前的华表已经被运往洛阳,当今也没有什么君王能再为招贤纳士来铸黄金台了。只有一捧黄土还在,土下埋着燕昭王这样贤明的君王的骨骸。燕昭王这种爱护贤能之士的情怀,千百年来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像燕昭王那样爱惜贤才的人屈指可数,如今还有谁能像他那样呢?无奈,我只能展开身子不停地边拜祭边诵吟。 6、史载燕昭王墓千年老狐与墓碑相互得印证 《太平御览》卷九〇九,载有燕昭王墓千年老狐的故事,说的是晋惠帝时司空张华,学识渊博。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千年老狐,决定用燕昭王墓前的千年华表木柱照妖。当砍伐燕昭王墓前华表木柱时,华表木竟血流不止,原来它也是修炼成精的妖怪。于是,他把这两个妖精带到洛阳一块烧毁了,自此燕昭王墓华表无存。这就是“华表已经归洛土”的典故,这个史籍典故与燕昭王墓碑得到了相互印证。 7、丰润县贡生将张杰诗句续书于墓碑背面 丰润县贡生刘策,字执甫,某年某月来到燕昭王墓,将嘉庆戊寅年(1818年)郡刺史湖南人张杰,字伯良,的诗句书刻在燕昭王墓墓碑背面,使燕昭王墓碑更加完整。 8、铁厂还遗存有二块燕昭王墓残碑 在铁厂还遗存有二块残碑,一块留有“燕昭”二字,一块剩一个“王”字,两块残碑石质不同,伤痕也对不上,故并非是同一块碑。也无法断定其年代,但可以确认为燕昭王墓碑。 9、附张杰和金航简介 附:张杰,字伯良,湖南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喜欢深入基层,体察民间疾苦。1817-1823年曾任遵化知州。张杰有三篇策论《均徭文》(1820年做)《论差徭书》(1821年做)《均徭辩》(1822年做),均是任遵化知州时所作,对道光年间直隶差徭改革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附:金航,字青藤,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为张杰幕僚,他熟读四书五经,长于历史考证,他“幕游直省,广积阴功”,在遵化,他考燕昭王墓,修金火二仙姑祠,立田畴故里碑,对遵化历史做出了突出贡献。 清乾隆59年[1794]《直隶遵化州志》记载:燕昭王墓,城南六十里无终山上 清光绪12年[1886]《遵化通志》记载:燕昭王墓在州南六十里无终山上 铁厂村张万铎书记讲解燕昭王墓 对燕昭王墓碑进行拓碑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6月24日,遵化马长龙与铁厂村书记张万铎引领榛子镇李坤拓碑 2022年6月24日,遵化马长龙与铁厂村书记张万铎引领榛子镇李坤拓碑 2022年6月24日,遵化马长龙与铁厂村书记张万铎引领榛子镇李坤拓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