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小学语文教与学》转载了我的这篇文章

 宝妞 2023-03-25 发布于河南

新课标中的“表达与交流”课教学初探

此文发表于2022年第9期《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感谢杨文华主编!

2023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感谢贵刊编辑老师!

新课程标准将“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整合成“表达与交流”,并将其分至六大任务群中,这一改变肯定带来语文教学的大变革。如何上好“表达与交流”课?我们应该从新课标中找答案。
一、新旧课标对比,“表达与交流”的整合是合乎规律的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实验版)》:
“写话”出现5次,“习作”出现16次,“写作”出现了“36”次,“表达”出现了39次,“创意”出现5次,“创作”0次,“交流”出现14次。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写话”出现6次,“习作”出现16次,“写作”出现了“39”次,“表达”出现了56次,“创意”出现5次,“创作”0次,“交流”出现20次。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写话”出现3次,“习作”出现10次,“写作”出现了“14”次,“表达”出现了121次,“创意”出现10次,“创作”4次,“交流”出现85次。
研究这三组数据,新课程标准虽然没有取消“写话、习作、写作”,但从递减的次数可以得出其正走在被逐渐淡化的路上之结论。从新课标中的“表达、创意、创作、交流”递增的次数来看,全方位重视“表达、创意、创作、交流”,那是必须的。而“创作”更应该重视,因为“创作”走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可是首次。
我国12年中小学生写作被分为“写话、习作、写作、创作”才20多年的时间。那时候,课程标准研发专家认为:中小学生害怕写作,是因为要求太高。所以就有了“第一学段写话,第二、三学段习作,第四学段写作,高中学段是写作与创作”之“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喜欢写作”的认知。但,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认知没有改变中小学生大面积讨厌写作的现状。而不少国家的中小学生大面积喜欢写作的原因,居然是从小就做创意、创作的事,并将“表达与交流”整合实施。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用好儿童天生的创造,他们怎么可能会讨厌写作?所以,新课程标准用“六大学习任务群”规范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内容,仅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名称来看,“创意表达”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那单一的“写话”训练肯定要改!
二、从新课标“文体”变化,看“表达与交流”不能再淡化文体了
2001年课程标准里的文体有:见闻、感受、想象作文、简短书信、便条、简单的记实作文、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日常应用文、简单的研究报告、活动计划、活动总结。
2011年课程标准里的文体与2001年课标相似,只是将“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变成记叙性文章、简单的说明性文章、简单的议论性文章”
2022年课程标准里的文体有:见闻、感受、想象作文、便条、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日记、观察手记、列大纲、创编儿童诗、创编故事、成长故事、观点、专题、启示、改编名著的精彩片断、文学鉴赏、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脚本、简短的书信、简单的记实作文、读书笔记、记叙性文章、简单的说明性文章、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常见应用文、诗歌、小小说、简单的研究报告、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实验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调研报告、续写童话或寓言故事、文学体验文。
“文体”的如此变化,“表达与交流”肯定需要新策略。当然,还有个最容易让孩子爱上写作的文体——剧本,没有被新课标重视。有人说,不是有脚本吗?脚本与剧本是有区别的。小学语文,到底需要哪些文体才是合理的?好多年前,我读过加利福尼亚州一至五年级的英语语言艺术教材,他们小学阶段写哪些文体呢?大家不妨看一下目录:
一年级
第1-4单元(无)
第五单元 个人叙述
第六单元 描写
第七单元 写故事
考 试   写个人反应(感受)
聚焦戏剧 剧本创作
第八单元 研究报告
二年级
第一单元 写故事
第二单元 描写
考 试   写个人反应(感受)
聚焦寓言 创作寓言故事
第三单元 写友好的书信
第四单元 研究报告
聚焦传记 写作传记
第五单元 第一人称叙述
第六单元 指导类的文章(指导别人去做或制作某个东西的文章)
三年级
第一单元 写个人记叙文
第二单元 写指导类的文章
聚焦民间、寓言故事(如龟兔赛跑) 创作寓言故事
第三单元 写故事
考 试   写个人反应(提供阅读材料,写出一两段阅读感受)
第四单元 研究报告
第五单元 描写
聚焦传记 写作传记
第六单元 写劝说类散文
考 试   写故事
四年级
第一单元 第一人称叙述
聚焦推理故事:写作推理故事(小说)
第二单元 描写
聚焦戏剧 剧本创作
第三单元 写故事
考 试   写个人感受
第四单元 写劝说类的文章
聚焦诗歌 写一首诗
第五单元 写带有个人观点的散文
聚焦故事 编写知识小故事
第六单元 研究报告
  表达个人观点的散文
五年级
第一单元 描写
聚焦故事传说 写夸张荒诞的故事
第二单元 写表达个人观点的散文
聚焦诗歌 创作诗歌
第三单元 写故事
考 试   写个人感受
第四单元 个人叙述
聚焦戏剧 创作剧本
第五单元 写研究报告
聚焦自传 写作自传
第六单元 写劝说类的文章
  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些目录告诉我们:一是年年练“描写”;二是年年“写故事”;三是年年“写研究报告”;五是剧本写作从一年级开始,四五年级还要加强剧本创作;五是考试以考个人反应、个人感受为主;六是书信是从二年级开始的;七是重视诗歌的创作;八是重视写“观点”的文章;九是重视写长文章或书(写传记、自传);十是他们把文体名称直接写入教材……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淡化文体已经很久了。“课文”“习作”,标名文体的,太少太少了!新课程标准增加了那么多文体,接下来的“表达与交流”课,不该继续淡化了。
三、哪些文体的有效实施,能让全体学生爱上“表达与交流”?
思考新课标中的所有文体,如何再能阅读一些写作学类书,扎扎实实地从下面8个文体出发,“表达与交流”这个大目标肯定能完成,绝大多数学生写作素养肯定能够得以养成。
1.剧本的创意表达与交流
百年来,我国小学生作文,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写过剧本。我国小学低年级写作叫“写话”,完全可以转化成写小剧本。一点都不复杂,直接告诉学生,把与父母、同学所说的话,分别记下来就行了,如果演一演就知道了自己所写下来的对话就是剧本。现在家家有手机,一家人在一起说话,录下来,整理一下,就是一个剧本。隔三差五地玩一玩,两年时间玩几十次,一二年级的孩子就会因此而爱上写作。
在所有文体中,最好写的是剧本(这有点像围棋,入门非常容易,想写好,肯定需要不懈地写作),几个人在一起,你说,我说,他说,把说的话录下来转成文字,去掉一些重复的语词等,就是一个剧本。多练练、多玩玩这个剧本写作,也是降低写作恐惧感的训练。剧本写作,不是为了考试(我国中考不允许学生写剧本的,高中只是不允许学生写诗歌。国外的高考也不允许写剧本、诗歌、报告),而是为了让学生不害怕写作。
2.三五行诗歌的创意与表达
读冰心的《繁星》,一定会发现第74首诗是这样的:
婴儿,
是伟大的诗人,
在不完全的言语中,
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这首诗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现在统编教材四下第3单元,要求学生创作现代诗了,小学6年,就这一次。其实,不少国家把每年的三月或四月定为全民诗歌月。小学六年,我们每一年也该拿出一个月来,让学生读诗,写诗。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因为天生的诗人,不能做到年年写诗,这些“诗人”会彻底丢掉名号的!
古希腊人说:“诗人就是创造者。”写诗,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世界著名数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说:“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写诗就是训练他们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一位诗人,叫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他一直使用很少的字来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情。他说:“诗人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风、雨、日、月、天、地、人,通过个人文学与哲学的推动力及社会体验,熔铸成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诗歌。”写诗就是用很少的文字写下耳闻目睹的一切,来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情。
古诗词不好写,儿童诗所有的儿童都可为。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每年都做做这件可为之事。
3.百字日记坚持写,“表达与交流”没问题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还是非常重视日记的,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习作编排了“写日记”,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观察日记”。
读新课程标准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第二三学段“学习内容”分别有:“学习用日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能写日记……”规定。这说明,接下来的日记是第二、三学段的学习内容,这是史无前例地重视“日记”写作。
如果你读过艾尔菲·科恩的著作《家庭作业的迷思》,一定知道“每天用十来分钟的时间,把当天最值得记录的内容简单地记下来”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家庭作业。这份家庭作业就是每天用十来分钟写百字日记。
如果能坚持用四年时间来写百字日记,爱上“表达与交流”没有问题。
4.用好“两封信”学课文,“表达与交流”会向高质量发展
写简单的书信,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正在使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有三次书信写作,即四五六年级各有一次,这应该是我国百年来最重视写信的语文教材。不过,新课程标准有点淡化写信。其实,我们误解“信”这个应用性文体了。简单书信会写后,如果能用好“两封信”来学习课文,课文既能学得通透有深度,而“表达与交流”质量肯定会更高。这“两封信”是什么意思?主要指的是一篇课文学习后,让学生给文中的某人物写一封信,然后再模仿这个人物收到信后回一封信。这两封信,第一封比较好写,第二封回信最难写,要真懂那个回信人,要大量地读那个回信人的资讯,否则连自己都不满意。如果四至六年级,每学期拿出几篇课文来玩这两封信,实验三年,全体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5.写故事,写成长故事,写自己的自传,“表达与交流”成果斐然
为什么要写故事?道理不难理解,因为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在故事里,都在创造故事。在故事里,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将其写下来,难吗?有一本书叫《作文就是写故事》(李崇健著),这是一部让人震撼的作文教学法。面对学生写不出来、不喜欢写作文、文字口语化、组织能力不佳、文章格局不大等诟病,李崇建老师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与讨论的方式,让“烂作文”搭配上创意,完全颠覆“起承转合”传统作文老套教学法,一个个故事就被学生轻轻松松地写出来。
为什么要写成长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少不了吃穿住行学思做玩,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故事,写下来,就是精彩!像自传,非常适合小学六年级来做,可以把0-12岁的自己,通过一篇一篇又一篇文章记下来,写成一本书。这样的书,只有自己写。只要我们给学生写的时间,他们一定能在小学学习结束之日,完成人生的第一部自传。这本书完成了,他们还会讨厌表达与交流?
6.写观点文章,“表达与交流”会越来越理性
有人会说,小孩子哪有什么观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说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别以为你是大人,就有观点!其实小孩子的观点很多时候远远超过大人。为什么,上了几年学,孩子们好像都没了观点?对身边的人事物都不发表看法了?对很多问题不敢也不愿意评说了?原因很简单,他们被成人的若干做法给束缚了。这些年,不少教师爱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套作模式教作文,整天玩宿构、套作,学生仅有的那些观点,要不了多久,便销声匿迹了,人连观点都没有,还能写出啥文章来?
从小就写观点文,把一个个观点保存起来,把一个个看法积聚起来,才能让人的文章越来越有灵气,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有创造。
7.寓言的创作不能少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很重视寓言阅读,但一直没有要求学生创作寓言故事。寓言,是世界上最特别的文体,是一个为了他人并保护自己的一种文体,也是人人都能写的文体。寓言读多了,寓言的创作方法就找到了:一是把你要劝告的人变成狐狸、猪、狗、马动物等;二是也可以让其变成不喜欢那个地的人;三是也可以创造一个世界没有的国家,比如螳螂国,猴国等,故事的主人便是某国的人。把这些创造好了,那就把缺点、问题直接放在他们(它们)身上,把有了缺点的这些人的灾难往大了写,最后写上道理,一则寓言故事就诞生了。小学生能创作吗?当然能了!因为他所熟悉的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
8.报告类文体的教学
我国12年基础教育,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写作一直没有系统做,只是简单地没有什么规范地做一次。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出现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范文,讲述了研究报告的写作注意点,在范文后面有个泡泡图,泡泡图里面的文字是:“我也要搜集资料,把感兴趣的内容写成一份研究性报告……”学生会不会写,写得怎么样?有没有老师在公开课上教?至今没有听过这样的公开课。多年来,我们重视写记叙性文体、说明性文体、议论性文体、应用性文体、非连续性文本的习作。我们12年基础教育不系统地做报告类文体,这种缺失对整个民族的创造创新等有没有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人会说,小学生没有必要写这些成人化的文章。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世界上很多国家早就从小学生一年级开始写调查报告、读书报告、研究报告,每学期或每学年,必须做一次,如果不做,未来申请读大学,肯定受影响,这是成长档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因为这件事能培养一个人的读书、思考、科研、发现、讨论、探究、创作、创新、解决问题等自主、自导之能力。新课程标准将其放在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接下来,我们会不会年年都做?按理说应该都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